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08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由多根互为连接的底梁与檩条纵横排列组成矩形支架,所述矩形支架安装在屋面上;多个光伏组件与所述檩条连接,在各底梁上还连接多个固定件,在各固定件与底梁之间还安装固定条,各固定条与屋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装灵活,安装方便,利用檩条与底梁组合形成的矩形支架能较好的支持PVC屋面的光伏组件铺设要求,在不破坏屋面的情况下解决了承载及长期可靠性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增加固定件防止矩形支架位移及减少固定材料变形,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沿海或其他风力较大的地区,保证了光伏组件的抗风行及固定材料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其能实现电能的自发自用,就地消纳,起到了较好的削峰填谷的作用。在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屋顶类型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与收益,常见的屋顶类型主要为彩钢瓦屋顶和混凝土屋顶,上述两种类型的屋顶都存在防水问题,该问题给屋顶光伏项目带来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为了解决防水问题,现均采用PVC柔性材料作为屋顶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防水性能好的优点,但是国内对于PVC柔性材料应用在光伏组件上较少,并且光伏组件的固定问题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灵活,长期使用稳定可靠的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由多根互为连接的底梁与檩条纵横排列组成矩形支架,所述矩形支架安装在屋面上;多个光伏组件与所述檩条连接,在各底梁上还连接多个固定件,在各固定件与底梁之间还安装固定条,各固定条与屋面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底梁及檩条均采用C型钢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条为“几”字形,所述固定条采用PVC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上横板,所述第一上横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下横板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一上横板与第一下横板互为平行,所述固定条的宽度为5cm?30cm;所述固定件也为“几”字形,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上横板,在所述第二上横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下横板,所述第二上横板与第二下横板互为平行;在所述底梁的两端还设置倾斜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拆装灵活,安装方便,利用檩条与底梁组合形成的矩形支架能较好的支持PVC屋面的光伏组件铺设要求,在不破坏屋面的情况下解决了承载及长期可靠性问题,本技术还增加固定件防止矩形支架位移及减少固定材料变形,使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沿海或其他风力较大的地区,保证了光伏组件的抗风行及固定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同时在底梁的端部设置倾斜部降低了矩形支架尖锐出与屋面的接触机会,防止对柔性材料制成的屋面造成破坏,为光伏项目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梁;101、倾斜部;2、檩条;3、固定条;301、第一上横板;302、第一连接板;303、第一下横板;4、固定件;401、第二下横板;402、第二上横板;403、第二连接板;5、光伏组件;6、屋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由多根互为连接的底梁I与檩条2纵横排列组成矩形支架,底梁I及檩条2均采用C型钢材料制成。矩形支架安装在屋面6上,多个光伏组件5与檩条2连接,在各底梁I上还焊接多个固定件4,在各固定件4与底梁I之间还安装固定条3,各固定条3均与屋面6焊接。如图5所示,固定条3为“几”字形,固定条3采用PVC材料制成;固定条3包括第一上横板301,第一上横板3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302与第一下横板303连接形成一体,第一上横板301与第一下横板303互为平行,固定条3的宽度为5cm?30cm。如图4所示,固定件4也为“几”字形,固定件4包括第二上横板402,在第二上横板40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403连接第二下横板401,第二上横板402与第二下横板401互为平行。如图4所示,在上述底梁I的两端还设置倾斜部101,倾斜部101降低矩形支架尖锐处与屋面的接触机会,防止对柔性材料制成的屋面6造成破坏。实施例1:如图1、图2及图3所示,首先将底梁I与檩条2组合排列组成3*5的矩形支架,其中底梁I为3根,各底梁I起支承作用。檩条2为6根,各檩条2用于固定光伏组件5。为了防止支架位移以及减少固定材料变形,在底梁I上安装多个固定件4,由于固定件4上的第二上横板402与底梁I的上表面形成空腔,该空腔用于安装固定条3的第一上横板301,在安装时将固定条3两端的第一下横板303与屋面6焊接后,然后将固定件4两端的第二下横板401与底梁I的上表面焊接,焊接后固定件4的第二上横板402与固定条的第一上横板301互为抵接,通过布置保证矩形支架的抗风性及固定件4的长期稳定性。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主权项】1.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根互为连接的底梁(I)与檩条(2)纵横排列组成矩形支架,所述矩形支架安装在屋面(6)上;多个光伏组件(5)与所述檩条(2)连接,在各底梁(I)上还连接多个固定件(4),在各固定件(4)与底梁(I)之间还安装固定条(3),各固定条(3)与屋面(6)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I)及檩条(2)均采用C型钢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3)为“几”字形,所述固定条(3)采用PVC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条(3)包括第一上横板(301),所述第一上横板(3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302 )与第一下横板(303 )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一上横板(301)与第一下横板(303)互为平行,所述固定条(3)的宽度为5cm ?30cmo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也为“几”字形,所述固定件(4)包括第二上横板(402),在所述第二上横板(40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403)连接第二下横板(401),所述第二上横板(402)与第二下横板(401)互为平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梁(I)的两端还设置倾斜部(10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由多根互为连接的底梁与檩条纵横排列组成矩形支架,所述矩形支架安装在屋面上;多个光伏组件与所述檩条连接,在各底梁上还连接多个固定件,在各固定件与底梁之间还安装固定条,各固定条与屋面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拆装灵活,安装方便,利用檩条与底梁组合形成的矩形支架能较好的支持PVC屋面的光伏组件铺设要求,在不破坏屋面的情况下解决了承载及长期可靠性问题,本技术还增加固定件防止矩形支架位移及减少固定材料变形,使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沿海或其他风力较大的地区,保证了光伏组件的抗风行及固定材料的长期稳定性。【IPC分类】H02S20-23【公开号】CN204349868【申请号】CN201520021089【专利技术人】吴征宇, 杨乐, 范铭 【申请人】中设国联无锡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5年1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PVC屋顶的新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根互为连接的底梁(1)与檩条(2)纵横排列组成矩形支架,所述矩形支架安装在屋面(6)上;多个光伏组件(5)与所述檩条(2)连接,在各底梁(1)上还连接多个固定件(4),在各固定件(4)与底梁(1)之间还安装固定条(3),各固定条(3)与屋面(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征宇杨乐范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设国联无锡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