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近晶相调光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340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近晶相调光玻璃,它包括层叠的第一基体层、液晶混合层、第二基体层,第一基体层朝向液晶混合层的表面上、第二基体层朝向液晶混合层的表面上均镀附有片状、长条型的透明电极,透明电极上均布有电阻值小于透明电极的电阻值、快速流经自身的电流可迅速遍布透明电极的多根电极线,每个透明电极上的所有电极线共同连接一根引出电极,并且在液晶混合层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由低电阻电极线的布置以及保护层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大尺寸、高电阻调光玻璃在传输驱动信号过程中的高能量损耗问题,解决了图像显示时的电化学腐蚀问题,提高了调光玻璃的图像显示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光玻璃,尤指一种改良型近晶相调光玻璃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调光玻璃的结构大致都是在基体层上镀一整面透明导电层,然后将带有液晶的混合层夹在上下两个导电层之间,导电层由电极构成,并且,调光玻璃的尺寸都较大,从几寸到几十寸不等,导电层(由ITO、FTO、AZO等制成)的电阻也都较高,从几十欧到上百欧不等,因而可以发现,由于调光玻璃的大尺寸、高电阻的特点,在驱动信号从与导电层的电极相连、位于调光玻璃侧边的引出电极传导到调光玻璃上的内部显示区域的整个传输过程中,驱动信号会损耗很大一部分能量,导致使用调光玻璃过程中,在切换状态时可以看到从引出电极到远离引出电极的内部显示区域之间出现明显的图像渐变,即表现出显示效果的不均匀。并且,损耗的能量还会直接导致显示区域的局部发热,且由于液晶的驱动性能和温度直接相关,所以会进而影响发热区域的驱动性能,从而影响此发热区域的显示效果。同时,因驱动信号在传导过程中损耗了很大的能量,因而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增大输入给调光玻璃的最终驱动电压来弥补上损耗的能量,这无疑对输出驱动电压的驱动器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且又额外增加了驱动器产品本身的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近晶相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层叠的第一基体层、液晶混合层、第二基体层,第一基体层朝向液晶混合层的表面上、第二基体层朝向液晶混合层的表面上均镀附有片状、长条型的透明电极,透明电极上均布有电阻值小于透明电极的电阻值、快速流经自身的电流可迅速遍布透明电极的多根电极线,每个透明电极上的所有电极线共同连接一根引出电极,并且在液晶混合层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东张斌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