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0547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与显示装置。控制单元借由输出驱动信号至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及自多条触控感测电极接收感测信号,以根据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间的电容性耦合侦测至少一个外部物件的触碰。显示装置包含液晶层与驱动该液晶层的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其中共同电极包含上述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并且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触控装置,特别是关于将触控装置组件整合至显示装置中的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显示装置中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许多触控荧幕可借由将电容性触控面板覆盖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上形成。此触控荧幕输出驱动信号至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及自多条触控感测电极接收感测信号。当至少一个外部物件触碰或接近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点附近时,该触控驱动电极与该触控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将改变。触控荧幕即可根据此电容改变判断发生触碰的位置。虽然将电容性触控面板覆盖于液晶显示器仍可允许来自液晶显示器的光通过,但电容性触控面板仍会导致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减小。此外,电容性触控面板覆盖于液晶显示器更增加厚度与重量。然而,将触控荧幕组件整合至液晶显示器中虽然可避免上述问题,但液晶显示器进行画面更新时产生的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却会影响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之间的互电容耦合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法,能够降低电磁干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配置于驱动液晶层的共同电极中,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该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以及控制单元,侦测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与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间的电容性耦合,以执行至少一个外部物件的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屏蔽区域的面积大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每一条触控感测电极包含多个延伸部,其中每一个延伸部平行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增加该触控感测电极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间的互电容耦合量。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为水平排列并平行于薄膜晶体管(TFT)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horizontalpixelline),并且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向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更新扫描方向相反,当被驱动的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将影响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时,暂停驱动该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待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离开该触控驱动电极的影响范围后再进行驱动,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包含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与该共同电极驱动该液晶层。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屏蔽区域位于薄膜晶体管(TFT)层与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之间,以降低该薄膜晶体管层进行更新扫描时产生的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共同电极包含多条子电极,并且该多条子电极彼此平行排列,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连续地或离散地配置于该多条子电极中,并且平行于该多条子电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像素电极;共同电极,包含触控装置的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该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以及液晶层,位于该像素电极与该共同电极间,以借由该像素电极与该共同电极驱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屏蔽区域的面积大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前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像素电极位于薄膜晶体管(TFT)层中,并且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为水平排列并平行于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horizontalpixelline),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向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更新扫描方向相反,当被驱动的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将影响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时,暂停驱动该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待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离开该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的影响范围后再进行驱动。前述的显示装置,其更包含薄膜晶体管(TFT)层,其中该屏蔽区域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层与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之间,以降低该薄膜晶体管层进行更新扫描时产生的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被提供驱动信号,及自多条触控感测电极接收感测信号,以根据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与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间的电容性耦合,侦测至少一个外部物件的触碰。前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共同电极包含多条子电极,并且该多条子电极彼此平行排列,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连续地或离散地配置于该多条子电极中,并且平行于该多条子电极。前述的显示装置,其更包含该触控装置的多条触控感测电极,其中每一条触控感测电极包含多个延伸部,并且每一个延伸部平行于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增加该触控感测电极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间的互电容耦合量。前述的显示装置,其更包含第一偏振层、遮光层与第一基板,位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上,其中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位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上的各层之中,或各层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借由输出驱动信号至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及自多条触控感测电极接收感测信号,以根据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与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间的电容性耦合侦测至少一个外部物件的触碰;以及显示装置,包含液晶层与驱动该液晶层的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其中该共同电极包含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并且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该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屏蔽区域的面积大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前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像素电极位于薄膜晶体管(TFT)层中,并且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为水平排列并平行于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horizontalpixelline),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向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更新扫描方向相反,当被驱动的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将影响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时,暂停驱动该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待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离开该触控驱动电极的影响范围后再进行驱动。前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装置更包含薄膜晶体管(TFT)层,并且该屏蔽区域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层与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之间,以降低该薄膜晶体管层进行更新扫描时产生的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前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共同电极包含多条子电极,并且该多条子电极彼此平行排列,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连续地或离散地配置于该多条子电极中,并且平行于该多条子电极。前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每一条触控感测电极包含多个延伸部,并且每一个延伸部平行于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增加该触控感测电极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间的互电容耦合量。前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装置更包含第一偏振层、遮光层与第一基板,位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上,其中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位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上的各层之中,或各层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又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共同电极,其配置于显示装置中,并且该共同电极搭配像素电极以驱动液晶层,其中该共同电极包含: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该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像素电极;共同电极,包含触控装置的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该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以及液晶层,位于该像素电极与该共同电极间,以借由该像素电极与该共同电极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15 TW 10214155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像素电极;共同电极,包含触控装置的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该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以及液晶层,位于该像素电极与该共同电极间,以借由该像素电极与该共同电极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屏蔽区域的面积大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像素电极位于薄膜晶体管层中,并且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为水平排列并平行于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向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更新扫描方向相反,当被驱动的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将影响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时,暂停驱动该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待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离开该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的影响范围后再进行驱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薄膜晶体管层,其中该屏蔽区域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层与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之间,以降低该薄膜晶体管层进行更新扫描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被提供驱动信号,及自多条触控感测电极接收感测信号,以根据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与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间的电容性耦合,侦测至少一个外部物件的触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共同电极包含多条子电极,并且该多条子电极彼此平行排列,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连续地或离散地配置于该多条子电极中,并且平行于该多条子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该触控装置的多条触控感测电极,其中每一条触控感测电极包含多个延伸部,并且每一个延伸部平行于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增加该触控感测电极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间的互电容耦合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第一偏振层、遮光层与第一基板,位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上,其中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位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上的各层之中,或各层之间。8.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配置于驱动液晶层的共同电极中,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外的该共同电极耦接至直流电位,以形成屏蔽区域;多条触控感测电极;以及控制单元,侦测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与该多条触控感测电极间的电容性耦合,以执行至少一个外部物件的操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屏蔽区域的面积大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条触控感测电极包含多个延伸部,其中每一个延伸部平行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以增加该触控感测电极与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间的互电容耦合量。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为水平排列并平行于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平像素线,并且该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方向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更新扫描方向相反,当被驱动的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将影响该薄膜晶体管层更新扫描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钦富叶尚泰
申请(专利权)人: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