一种上排挂自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289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3:48
一种提高门板位移顺畅性、提高传动效率的上排挂自动门。包含一对呈开口相对状态的门框轨道、控制器以及门板组成,所述的控制器架设于一对门框轨道上端,且内部设有传动电动机及连接并由传动电动机驱动的两组传动机构,所述两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侧门框轨道顶端,所述的每组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并受传动电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组、连接并第一传动组连动的第二传动组、连接并受第二传动组连动的第三传动组、一道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支撑架及一道位于支撑架下方适当位置由前段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下轨道,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设有朝门框轨道延伸的链条,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侧边枢设开设纵向长槽的引导块,并以插销穿过长槽后插固于第三传动组上,引导块块体底部延伸设有形成朝下凹槽的一对拨杆,所述的下轨道的入口正好对应于门框轨道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门,具体涉及一种上排挂自动门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折叠门的启闭动作主要系靠动力源驱动,故在电动门启闭时,动力源需要同步驱动分别设置于门框架两侧的传动机构,再加上所有门板的升降动作主要系受到第三传动组链条的控制以及带动,从而动力源的负荷极大,导致超重,传动效率不佳,进而影响门板位移时候动作不顺畅以及链条松弛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门板位移顺畅性、提高传动效率的上排挂自动门。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含一对呈开口相对状态的门框轨道、控制器以及门板组成,所述的 控制器架设于一对门框轨道上端,且内部设有传动电动机及连接并由传动电动机驱动的两组传动机构,所述两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侧门框轨道顶端,所述的每组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并受传动电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组、连接并第一传动组连动的第二传动组、连接并受第二传动组连动的第三传动组、一道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支撑架及一道位于支撑架下方适当位置由前段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下轨道,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设有朝门框轨道延伸的链条,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侧边枢设开设纵向长槽的引导块,并以插销穿过长槽后插固于第三传动组上,引导块块体底部延伸设有形成朝下凹槽的一对拨杆,所述的下轨道的入口正好对应于门框轨道顶端。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包括一对呈开口相对设置的门框轨道、控制箱及数片门板;控制箱设有传动电动机及两组设置于门框轨道顶端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二、三传动组、一道支撑架及一道位于支撑架下方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下轨道;第三传动组件设有朝门框轨道延伸的链条;第三传动组件侧边枢设开设纵向长槽的引导块,并以插销穿过长槽后插固于第三传动组上,引导块块体底部延伸设有形成朝下凹槽的一对拨杆;下轨道的入口正好对应于门框轨道顶端;数片门板系架设于门框轨道之间且呈上下相接状,每片门板两侧分别凸伸设有上滚轮、下滚轮及位于上、下滚轮之间并与链条相固结的连接元件。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系利用受第三传动组带动引导块同步偏摆的设计,令引导块的拨杆引导门板的下滚轮位移,并将其拨入门框轨道或下轨道中,使门板的位移动作更加平稳而顺畅;再者由于拨杆在波动下滚轮时,同时亦提供下滚轮一股由下向上的支撑力量,不但可推动门板的下滚轮,同时亦具有可减轻传动电动机及传动机构负担的效果。不仅提高门板位移顺畅性,而且减轻传动电动负荷、提高传动效率,从而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门板与控制箱结构示意剖析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对门框轨道1、控制箱2及数片门板3.门框轨道I系呈开口相向状态设置。控制箱2系架设于一对门框轨道I上端,其内部设有传动电动机21及连接并由传动电动机21驱动的两组传动机构22,。两传动机构22分别设置于两侧门框轨道I顶端。每组传动机构22包括连接并受传动电动机21驱动的第一传动组221、连接并第一传动组221连动的第二传动组222、连接并受第二传动组222连动的第三传动组223、一道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支撑架224、一道位于支撑架224下方适当位置且同样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下轨道 225。下轨道225的入口正好对应于门框轨道I顶端;第三传动组件223设有朝门框轨道I延伸的链条2231,第三传动组件223侧边枢设开设纵向长槽231的引导块23,并以插销232穿过长槽231后插固于第三传动组223上,导引块23块体底部延伸设有形成朝下凹槽234的一对拨杆233。数片门板3系架设于门框轨道I之间且呈上下相接状,每片门板3两侧分别凸伸设有上、下滚轮31、32及设置于上、下滚轮31、32之间籍以与链条2231相固接的连接元件33。当传动电动机21驱动传动机构22令第三传动组223正转并带动链条2231上升时,链条2231将带动门板3循门框轨道I上升进入控制箱2中,并使门板3依序排列悬挂架设于支撑架223上以形成开门状态。本专利技术由第三传动组223侧边的引导块23的偏摆动作引导门板3进行位移,以使门板3位移顺畅及减轻传动电动机21的负担。引导块23系枢设于第三传动组223.再以插销232穿过其长槽231后固设于第三传动组223上。当第三传动组223转动时,除了带动链条2231及门板3动作外,还同时带动导引块23来回偏摆。 本专利技术主要系利用受第三传动组223带动引导块23同步偏摆的设计,令引导块23的拨杆233导引门板3的下滚轮32位移,并将其拨入门框轨道I或下轨道225中,使门板3的位移动作更加平稳而顺畅;再者由于拨杆233在拨动下滚轮32时,同时亦提供下滚轮32一股由下向上的支撑力量,不但可推动门板3的下滚轮32,同时亦具有可减轻传动电动机21及传动机构22负担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确能有效解决习知电动折叠门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主权项】1.一种上排挂自动门,其特征是包含一对呈开口相对状态的门框轨道、控制器以及门板组成,所述的控制器架设于一对门框轨道上端,且内部设有传动电动机及连接并由传动电动机驱动的两组传动机构,所述两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侧门框轨道顶端,所述的每组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并受传动电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组、连接并第一传动组连动的第二传动组、连接并受第二传动组连动的第三传动组、一道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支撑架及一道位于支撑架下方适当位置由前段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下轨道,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设有朝门框轨道延伸的链条,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侧边枢设开设纵向长槽的引导块,并以插销穿过长槽后插固于第三传动组上,引导块块体底部延伸设有形成朝下凹槽的一对拨杆,所述的下轨道的入口正好对应于门框轨道顶端。【专利摘要】一种提高门板位移顺畅性、提高传动效率的上排挂自动门。包含一对呈开口相对状态的门框轨道、控制器以及门板组成,所述的控制器架设于一对门框轨道上端,且内部设有传动电动机及连接并由传动电动机驱动的两组传动机构,所述两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侧门框轨道顶端,所述的每组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并受传动电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组、连接并第一传动组连动的第二传动组、连接并受第二传动组连动的第三传动组、一道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支撑架及一道位于支撑架下方适当位置由前段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下轨道,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设有朝门框轨道延伸的链条,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侧边枢设开设纵向长槽的引导块,并以插销穿过长槽后插固于第三传动组上,引导块块体底部延伸设有形成朝下凹槽的一对拨杆,所述的下轨道的入口正好对应于门框轨道顶端。【IPC分类】E06B3-48【公开号】CN104695814【申请号】CN201310649257【专利技术人】何愈根 【申请人】杭州博大门业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3年12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排挂自动门,其特征是包含一对呈开口相对状态的门框轨道、控制器以及门板组成,所述的控制器架设于一对门框轨道上端,且内部设有传动电动机及连接并由传动电动机驱动的两组传动机构,所述两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侧门框轨道顶端,所述的每组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并受传动电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组、连接并第一传动组连动的第二传动组、连接并受第二传动组连动的第三传动组、一道由前端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支撑架及一道位于支撑架下方适当位置由前段朝后端延伸且逐渐倾斜下降的下轨道,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设有朝门框轨道延伸的链条,所述的第三传动组件侧边枢设开设纵向长槽的引导块,并以插销穿过长槽后插固于第三传动组上,引导块块体底部延伸设有形成朝下凹槽的一对拨杆,所述的下轨道的入口正好对应于门框轨道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愈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博大门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