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00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叠式婴儿车做成在前腿杆向上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大致平行时,能自立。在折叠式婴儿车中,支持一对前轮4的一对前腿杆3和支持一对后轮6的一对后腿杆5为了折叠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在一对手推杆2的下部,前腿杆3向上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2大致平行,同时,后腿杆5向下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2大致平行,在后腿杆5的下部自立腿20被设置成可以向地面伸出并可以接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乘坐幼儿的用于移动的折叠式婴儿车
技术介绍
以前,支持前轮的前腿杆向上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大致平行的婴儿车,由于折叠后前后方向变细,所以使用方便,与此变细并立,由于设置在手推杆上部的把手做成伞柄的形状,所以该折叠式婴儿车一般通称为雨伞型。该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后,如果拿着把手推拉手推杆,可以回转留在地面侧的后轮并可以容易地使其移动。但是,该折叠式婴儿车在折叠后不使用时,由于接地的只是后轮,不能自立,只能放倒或靠在墙等上放着。放倒时,在屋外会弄脏婴儿车,在屋内婴儿车污物弄脏室内,另外,靠在墙等上时,也同样会弄脏墙壁等。另外,只要施加少量的外力和振动就会倾倒,也存在损坏婴儿车和其周围的物体的问题。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前腿杆向上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大致平行时可以自立的折叠式婴儿车。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在折叠式婴儿车中,支持一对前轮的一对前腿杆和支持一对后轮的一对后腿杆为了折叠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在一对手推杆的下部,该前腿杆向上方转动并折叠成与该手推杆大致平行,同时,该后腿杆向下方转动而折叠成与该手推杆大致平行,其特征在于,自立腿可以向地面伸出并可以接地地设在该后腿杆的下部。在此,一对前腿杆及一对后腿杆最好做成为在上述折叠时分别沿宽度方向接近地被折叠,这样通过上述折叠不仅前后方向窄细化,宽度方向也可以窄细化,可以进一步减小自立时的婴儿车的占有空间。另外,①自立腿可以设置成从手推杆看向与因折叠而抬起的前轮的相反侧的下方地面伸出并接地,②自立腿最好设置成从手推杆看向因折叠而抬起的前轮侧的下方地面伸出并接地。在①的情况下,必须使婴儿车进行某种程度的倾斜才能自立,但在②的情况下可以使婴儿车在接近垂直的状态下自立,可以进一步减小占有的空间。①、②的差异起因于在前腿杆向上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大致平行时婴儿车的重心由于从手推杆看该前轮的重量偏移到前轮侧。在上述①那样设置自立腿的情况下,为了与该重心的偏移相对应,必须倾斜婴儿车使前轮处于后轮的大致正上方,但是,在上述②那样设置自立腿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把自立腿放置在前轮的大致的正下方,所以几乎可以不使婴儿车(手推车)倾斜。另外,自立腿可以设置在一对后腿杆各自的下部,但也可以设置在一对后腿杆中的一个后腿杆的下部。在后者的情况下,伸出接地的操作只由一个腿完成,在后者的情况下,设置在一个后腿杆上的自立腿的接地部最好是向另一方后腿杆延伸的形状。这是因为这样可以进行更稳定地自立。另外,自立腿的伸出接地可以做成使用者用手伸出自立腿并使其接地部接地,也可以与上述折叠动作连动(特别是与后腿杆向下方转动而折叠成与手推杆大致平行的动作连动),自立腿自动地伸出,使其接地部地接地。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折叠式婴儿车在使用时处于展开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该婴儿车在不使用时被折叠途中的透视图。图3是该婴儿车在不使用时处于折叠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变更例,(a)是把腿杆固定在水平方向时的透视图,(b)是用杆代替腿支持部时的透视图。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婴儿车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婴儿车1去掉自立腿,则为众所周知的折叠婴儿车。如图2所示的全体构成那样,在折叠式婴儿车1的一对手推杆2、2的上部设置做成伞柄形状的把手2a、2a。为了折叠,在手推杆2、2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承向斜前下方延伸的一对前腿杆3、3,在各前腿杆3、3的下端部分别安装着一组前轮4、4。为了折叠,在手推杆2、2的下部且上述前腿杆3、3的轴支承部的稍上侧可回转地轴支承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一对后腿杆5、5。在各后腿杆5的下端部分别安装着一组后轮6、6。在一个前腿杆3的中间部和与位于该前腿杆3之后的后腿杆5的相反侧的后腿杆5的中间部之间,及在另一个前腿杆3的中间部和与位于该前腿杆3之后的后腿杆5相反侧的后腿杆5的中间部之间跨架着相互在中央部交叉并可转动地被轴支承的一对第1横杆8、8,并且横杆的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承在各腿杆上,另外,在一方手推杆2的上部和与位于该手推杆2之后的后腿杆5相反侧的后腿杆5的中间部之间,及在另一个手推杆2的上部和与位于该手推杆2之后的后腿杆5的相反侧的后腿杆5的中间部之间跨架着相互在中央部交叉并可转动地被支承的一对第2横杆9、9,并且横杆的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承在各手推杆、后腿杆上。如由图2→图3→图1的变化所表示的那样,在折叠时,当前腿杆3、3向上方转动而折叠成与手推杆2、2大致平行时,由于与其连动的第1横杆8、8及第2横杆9、9的牵引作用,后腿杆5、5自动地向下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2、2大致平行,与此同时,由于第1横杆8、8及第2横杆9、9的交叉角度变化的作用,一对前腿杆3、3及一对后腿杆5、5分别自动地向宽度方向接近并被折叠。再有,在一对前腿杆3、3的下部之间跨架着例如由软质树脂制的置足台7。另外,在前腿杆3和后腿杆5之间跨架着一对座面支杆10、10,在该座面支杆10、10和一对手推杆2、2上安装着例如布制或树脂片制的座面部11,另外,在一对手推杆2、2上可转动地轴支承遮檐支杆12、12,在该遮檐支杆12、12上安装着布制或树脂片制的遮檐13。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婴儿车1,其特征在于,在后腿杆5、5的下部,设置向地面伸出并接地的例如用塑料制的自立腿20。在此叙述的自立腿20的形态是示例,可以进行适当变更。自立腿20的构成是,用例如铆钉24把前端安装着接地部21的腿杆22可转动地轴支承在固定于后腿杆5上的腿支持部23上。腿杆22以该铆钉24为支点可以向上和向下转动。在自立腿不使用时,腿支持部23的上方固定部25夹住向上的自立腿20并使其固定。在自立腿20使用时(伸出时),腿支持部23的下方固定部26夹住向下的自立腿20并使其固定,这时接地部21接地。接地部21从腿杆22的下端开始具有比腿杆22的直径大的宽度,从安装侧的后腿杆5开始形成向他方后腿杆5延伸的形状,(在图示例中为长圆形),其长度为折叠时的一对后腿杆5、5的间隔的0.5倍~1倍。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婴儿车1在不使用时,像上述那样,向上方转动前腿杆3、3并折叠成与手推杆2、2大致平行,与其连动,手腿杆5、5向下方转动并折叠成与手推杆2、2大致平行,另外,在一对前腿杆3、3及一对后腿杆5、5也分别向宽度方向接近并被折叠之后,由于使自立腿20向地面伸出并使其接地,所以可以用后轮6、6和自立腿20的三点支撑使折叠式婴儿车1自立。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不使用时的占有空间,可以解决上述原有例中婴儿车和屋内被弄脏的问题及倾倒时婴儿车及周围物体破损的问题。另外,由于从手推杆2、2看,自立腿20设置成向因折叠而抬起的前轮4,4的下方地面伸出并接地,所以,如上所述,可以使折叠式婴儿车在接近垂直的状态下自立,可以进一步减小占有的空间。再有,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例如像下面那样,在不脱离专利技术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做适当的变更并进行具体化。(1) 自立腿20的材料是金属制的等,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2) 自立腿20的非使用时的状态,如图4(a)所示,做成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在腿支持部23上,或如图4(b)所示,把作为腿支持部23的杆固定在后腿杆上,用例如铆钉24可回转地轴支承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在该折叠式婴儿车中,支持一对前轮的一对前腿杆和支持一对后轮的一对后腿杆,为了折叠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在一对手推杆的下部,向上方转动该前腿杆折叠成与该手推杆大致平行,同时向下方转动该后腿杆折叠成与该手推杆大致平行,其特征在于,在自立腿可以向地面伸出并接地地设在该后腿杆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中裕作村濑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加藤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