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2133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9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塔,生物除臭塔的一端连接有臭气收集装置,另一端连接除臭风机;生物除臭塔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一侧为生物滴滤区,生物滴滤区靠近臭气收集装置,隔板的另一侧为生物过滤区,生物过滤区靠近除臭风机;臭气通过臭气收集装置进入生物除臭塔中,依次通过生物滴滤区以及生物过滤区除臭,除臭后的气体通过除臭风机排入到大气中。该装置中通过隔板将该生物除臭装置分为过滤区以及滴滤区,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该装置还能够处理波动大的臭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污水处理的臭气问题已经提上日程,而生物除臭作为其中的主要处理工艺之一,正在被大量的推广应用。现有臭气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离子法、燃烧法和吸收吸附法三大类,其中在这些方法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是生物除臭法。生物除臭法是一种无臭化、无害化的工艺方法,即不产生二次污染。它可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硫化氢、还原硫化物等臭气物质,去除率高,运转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是解决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污染问题,进而保护大气环境的理想净化技术。生物除臭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生物过滤法和生物滴滤法,适用于不同的臭气特征。生物过滤法是指将湿化的有机废气通入填充有填料的生物过滤器中,与在填料上所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微生物)接触,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最终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合成新细胞物质的过程。此种方法多用来处理气量大、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其缺点是臭气要预处理,并且只能处理低浓度污染物,不适用于高浓度臭气处理,且占地面积大。生物滴滤反应器中废气同生长在惰性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从而被微生物降解。与生物过滤法不同之处在于,吸收液在反应器中循环,与进入反应器的废气接触,吸收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废气净化的目的。适用于处理气量大、有机负荷较高及降解过程中产酸的挥发性有机物,其缺点是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不适宜处理气量波动大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该装置中通过隔板将该生物除臭装置分为过滤区以及滴滤区,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该装置还能够处理波动大的臭气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塔,生物除臭塔的一端连接有臭气收集装置,另一端连接除臭风机;生物除臭塔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一侧为生物滴滤区,生物滴滤区靠近臭气收集装置,隔板的另一侧为生物过滤区,生物滴滤区靠近除臭风机,臭气通过臭气收集装置进入生物除臭塔中,依次通过生物滴滤区以及生物过滤区除臭,除臭后的气体通过除臭风机排入到大气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生物除臭塔中设置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设置在生物除臭塔的顶部,用于喷淋洒水;喷淋装置的下端设置有能固定物质的承托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生物滴滤区设置有能够为臭气中的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的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设置在承托装置上,以固定第一填料层;生物过滤区中设置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填料层也设置在承托装置上,起到固定第二填料层的作用;进入生物除臭塔中的臭气先经过生物滴滤区,穿过第一填料层,臭气中的微生物与第一填料层中的填料生物膜接触降解;经过生物滴滤区净化后的臭气进入到第二填料层,并与第二填料层中的填料表面接触,第二填料层中的填料将臭气转化成无机物或合新细胞物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填料层中的填料为聚氨酯填料,第二填料层为炭质填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中均设置有压差计,压差计用来观察填料的压损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生物滴滤区顶部的喷淋装置外部通过输送水管连接有第一喷淋水泵,第一喷淋水泵将外部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喷淋装置内,生物过滤区顶部的喷淋装置外部通过输送水管连接有第二喷淋水泵,第二喷淋水泵将外部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喷淋装置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喷淋水泵为两个并联的水泵,其中一个水泵用于抽水,另一个水泵作为备用;第二喷淋水泵也为两个并联的水泵,其中一个水泵用于抽水,另一个水泵作为备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臭气收集装置上设置有硫化氢监测仪,用以检测通过臭气收集装置进入到生物除臭塔内的硫化氢含量;除臭风机的出风口处也设置有硫化氢监测仪,以用于检测经过除臭之后的臭气中硫化氢含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生物除臭装置中还设置补水装置,以补充输送入生物除臭塔中的喷淋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生物除臭塔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管道,生物除臭塔顶部的喷淋装置喷淋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生物除臭塔的底部,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排水管道将水排出。本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在于,该装置中通过隔板将该生物除臭装置分为过滤区以及滴滤区,既能解决生物过滤法臭气需要预处理,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又解决了生物滴滤法不适宜处理臭气量波动大的问题,且在处理难降解臭气污染物方面,能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生物除臭装置的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中生物除臭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生物除臭装置的立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生物除臭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4,如图所示,本技术中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用于去除臭气的生物除臭塔1,生物除臭塔I的一端连接有臭气收集装置3,生物除臭塔I的另一端连接除臭风机2,臭气通过臭气收集装置3引入到生物除臭塔1,经过生物除臭塔I除臭后的气体通过除臭风机2排入到大气中。进一步参见附图,上述生物除臭塔I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6,隔板6的一侧为生物滴滤区,生物滴滤区靠近臭气收集装置,隔板6的另一侧为生物过滤区,生物过滤区靠近除臭风机,进入生物除臭塔I中的臭气依次通过生物滴滤区以及生物过滤区,生物除臭塔I中还设置有喷淋装置10,喷淋装置10设置在生物除臭塔I的顶部,用于喷淋洒水;喷淋装置10的下端设置有承托装置12,承托装置12由多个支撑柱以及钢结构形成格栅状。生物滴滤区中设置有能够为臭气中的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的第一填料层4,第一填料层4中的填料优选为聚氨酯填料,第一填料层4设置在承托装置12上,以固定第一填料层4 ;生物过滤区中设置有第二填料层5,第二填料层5优选为炭质填料,第二填料层5也设置在承托装置12上,起到固定第二填料层5的作用。进入生物除臭塔I中的臭气先经过生物滴滤区,穿过第一填料层4,臭气中的微生物与第一填料层4中的填料生物膜接触,从而被降解;经过生物滴滤区净化后的臭气进入到第二填料层5,并与第二填料层5中的填料表面接触,第二填料层中的填料将臭气转化成无机物或合新细胞物质。上述第一填料层4与第二填料层5中均设置有压差计13,压差计13用来观察填料的压损状态。在上述过程中,生物除臭塔I顶部的喷淋装置10喷水,以保证填料中充足的水分。上述臭气收集装置3上设置有硫化氢监测仪14,用以检测通过臭气收集装置3进入到生物除臭塔I内的硫化氢含量。除臭风机2的出风口处也设置有硫化氢检测仪14,以用于检测经过除臭之后的臭气中硫化氢含量。为了实现对生物除臭塔I中生物滴滤区以及生物过滤区喷淋水量的控制,生物滴滤区顶部的喷淋装置10外部通过输送水管连接有第一喷淋水泵7,第一喷淋水泵7可将外部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喷淋装置10内,此处的水箱中可设置有液位计15,以用于检测水箱中的水位,该第一喷淋水泵可为两个并联的水泵,其中一个水泵用于抽水,另一个水泵作为备用;生物过滤区顶部的喷淋装置10外部通过输送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塔(1),生物除臭塔(1)的一端连接有臭气收集装置(3),另一端连接除臭风机(2);其特征在于,生物除臭塔(1)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6),隔板(6)的一侧为生物滴滤区,生物滴滤区靠近臭气收集装置,隔板(6)的另一侧为生物过滤区,生物过滤区靠近除臭风机,臭气通过臭气收集装置(3)进入生物除臭塔(1)中,臭气依次通过生物滴滤区以及生物过滤区除臭,除臭后的气体通过除臭风机(2)排入到大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青鞠庆玲
申请(专利权)人:益信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