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828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包括:一上盖体,所述上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一旋转部;一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与所述上盖体形状相匹配,所述下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匹配连接;所述上盖体的内侧嵌设一相机,所述下盖体的内侧开设一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体;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两镜头;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一光敏传感器和一指示灯;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还嵌设一热红外线感应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通过双镜头的使用,使得在白天使用日间镜头,在晚上使用夜间镜头,合理分配日间镜头和夜间镜头的拍摄优势,使得成像达到最佳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相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镜头的打猎相机。
技术介绍
打猎相机,又名:Trail Cameras,是一种常应用于野外能够自动捕捉人或动物运动状态的无人看守相机。它通常由一个运动探测器在捕捉到人或动物(目标)运动后发出启动信号,采用热释感应人或动物的感应技术,自动拍摄高清晰度的图片和流畅的视频。现有的打猎相机包括一个用于放置相机的上盖体和一个用于放置电池的下盖体,该上盖体的侧端和该下盖体的侧端相互可转动的枢设,以此来打开或合上打猎相机。但现有的打猎相机常为单镜头,在夜间拍摄时躁点过多,导致成像不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以解决现有打猎相机在夜间拍摄时躁点过多,导致成像不清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包括:一上盖体,所述上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一旋转部;一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与所述上盖体形状相匹配,所述下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匹配连接,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部内,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可旋转地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上盖体的内侧嵌设一相机,所述下盖体的内侧开设一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体,并且所述相机与所述电池腔体电连接;其中,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两镜头,两所述镜头分别与所述相机电连接;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一光敏传感器和一指示灯,所述光敏传感器和所述指示灯与所述相机电连接;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还嵌设一热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热红外线感应器与所述相机电连接。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两所述镜头分别为日间镜头和夜间镜头。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两所述镜头横向位于所述上盖体的中央。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所述光敏传感器和所述指示灯横向位于两所述镜头的上方。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所述光敏传感器位于右侧,所述指示灯位于左侧。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所述热红外线感应器位于两所述镜头的下方。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所述上盖体的第一旋转部为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凸块,所述下盖体的第二旋转部为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凸块,每一所述第二连接凸块相应嵌设在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凸块之间,并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凸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凸块。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所述上盖体相对所述第一旋转部的另一侧端具有一倒钩,所述下盖体相对所述第二旋转部的另一侧具有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倒钩匹配扣合连接上述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其中,所述相机具有USB连接口和SD卡槽。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双镜头的使用,使得在白天使用日间镜头,在晚上使用夜间镜头,合理分配日间镜头和夜间镜头的拍摄优势,使得成像达到最佳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打开状态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的打开状态的仰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包括有一上盖体I,在上盖体I的一侧端设置有第一旋转部11。一下盖体2,下盖体2和上盖体I的形状相匹配,下盖体2的一侧端设置有第二旋转部21,上盖体I的第一旋转部与下盖体2的第二旋转部匹配连接。还包括有一转轴3,转轴3贯穿设置在上盖体I的第一旋转部11和下盖体2的第二旋转部21内部,以此使得上盖体I和下盖体2可旋转地绕转轴3转动,实现双镜头打猎相机的打开或合上。在上盖体I的内侧嵌设有一相机4,在下盖体2的内侧开设有一电池腔体22,电池腔体22用于匹配放置若干电池,相机4与电池腔体22电连接。当上盖体I相对下盖体2合上后,上盖体I的相机4正对下盖体2的电池腔体22。上盖体I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两镜头51和52,镜头51和镜头52分别与相机4电连接。上盖体I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一光敏传感器61和一指不灯62,光敏传感器61和指示灯62与相机4电连接。上盖体I的外侧面还嵌设一热红外线感应器7,热红外线感应器7与相机4电连接。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镜头51和镜头52分别为日间镜头和夜间镜头。以一实施例为例,镜头51为日间镜头,镜头52为夜间镜头。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镜头51和镜头52横向位于上盖体I的中央。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光敏传感器61和指示灯62横向位于镜头51和镜头52的上方。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光敏传感器61位于镜头51上方的右侧,指示灯62位于镜头52上方的左侧。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热红外线感应器7位于镜头51和镜头52的下方,通过热红外线感应器7感应判断是否有动物靠近。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盖体I的第一旋转部11为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凸块。下盖体2的第二旋转部为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凸块。上盖体I和下盖体2相互安装连接时,每一下盖体2的第二连接凸块相应嵌设在上盖体I的相邻两第一连接凸块之间,转轴3贯穿第一连接凸块和第二连接凸块。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盖体I相对第一旋转部11的另一侧端具有一倒钩12,下盖体2相对第二旋转部21的另一侧具有卡扣23,卡扣23和倒钩12匹配扣合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相机4具有USB连接口和SD卡槽41。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使用方式: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白天拍摄时,日间镜头开启,通过日间镜头记录影像。夜间拍摄时,光敏传感器61判断明亮程度以关闭日间镜头开启夜间镜头,并配合指示灯62作为红外灯补光进行拍摄记录。综上所述,使用本技术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通过双镜头的使用,使得在白天使用日间镜头,在晚上使用夜间镜头,合理分配日间镜头和夜间镜头的拍摄优势,使得成像达到最佳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包括: 一上盖体,所述上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一旋转部; 一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与所述上盖体形状相匹配,所述下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二旋转部; 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匹配连接,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部内,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可旋转地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上盖体的内侧嵌设一相机,所述下盖体的内侧开设一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体,并且所述相机与所述电池腔体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两镜头,两所述镜头分别与所述相机电连接; 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一光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镜头打猎相机,包括:一上盖体,所述上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一旋转部;一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与所述上盖体形状相匹配,所述下盖体的一侧端具有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匹配连接,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部内,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可旋转地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上盖体的内侧嵌设一相机,所述下盖体的内侧开设一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体,并且所述相机与所述电池腔体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两镜头,两所述镜头分别与所述相机电连接;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分别嵌设一光敏传感器和一指示灯,所述光敏传感器和所述指示灯与所述相机电连接;所述上盖体的外侧面还嵌设一热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热红外线感应器与所述相机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炜张振宇陈明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达胜宝利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