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昕专利>正文

螺旋升降厢式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442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2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是一种新型厢式电梯,这种电梯通过轿厢,升降筒,支承架,双层压垫圈和电机组合,取代现用的钢丝绳拖曳轿厢方式,简化了零配件,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还提升了电梯运载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电梯既不会超载,也不会出现电梯坠落事故,优越性要比现用厢式电梯提高较多,商业前景较为宽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电一体化
,特别涉及一种新的动力机构装置的螺旋升降厢式电梯
技术介绍
厢式电梯在应用中十分广泛,一般六层以上楼层都会安装厢式电梯,目前厢式电梯数量已突破163万台。厢式电梯的优点是使用方便,高层住宅人群离不开厢式电梯。它的缺点是链条比较长,从设计、生产、现场安装到维护、检修,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发生故障,所以维修成本较高,厢式电梯使用过于频繁,也会使电梯快速老化,增加故障发生的数量;厢式电梯自锁功能不强,一旦外界出现自然灾害事故,如:停电,地震,恐怖分子人为破坏等,就将出现电梯瘫痪,甚至发生惨剧,这些都是现代厢式电梯的缺陷,产生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是电梯的动力传递结构不够先进。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升降厢式电梯,这种电梯主要对动力传递结构作出改变,轿厢部分不作修改,从而可以有效弥补厢式电梯以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厢式电梯设计生产链条长,故障环节多,安全隐患大,自锁能力弱这些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升降厢式电梯,这种电梯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自锁功能强,动力系统不易出现故障,而且可以杜绝电梯坠地事故。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技术由轿厢,升降筒,支承架,双层压垫圈,电机构成,其中:轿厢固定在升降筒顶筒上,升降筒底筒搁置在双层压垫圈上,底筒内径底沿的直条齿轮与双头齿轮上端啮合,双头齿轮下端与电机转子齿轮吻合,支承架底塔式固定架浇铸在水泥中,支承架下设计有电机工作架。所述轿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轿厢三边各安装导靴,导靴嵌入井壁导轨中。所述安装轿厢的楼层井壁,直径稍大于升降筒底筒直径,三面配置有导轨,与轿厢导靴吻合。所述升降筒形状为直筒形,每只筒长度相同,大小不同,下大上小,一筒套一筒,每只升降筒都有螺纹,底筒只有内螺纹没有外螺纹,顶筒只有外螺纹没有内螺纹,内螺纹布满全筒,外螺纹长度为全筒从上到下的三分之二,底筒底沿部分折弯加工成裙边,再在底筒下端内径车铣直条齿轮,底筒长度稍长于其他筒。所述支承架顶层为升降筒托架,托架上有一个双层压垫圈,压垫圈上设置钢扣,中间为双头齿轮,托架下面安装电机,支承架底脚是塔式固定架,埋入地面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电机为交直流双转大功率电动机,主体安装在工作架中,转子齿轮穿过轴承架,吻合升降筒底筒。在结构上,形状上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厢式电梯共有技术特征是:拥有的轿厢结构,形状,配置,以及开启门电路设计相同,带给乘客乘坐电梯的感觉是一样的安全舒适。在结构上,形状上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与现有厢式电梯所不同的技术特征是:动力升降结构不同,升降原理不同;现有厢式电梯的动力装置是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组成,原理是用通过钢绳从上往下拉动轿厢进行升降,而本技术依靠升降筒,支承架和电机给合,从地上起托轿箱升降;这种结构节省了很多环节,而且各方面功能都优于现有厢式电梯,唯一缺陷是自身重量较大,这也是今后需要研究改进的课题。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与现有的厢式电梯比较有以下几大优点:第一.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采用螺旋升降结构,取代现有厢式电梯的曳引机,减速器,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曳引轮,重量平衡系统,对重,重量补偿装置等零件,简化外挂繁琐的累赘。第二.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采用螺旋升降结构后,大大提高了自身自锁功能,完全杜绝了人为破坏或停电自然事件可能发生的电梯坠落隐患。第三.本技术螺旋厢式电梯采用螺旋升降结构后,因简化了累赘元件,从而减少了故障的发生,降低了维修成本。第四.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由于采用螺旋升降结构,避免了出现轿厢过载超载现象,无需设置现有厢式电梯过载警报及过载保护装置,更加便利乘客乘坐电梯,减少等候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产品示意图。(井壁导轨属建筑部分装置,未在示意图中标明)图2是本技术轿厢示意图,图中:2—1.轿厢,2 —2.导靴,2—3轿厢内扶手。图3是本技术升降筒不意图,图中:3 — 1.顶筒,3 — 2.底筒,3 — 3.裙边。图4是本技术双层压垫圈示意图,图中4 一 1.压垫圈主体,4 - 2钢扣。图5是本技术支承架示意图,图中:5 - 1.塔式固定架。5 — 2.升降筒托架,5 -3.双头齿轮,5 - 4.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为解决升降结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它的静态结构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技术螺旋升降厢式电梯主要由轿厢2-1,升降筒3,支承架5,双层压垫圈4,电机5-4构成,其中:轿厢2-1固定在升降筒顶筒3-1上,升降筒底筒3-2搁置在双层压垫圈4上,底筒内径底沿的直条齿轮与双头齿轮5-3上端啮合,双头齿轮5-3下端与电机转子齿轮吻合,支承架底塔式固定架5-1浇铸在水泥中,支承架下设计有电机工作架。它的轿厢2-1需要安装导靴2-2,作用是:电机5-4带动升降筒3旋转时,轿厢2_1会同时旋转,升降筒3就不可能上升,安装导靴2-2之后,导靴2-2嵌入导轨,阻止轿厢2-1转动,保持了轿厢2-1稳定,由于轿厢2-1不转动,电机5-4传给升降筒3的力就会依此上传,起到螺旋上升的作用,同时轿厢2-1达到一定高度时,会出现一些摇晃,三面安装导靴后,可防止轿厢摇晃。它的升降筒3形状直筒形,原因是直筒形设计是考虑圆筒能够螺旋升降,其他形状不能旋转,长度相同是因为升降筒下降后可以重叠成一段筒长度,上小下大也是筒与筒重叠必须的条件,同时兼顾整个升降架稳定性。它的升降筒3外螺纹由上至下加工成全筒三分之二长度,目的是:每只升降筒旋转上升之后,停留在另一只筒身的三分之一处,让筒与筒之间叠加的厚度不少于三分之一长度,预防筒与筒脱节产生危险;旋转回缩之后,筒与筒完全叠加。它的底筒3-2只有内螺纹,没有外螺纹,顶筒3-1只有外螺纹,没有内螺纹,是因为筒与筒之间内螺纹是将力传递给其他筒,外螺纹是接受其他筒传递过来的力。底筒3-2接受电机传递过来的力矩后,无需再接受其他筒的力,所以没有外螺纹,顶筒3-1不需要再把力传递给其他筒,所以没有内螺纹。它的底筒底沿折弯后加工成裙边3-3,裙边架设在支承架托架双层压垫圈4上,是因为双层压垫圈的钢扣4-2既可限制升降筒3不必要的移动,主体4_1又能承重整个升降筒3重量,让升降筒3在压垫圈上顺利转动。它的底筒3-2长度稍长于其他筒。原因是底筒内径底沿直条齿轮与双头齿轮5-3吻合,升降筒3收缩后需留出底筒3-2与双头齿轮5-3咬合的这段长度。它的支承架升降筒托架5-2设计有双头齿轮5-3轴承,是考虑转轴上的双头齿轮5-3上端可以较近距离啮合底筒3-2。它的动态结构:在实施的优选方式中,在实用中,乘客按层站开关上升或下降按纽,电机5-4作定向旋转,带动升降筒底筒3-2同方向旋转,由于轿厢2-1三面被导靴2-2固定,升降筒3不能带动轿厢2-1旋转,其底筒3-2所持的旋转力量逐筒上递或下送,升降筒3便沿着螺纹逐筒向上或向下,轿厢2-1也随之上升或下降。电机与轿厢的电路连接与现有厢式电梯相同,可以参阅厢式电梯电路图。【主权项】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升降厢式电梯,由轿厢(2‑1),升降筒(3),支承架(5),双层压垫圈(4),电机(5‑4)构成,其特征是:轿厢(2‑1)固定在升降筒顶筒(3‑1)上,升降筒底筒(3‑2)搁置在双层压垫圈(4)上,底筒内径底沿的直条齿轮与双头齿轮(5‑3)上端啮合,双头齿轮(5‑3)下端与电机转子齿轮吻合,支承架底塔式固定架(5‑1)浇铸在水泥中,支承架下设计有电机工作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昕
申请(专利权)人:凌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