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134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同一侧延伸的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底座和壳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内的净化部,所述净化部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壳体上固设有一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承载所述净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一开口以及用于遮盖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净化部穿过并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固定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可以轻松实现对净化部的拆卸和更换,从而使得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能力高效和持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室内空气污染源可分为以下几种: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微生物污染源:细菌、真菌和病毒;气态污染源:甲醛、苯、二氧化硫以及氨气等。而空调器室内机容易成为细菌等微生物繁衍滋长的温床,因而存在传染多种疾病的隐患。为此,在室内设置空气净化器,既可以满足室内通风的要求,又能起到对室内空气实施净化的效果,是解决空调污染和净化室内空气的有效措施。但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其净化部通常是固定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的,因而不易拆卸。当净化部使用一定时间后,该净化部的净化功能达到饱和,因而并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旨在轻松实现对净化部的拆卸和更换,从而使得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能力高效和持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同一侧延伸的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底座和壳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内的净化部,所述净化部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壳体上固设有一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承载所述净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一开口以及用于遮盖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净化部穿过并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固定架上。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开口相对两侧的扣孔和扣槽,所述盖板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扣孔适配的卡扣部以及与所述扣槽适配的插脚部。优选地,所述插脚部沿所述盖板平面方向向外延伸而成,所述盖板在相对所述插脚部的一侧向所述插脚部方向内凹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置所述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包括自所述盖板向壳体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末端向远离所述插脚部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延伸部末端向远离所述壳体中心方向延伸的直至凸出于所述盖板平面之外的第三延伸部。优选地,所述卡扣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三延伸部末端向远离所述插脚部方向弯折的第四延伸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壳体中心方向凸设的凸块,所述第四延伸部和所述凸块相对设置,用于夹持顶抵所述扣孔的边缘部。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自所述底座延伸的侧壁以及自所述侧壁以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的顶壁,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顶壁的边缘侧,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开口侧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上,且所述固定架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所述底座倾斜设置的支撑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承载所述净化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自所述支撑部向所述第一侧壁方向延伸的末端设有第一螺孔以供螺钉穿过而固定于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自所述支撑部向背离所述底座方向延伸的末端设有第二螺孔以供螺钉穿过而固定于第二侧壁上。优选地,所述固定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限位部以及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的止挡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自所述支撑部向远离所述底座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件以及自所述第一限位件向所述固定架中心以平行于所述支撑部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防止所述净化部沿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防止所述净化部向背离所述底座方向移动;所述止挡部自所述支撑部向远离所述底座方向延伸设置,以防止所述净化部沿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底座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有自所述第一限位件向背离所述固定架中心延伸的第一引导件和自所述第二限位件向背离所述支撑部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用于引导所述净化部进入所述支撑部、限位部以及所述止挡部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为金属丝网状结构。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自所述底座向所述顶壁方向依次设置的风机、电控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底座侧设有入风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底座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入风口和所述风机之间还设有过滤网,所述风机用于带动空气经所述入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并经过过滤网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过滤网用于初次过滤进入所述容纳腔的空气,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风机的运作以及控制加热组件的运作,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网初次过滤和所述净化部深层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在空气净化器的壳体上设置供净化部进入容纳腔内的固定架上的开口以及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盖板,不仅可以遮盖所述开口而阻挡所述净化部从所述固定架滑出于壳体之外,还可以轻松实现对净化部的拆卸和更换,从而使得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能力高效和持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空气净化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空气净化器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空气净化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壳体未示出;图5为图1中空气净化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未示出;图6为图1中空气净化器的顶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空气净化器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盖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空气净化器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100,参照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器100包括底座1、自所述底座I向同一侧延伸的壳体2、以及所述底座I和所述壳体2围合形成的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内自所述底座I向所述顶壁22方向依次设置有风机4、电控组件5、加热组件6以及净化部7。所述壳体2靠近所述底座I侧设有入风口 8,所述壳体2远离所述底座I侧设有出风口 9,所述电控组件5用于控制所述风机4的运作以及控制加热组件6的运作,所述入风口 8和所述风机4之间还设有过滤网10,所述风机4用于带动空气经所述入风口 8进入所述容纳腔3,先经过过滤网10的初次过滤,将空气中的灰尘、毛发等物体过滤掉,再经过所述净化部7对空气进行深层过滤,去除空气中的甲醛、甲苯、乙醛或PM2.5等物质,使净化后的空气从所述出风口 9排出。这样空气经过两次过滤,可以有效地提高净化效率。所述加热组件6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网10初次过滤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使经过加热处理后的初次过滤空气再经所述净化部7进行深层过滤,所述加热组件并非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配置。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自由地选择冷风或暖风进行净化,从而在净化空气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3内设有一承载所述净化部7的固定架30,所述壳体2的顶部200设有一开口 20以及用于遮盖所述开口 20的盖板11,所述盖板11与所述壳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净化部7通过所述开口 20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容纳腔3内的所述固定架30上,而所述盖板11大小与所述开口 20的大小适配,以便遮盖所述开口 20从而阻挡所述净化部7从所述固定架30滑出于所述壳体2之外及防尘。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同一侧延伸的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底座和壳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内的净化部,所述净化部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壳体上固设有一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承载所述净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一开口以及用于遮盖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净化部穿过并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固定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进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