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1551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8 08:53
一种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支架组,含有数个支架单元,令两相邻支架单元相互枢接,使两相邻的支架单元,可在一角度内自由摆动;成型弹簧,连接各支架单元,使该支架组的各支架单元可被弹性地展开后,于一导管内滑移,并于滑出该导管时,各节支架单元在无外力作用下,复归呈该成型弹簧所构成的原本记忆形状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患者的椎体可以获得更大且更平衡的支撑,有效避免椎体再次受损,并提升两椎体间的融合效果,使融合后的两椎体更为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尤指一种借由成型弹簧,使该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各节支架单元,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恢复原本记忆的排列形状。
技术介绍
人体的脊椎是由多节椎体所组成,相邻两椎体间由椎间盘所区隔,借由椎间盘支撑各节椎体,避免椎体压迫发散于脊椎间的神经及血管;然而,不当的运动、外力或因老化等因素,往往使两相邻椎体间的椎间盘突出,造成相邻两椎体迫近,压迫到神经或血管,使患者感觉到酸酸痛等不适症状。目前排除此一病灶的方法,大多数采用椎间融合手术,其是将受损的椎间盘清除后,于病灶的两相邻椎体间,植入填充块或护架等固定器,以支撑两相邻椎体的间距,排除压迫神经或血管等病灶。上述现有所采用的填充块或护架等固定架,大多数是一体成型,由于现有固定器在安装上,必须有效并平衡支撑椎体,因此在应用上,必须大面积的支撑在两椎体间,而此大体积的固定器在手术进行时必须划开患者较大的伤口,才足供其植入,造成患者伤口较大、术后复原缓慢的缺点。缘此,目前已揭示一种可弯折式的融合固定器,借由可弯折的特性,可循一口径较小的导管进入,并植入两椎体间,如美国专利申请案公开第US2011/0320000A1号所示,由数个相互枢接的支架单元(fusiondevice)组成,使各支架单元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以自由摆动,借由这样的结构,使该融合固定器可以顺利通过导管,被植入于两椎体间,达到减小伤口的目的;但是,上述现有的椎间融合固定器,当沿导管植入两椎体间时,各节支架单元会呈一直线排列,因此,该现有椎间融合固定器仅可以略呈一直线被植入置于两椎体间,无法呈C形或马蹄形环绕在椎体上,由于通常该椎间融合固定器是被植入在该椎体中央海棉骨区域,而该海棉骨区域是较为松散的骨组织,当椎体融合固定器呈一直线被安置在一边时,会造成局部受力的状况,易导致椎体再次受损,而显现其缺点。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予以研究创新,揭示出本专利技术所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借由成型弹簧,使该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各节支架单元,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恢复原本记忆的排列形状,使患者的椎体可以获得更大且更平衡的支撑,有效避免椎体再次受损,并提升两椎体间的融合效果,使融合后的两椎体更为稳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支架组,含有数个支架单元,令两相邻支架单元相互枢接,使两相邻的支架单元,可在一角度内自由摆动;以及成型弹簧,连接各该支架单元,使该支架组的各节支架单元在无外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恢复呈该成型弹簧所构成的原本记忆的形状排列[如C形、马蹄形或圆形],以跨置在两椎体间,使患部的椎体可以获得较大且更为平衡的支撑。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中该支架组可由2个或2个以上的支架单元所组成,各该支架单元分别设有枢接孔,以容许一枢销穿入于两相邻支架单元间,使相互枢连的两支架单元,可以依据穿入于该两支架单元的枢销,在一定角度内自由摆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中位于该支架组首节的支架单元,设有一衔接部,以对应地为一衔接杆衔接;另外,位于该支架组末节的支架单元上,穿设有一索孔,以供穿置一绳索。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中构成该支架组的各节支架单元,其与椎体的接触面,含有数个突齿,以啮合该椎体;上述构成该支架组的各节支架单元,或可令其与椎体的接触面,形成具数个微孔的表面,各微孔的孔径可介于100μm~500μm间,使患者术后,新生骨组织可以渗入各微孔中,以与该支架组的各节支架单元紧密地结合,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中该成型弹簧,可为线簧或板型弹簧,可为金属材料或其它如塑性材料或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本专利技术并不予自限。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中该成型弹簧,形成至少一套孔,以供穿套枢接两相邻支架单元的枢轴。上述成型弹簧的两端呈自由端,界定为第一簧端及第二簧端,令该第一簧端穿置于该支架组位于首节的支架单元的穿孔中,该第二簧端穿置于该支架组位于末节的支架单元的穿孔中。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由于构成支架组的各支架单元,平时便受该成型弹簧所限制,而呈一稳定的排列形状,在融合手术植入的过程中,该支架组的各节支架单元可以暂时弹性地展开,略呈一直线排列,置入一导管内朝两椎体间滑行,当滑出该导管后,各节支架单元逐一因外力消失,受成型弹簧的作用,而恢复原本“记忆的”排列形状,例如呈C形、马蹄形或圆形等,由于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融合固定装置于平时,可呈一C形、马蹄形或圆形,其形状约略吻合人体椎体端面的轮廓形状,因此可以大范围地跨置在椎体的周围[如海棉骨区域的周围],而非呈一直线地跨置在椎体上,使患者的椎体可以获得更大且更平衡的支撑,有效避免椎体再次受损,并提升两椎体间的融合效果,使融合后的两椎体更为稳固,而显本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及优异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借由成型弹簧,使该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各节支架单元,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恢复原本记忆的排列形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于组合后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4-4方向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6是图5标示“16”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导管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导管立体示意图。图9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前端导引板,呈水平方向伸入两椎体间的示意图。图10是自图9旋转该导管的外管后,撑开两相邻椎体间距的操作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所示椎间融合固定装置植入两椎体间的操作示意图。图12是自图11将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完全植入两椎体间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所示椎间融合固定装置植入两椎体间的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0椎间融合固定装置10支架组10a、10b、10c、10d支架单元11枢接孔12枢销13衔接部14索孔15突齿16数个微孔的表面17穿孔18穿孔20成型弹簧21套孔22第一簧端23第二簧端30椎体40导管41外管411导匣412导引板42操作杆421螺杆段422把手部43衔接杆431肩部432衔接螺杆W宽度H高度S绳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100,包括:支架组10,含有数个支架单元10a、10b、10c、10d,令两相邻支架单元10a与10b、10b与10c、10c与10d相互枢接,使两相邻的支架单元10a与10b、10b与10c或10c与10d,可在一角度内自由摆动;以及成型弹簧20,连接各该支架单元10a、10b、10c、10d,使该支架组10的各节支架单元10a、10b、10c、10d在无外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恢复呈该成型弹簧所构成的原本记忆的形状排列[如C形、马蹄形或圆形],以跨置在两椎体间,使患部的椎体可以获得较大且更为平衡的支撑。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中各节支架单元10a、10b、10c、10d可制自如钛等金属材料或其它如碳纤、塑胶、PEEK等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含有数个支架单元,令两相邻支架单元相互枢接,使两相邻的支架单元,可在一角度内自由摆动;以及成型弹簧,连接各支架单元,使该支架组的各支架单元可被弹性地展开后,于一导管内滑移,并于滑出该导管时,各节支架单元在无外力作用下,复归呈该成型弹簧所构成的原本记忆形状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含有数个支架单元,令两相邻支架单元相互枢接,使两相邻的支架单元,可在一角度内自由摆动;以及成型弹簧,连接各支架单元,使该支架组的各支架单元可被弹性地展开后,于一导管内滑移,并于滑出该导管时,各节支架单元在无外力作用下,复归呈该成型弹簧所构成的原本记忆形状排列;其中所述支架组的各支架单元,分别设有枢接孔,以容许枢销穿入于两相邻支架单元间,使相互枢连的两支架单元,可以依据穿入于该两支架单元的枢销,在一定角度内自由摆动;另外所述成型弹簧,形成至少一套孔,以供穿套枢接于两支架单元间的枢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架组首节的支架单元,设有一衔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架组末节的支架单元,穿设有一索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支架组的各节支架单元,令其与脊椎的接触面,含有数个突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记忆型的椎间融合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中权
申请(专利权)人:宝楠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