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061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基坑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所述板式支护结构由成排的钢管桩构成,在板式支护结构的外侧设有桩后挡土防渗结构;在基坑的顶部还设有连接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的支撑横梁。该基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稳定,施工安全,具有能有效地解决涉水工程的干地施工条件,又能满足深基坑开挖的围护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周边建筑物密集且环境保护要求高的深基坑工程,尤其对于城市应急排涝抢险工程来讲,建设工期往往十分紧张,给设计和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挑战,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选型与施工往往是这些工程建设当中的关键控制因素。现有的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粧、SMW工法粧等围护结构,施工工艺相对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往往难以满足建设工期要求。因此选择一种适用于应急抢险工程的基坑围护结构,既确保施工期间基坑周边建筑物安全,同时又能满足建设单位对建设节点工期要求,是应急抢险工程施工的关键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该基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稳定,施工安全,具有能有效地解决涉水工程的干地施工条件,又能满足深基坑开挖的围护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基坑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所述板式支护结构由成排的钢管粧构成,在板式支护结构的外侧设有粧后挡土防渗结构;在基坑的顶部还设有连接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的支撑横梁。优选地,在所述基坑的中央还设有一根纵梁,所述纵梁由多根立柱支撑,所述支撑横梁垂直固定在纵梁的上面。优选地,所述纵梁为轻型槽钢。优选地,所述立柱由位于基坑下方地基内的工程粧和位于工程粧上方的格构柱构成,所述工程粧与所述格构柱之间浇筑混凝土固定。优选地,所述格构柱与纵梁之间通过牛腿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钢管粧内充填有散粒体材料。优选地,所述粧后挡土防渗结构为加固土。优选地,所述加固土为高压旋喷粧或搅拌粧,所述高压旋喷粧或搅拌粧分布在相邻的钢管粧之间。优选地,所述板式支护结构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通过围檩固定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基坑围护结构可加快施工速度,大幅度减少围护结构施工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施工临时占地,降低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另外,工程完工后,围护结构可拔除,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减少临时工程投资,对于工程周边建筑物密集,同时建设工期较紧的工程,有着更强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如2为图1的俯视图。元件标号说明I基坑2板式支护结构200钢管粧3粧后挡土防渗结构4围檩5纵梁6牛腿7格构柱8地基9支撑横梁10工程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基坑I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2,为了确保基坑I施工的稳定和安全,所述板式支护结构2由成排的钢管粧200构成,在板式支护结构2的外侧设有粧后挡土防渗结构3,将基坑I外的泥土和水阻挡在外,这种结构既有效保证了涉水工程的干地施工条件,又满足了深基坑开挖的围护要求。在基坑的顶部还设有连接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2的支撑横梁9,保证了两侧板式支护结构2的稳定。优选地,所述钢管粧200为大直径钢管粧,可以减少支护结构的尺寸,减少临时工程占地。所述粧后挡土防渗结构3分布在相邻的钢管粧200之间,所述粧后挡土防渗结构3为加固土,加固土是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合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竖向加固体,在本技术中可以兼具挡土和防渗的功能。为了进一步加强挡土和防渗的效果,所述加固土为高压旋喷粧或搅拌粧,所述高压旋喷粧或搅拌粧分布在相邻的钢管粧200之间。优选地,所述钢管粧200内充填有散粒体材料,用以增加围护结构的刚度,减少粧体位移,增加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在所述基坑I的中央还设有一根纵梁5,所述纵梁5由多根立柱支撑,所述支撑横梁9垂直固定在纵梁5的上面,本技术的支撑体系包括横向支撑体系和纵向支撑体系,横向支撑体系即支撑横梁9,纵向支撑体系包括立柱和纵梁5,纵梁5又支撑着支撑横梁9,因此,需在纵梁5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立柱以保证整个支撑体系总体稳定。优选地,所述纵梁5为轻型槽钢,使整体重量更轻。优选地,所述立柱由位于基坑I下方地基8内的工程粧10和位于工程粧10上方的格构柱7构成,所述格构柱7的设置可以减小纵梁5的挠度,所述工程粧10与所述格构柱7之间浇筑混凝土固定。优选地,所述格构柱7与纵梁5之间通过牛腿6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板式支护结构2与所述支撑结构9之间通过围檩4固定连接,使得板式支护结构2和支撑结构9连接成一整体,围檩4的刚度对整个结构的刚度影响很大,所以一般采用钢围檩,钢围檩和板式支护结构2以及支撑结构9之间留有空隙可以填充细石混凝土,起到固定钢支撑作用和传递荷载的作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以所述板式支护结构2采用围护粧200为例):首先在基坑I内进行工程粧10以及格构柱7的施工,然后在基坑I的两侧进行钢管粧200施工,待钢管粧200施工完成后,进行相邻钢管粧200间的粧后挡土防渗结构3施工,待粧后挡土防渗结构3施工完成后,开挖基坑I中的上层土方,然后在格构柱7上端焊接牛腿6并架设纵梁5,再安装支撑横梁9,完成后便可在围护结构的保护下,进行基坑I下层土方的开挖工作。相比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采用打入粧钢管粧作为围护粧,并可在粧间加固土采用高压旋喷粧或搅拌粧作为挡土兼作防渗结构,既能有效地解决涉水工程的干地施工条件,又能满足深基坑开挖的围护要求;2、与传统的基坑施工方案相比,本技术两侧的围护结构充分发挥了打入粧刚度大,强度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小围护结构尺寸,减少临时占地,尤其适用于城市中心,周边房屋建筑物密集区,场地受限的工程;3、围护结构采用打入粧,可采用常用粧基施工机械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成熟、简单、方便、快捷,可快速形成基坑开挖,能大幅缩短施工工期;4、与传统的地连墙、灌注粧等围护结构施工方案相比,钢结构结构在工程完工后可回收利用,可大幅缩减围护工程施工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基坑围护结构可加快涉水深基坑建筑物开挖支护施工速度,同时减少施工期围护结构的占地空间,降低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有效解决基坑周边环境等级要求高、工期紧的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开挖难题。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基坑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支护结构(2)由成排的钢管桩(200)构成,在板式支护结构(2)的外侧设有桩后挡土防渗结构(3);在基坑的顶部还设有连接两侧的板式支护结构(2)的支撑横梁(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金勇郭雷徐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