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惠凤专利>正文

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016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包括一锅具,其一表面设有烹煮表面,并于烹煮表面设有不沾层;其中,该锅具于烹煮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及多个第二凸粒,由多个第一凸粒间隔排列形成至少一条主纹路,由多个第二凸粒间隔排列形成至少一条副纹路;因此,通过多个第一凸粒及多个第二凸粒所形成的主纹路及副纹路得以构成面性花纹图样,以提升锅具的美观性及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多个第一凸粒及第二凸粒,以点接触方式与食材接触,完全不会影响不沾层功效,确保锅具长期具有不沾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饰纹结构,尤其是一种锅具不沾饰纹结构
技术介绍
锅具是烹饪佳肴的必备用品,随着烹饪方式不同,所使用的锅具也就不一样,一般人在炒菜时会用到炒菜锅,而在炖煮食物时会使用到炖锅;另外,在煎炸食物时,又会用到平底锅……;然而,不论使用哪一种锅具,在烹煮过程中,都会因高温与过热而使食物发生沾黏现象,即我们一般称谓的沾锅,并且沾锅现象会破坏食物的原像与原味,并添加了焦味,使食物看起来相当糟糕,根本无法产生食欲,其中又以煎鱼时最为典型,所以已有从业者研发出不沾锅,以避免食物沾锅的现象发生;而该突破完全是依赖于一种称为铁弗龙的涂布材料。目前最新技术的不沾锅锅具结构,其主要是利用喷砂方式于锅具表面形成细微的凹、凸表面,并于的凹、凸表面形成一阳极处理层,再于该阳极处理层的表面被覆一铁弗龙层,使得锅具借助铁弗龙层达到食物不沾锅的功效;然而,目前的不沾锅,因受限于铁弗龙层的材质与颜色,内部颜色皆为单一色系,无法呈现出图案或花纹的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不沾锅的美观性;同时,也相对降低不沾锅的经济效益(竞争力)。因此,本技术提出具有图案或花纹设计的不沾锅,如图5所示,现有的不沾锅的锅具A的表面设有不沾层A 1,并于锅具A表面凸出设有凸部线条A 2及凸点A 3,利用所述凸部线条A 2及所述凸点A 3于锅具A表面构成图案或花纹;但是,虽然现有的锅具A可于表面形成图案或花纹,仍会产生诸多的问题,例如:1.受到大面积凸部线条A 2的设置关系,相对会使得所述不沾层A I的功能弱化,反而造成锅具A的不沾效果弱化或丧失。2.所述凸部线条A 2的设计,会导致锅具A表面阻力过大,不仅会造成烹、煮食材的滑移受热或起锅需求受碍,更会造成锅铲与锅具A之间的接触阻力增加,进而产生较高的摩擦噪音。3.各凸部线条A 2相交错的交会处,必然成为清洗锅具A的最大死角;一旦未能清洁干净,再次使用锅具A烹、煮时,会增添异种异味;同时,锅具A于存放时,也会因孳生细菌有损健康;甚之,更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4.锅具A的不沾层A 1,因受到所述凸部线条A 2隔离而各自成为独立区块与单元区块,此问题必然会因不沾层A I无法扩大面积进行连结与植根作用,导致所述不沾层Al的独立区块与单元区块易于产生剥落现象,使不沾功能进一步弱化或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利用多个第一凸粒、多个第二凸粒,分别以间隔排列方式形成至少一条主纹路和一条副纹路,由所述主纹路和所述副纹路构成锅具烹煮表面的具有花纹图样的饰纹。本技术所公开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包括一锅具,该锅具一表面设有烹煮表面,于烹煮表面设有不沾层;其中,所述锅具于所述烹煮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及多个第二凸粒,由多个第一凸粒以间隔排列方式,形成至少一条主纹路,由多个第二凸粒以间隔排列方式,形成至少一条副纹路;因此,通过多个第一凸粒及多个第二凸粒所形成的主纹路及副纹路,构成花纹图样饰纹,使锅具的烹煮表面具有花纹图样,进以提升锅具的美观性及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多个第一凸粒及第二凸粒,以点方式接触食材,除不会影响不沾层的功效,更长期确保锅具的不沾效果。优选的,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大小相同。优选的,该第一凸粒大于该第二凸粒。优选的,该第一凸粒小于该第二凸粒。优选的,该第一凸粒及第二凸粒利用雕刻工法方式成型。优选的,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利用侵蚀工法方式成型。优选的,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利用压印工法方式成型。优选的,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利用电印侵蚀工法方式成型。优选的,各第一凸粒及各第二凸粒的顶端显露出该不沾层面。【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外观图。图2:本技术锅具不沾饰纹结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3:本技术锅具不沾饰纹结构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4:本技术锅具不沾饰纹结构一侧视剖面图。图5:现有不沾锅的饰纹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本技术〕I 锅具11烹煮表面12第一凸粒13第二凸粒14不沾层2 主纹路3 副纹路〔现有技术〕A 锅具Al不沾层A2凸部线条A3 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与优点及其所达到的功效,现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特征以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包括一锅具I。该锅具I设有烹煮表面11,并于所述烹煮表面11设有不沾层14 ;其中,该锅具I于该烹煮表面11设有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由多个第一凸粒12以间隔排列方式,形成至少一条主纹路2,由多个第二凸粒13以间隔排列方式,形成至少一条副纹路3。所述锅具I的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可以利用雕刻工法、侵蚀工法、压印工法或电印侵蚀工法成型。且,所述第一凸粒12及第二凸粒13可以是相同大小;或者,所述第一凸粒12大于第二凸粒13 ;或者,所述第一凸粒12小于第二凸粒13。本技术所述锅具I于所述烹煮表面11,可先成形有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再于该锅具I的烹煮表面11施以该不沾层14,最后再对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进行抛光,以将覆盖于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的不沾材质抛除,因此使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的顶端可显露出所述不沾层14 (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锅具I通过多个第一凸粒12所形成的主纹路2,以及通过多个第二凸粒13所形成的副纹路3得以构成花纹图样饰纹,使所述锅具I的烹煮表面11具有花纹图样与饰纹(如图2-图3所示),以提升锅具I的美观性及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能以点方式与食材接触,完全不会影响所述不沾层14的功效,并能恒久确保所述锅具I具有不沾效果;同时,更能减少调理或炒动食材时与锅铲间的阻力,排除噪音产生;此外,本技术还可通过多个第一凸粒12及多个第二凸粒13间的间隙,完全排除死角的形成,备具快速与便捷清洁锅具的功能。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包括一锅具,该锅具设有烹煮表面,并于该烹煮表面设有不沾层;其特征在于: 该锅具于该烹煮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及多个第二凸粒,该多个第一凸粒间隔排列形成至少一条主纹路,该多个第二凸粒间隔排列形成至少一条副纹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大小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粒大于该第二凸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粒小于该第二凸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利用雕刻工法方式成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利用侵蚀工法方式成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粒及该第二凸粒利用压印工法方式成型。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具不沾饰纹结构,包括一锅具,该锅具设有烹煮表面,并于该烹煮表面设有不沾层;其特征在于:该锅具于该烹煮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及多个第二凸粒,该多个第一凸粒间隔排列形成至少一条主纹路,该多个第二凸粒间隔排列形成至少一条副纹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惠凤
申请(专利权)人:许惠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