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线器及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5288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线器及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在拉线作业时的操作性良好且在拉线作业时不对线状体产生多余的负载而能将线状体钳持。该卡线器包含:设置于本体上且从正面看近似于直线形状的固定端卡线部、和与固定端卡线部面对面地设置并相对固定端卡线部可进行进退移动的可动端卡线部,能在固定端卡线部和可动端卡线部之间将线状体钳持,其特征在于,使可动端卡线部进行进退移动的第一动作部、和通过连接杆与第一动作部连接的第二动作部的各自一端,分别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本体上,第一动作部的另一端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杆的一端,而第二动作部的另一端则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杆的中部,通过对连接杆的另一端以与固定端和可动端卡线部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行牵引,使连接杆、第二动作部以及第一动作部联动,并使可动端卡线部相对固定端卡线部向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线器及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的申请号为200980159448.5(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61905,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6月3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1年11月22日,申请人为:株式会社永木精机,专利技术名称为:卡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拉线作业中,对称为电力线、通信线的电线和电梯钢丝绳等线状体进行拉线作业时将线状体钳持的卡线器以及使用该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公知技术中,在电线施工的拉线作业中,由于要通过紧线器对电线进行牵引,所以要使用钳持电线的卡线器。可是,现有的卡线器,由于在从线状物(电线)的穿线作业开始,到通过卡线部将线状体进行固定为止,操作者不得不进行移动作业等,存在有许多可操作性差、带有危险性的高空作业以及在狭窄的区域作业等情况的限制,因此,在拉线作业中要求提高其可操作性。因此,如图5所示,采用了具有如下结构的卡线器方案:将固定端卡线部501挂在线状体W上,当将穿通了穿通孔505的圆弧状的牵引部504向箭头A的方向拉动时,动作部503使可动端卡线部52动作,将线状体W钳持,操作者不必从卡线器的正面一侧移动就可以容易地操作卡线器500(参考专利文献1)。可是,图5所示的卡线器500,由于在对线状体W进行卡线时,是将牵引部504向箭头A的方向(图示右斜下方)牵引,给卡线器500增加了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因此,使B部中的线状体W增加了多余的负载,会产生弯曲。线状体W一旦由于弯曲而形成折印,就会出现使用寿命短缩和产生损伤的问题的可能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24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课题,提供一种在拉线作业中的操作性良好且在拉线作业时不对线状体增加多余的负载而能将线状体钳持的卡线器。解决问题的方法本申请涉及一种卡线器,其包含:设置于本体上且从正面看近似于直线状的固定端卡线部、和与该固定端卡线部面对面地设置且相对该固定端卡线部能进行进退移动的可动端卡线部,该卡线器能对所述固定端卡线部和所述可动端卡线部之间的线状体进行钳持,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动端卡线部进行进退移动的第一动作部、和通过连接杆与该第一动作部连接的第二动作部的各自一端,分别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动作部的另一端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而所述第二动作部的另一端则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通过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以与所述固定端卡线部和所述可动端卡线部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行牵引,使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动作部以及所述第一动作部联动,并使所述可动端卡线部相对所述固定端卡线部向前移动。本申请的卡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的延长线附近。另外,本申请涉及一种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其中所述卡线器包括:本体10;固定端卡线部1,设置于所述本体10;可动端卡线部2,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端卡线部1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动作部3,其在第一支点31处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0,其中所述第一动作部3具有呈大致“L”形状的两个臂,所述第一支点31位于所述两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动作部3进一步以可转动的方式在作用点33处连接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该作用点33位于所述两臂的其中一个臂;连接杆5,其中,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在第二支点32处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两臂的另一个臂;第二动作部4,其以在第三支点41处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0;其中所述连接杆5的中间部以可转动的方式在第四支点42处连接于所述第二动作部4;所述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线状体置于可动端卡线部2与固定端卡线部1之间;对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在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和所述固定端卡线部1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行牵引,使线状体被钳持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与所述固定端卡线部1之间。本申请的所述的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在所述卡线器中,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的延长线附近。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权利要求1相关的专利技术,卡线器具有:设置于本体上且从正面看近似于直线状的固定端卡线部、和与固定端卡线部面对面地设置且相对固定端卡线部能进行进退移动的可动端卡线部,卡线器能对固定端卡线部和可动端卡线部之间的线状体进行钳持,使可动端卡线部进行进退移动的第一动作部、和通过连接杆与第一动作部连接的第二动作部的各自一端,分别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本体上,第一动作部的另一端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杆的一端,而第二动作部的另一端则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杆的中部,通过对连接杆的另一端以与固定端卡线部和可动端卡线部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行牵引,使连接杆、第二动作部以及所述第一动作部联动,并使可动端卡线部相对固定端卡线部向前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不使卡线器产生扭矩的情况下,就能使可动端卡线部进行进退移动,因此,在固定端卡线部和可动部卡线部之间钳持线状物时,难以使线状体添加多余的负载。所以,能够减少因线状体弯曲而形成折印所引起的使用寿命短缩和损伤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是将固定端卡线部挂在线状体上,只通过拉动牵引部就能使可动端卡线部动作从而钳持线状体,所以,操作者无需移动就能从卡线器的正面一侧容易地进行操作,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根据权利要求2相关的专利技术,由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可动端卡线部延长线的附近,在距线状体较近的位置就能对连接杆进行牵引,所以,添加于卡线器上扭矩更难以产生,不会使线状体添加多余的负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卡线器的使用例。图2是本专利技术卡线器的正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卡线器的左侧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卡线器钳持了线状体的状态的正面图。图5是现有技术卡线器的正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卡线器10本体1固定端卡线部2可动端卡线部3第一动作部4第二动作部5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卡线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卡线器100的通常的使用例。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图1、2、4中,是将纸面跟前这边作为正面,而将其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作为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卡线器时,会存在上、下、左、右与图示的方向不同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卡线器100如图1所示,在拉线作业等时与紧线器200配合使用。具体来说,通过紧线器200对称为电力线、通信线的电线和电梯钢丝绳等的线状体进行拉紧产生张力时,用来钳持线状体W。另外,尽管图中没有显示,在紧线器200的两侧各装一个卡线器100,用两个卡线器100对一根线状体W进行钳持,通过紧线器进行牵引使线状体W产生松弛来进行独立作业,在这样的作业等中也可使用。图2是卡线器100的正面图,图3是卡线器100的左侧面图。如图2所示,卡线器100具有:设置于本体10的上端部且从正面看近似于直线状的固定端卡线部1、和面对面地设置于固定端卡线部1的下方且从正面看同样近似于直线状的可动端卡线部2。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端卡线部1与本体10一体地形成为从侧面看近似于“L”字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作为分立部件被设置。另外,从侧面看固定端卡线部1以及可动端卡线部2的剖面,其凹部优选为以相互面对面地设置为“V”字形状或圆弧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卡线器及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其中所述卡线器包括:本体(10);固定端卡线部(1),设置于所述本体(10);可动端卡线部(2),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端卡线部(1)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动作部(3),其在支点(31)处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0),其中所述第一动作部(3)具有呈大致“L”形状的两个臂,所述支点(31)位于所述两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动作部(3)进一步以可转动的方式在作用点(33)处连接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该作用点(33)位于所述两臂的其中一个臂;连接杆(5),其中,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在支点(32)处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两臂的另一个臂;第二动作部(4),其在支点(41)处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0);其中所述连接杆(5)的中间部以可转动的方式在支点(42)处连接于所述第二动作部(4);所述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线状体置于可动端卡线部(2)与固定端卡线部(1)之间;对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在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和所述固定端卡线部(1)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行牵引,使线状体被钳持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与所述固定端卡线部(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卡线器钳持线状体的方法,其中所述卡线器包括:本体(10);固定端卡线部(1),设置于所述本体(10);可动端卡线部(2),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端卡线部(1)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动作部(3),其在第一支点(31)处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0),其中所述第一动作部(3)具有呈大致“L”形状的两个臂,所述第一支点(31)位于所述两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动作部(3)进一步以可转动的方式在作用点(33)处连接于所述可动端卡线部(2),该作用点(33)位于所述两臂的其中一个臂;连接杆(5),其中,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在第二支点(32)处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两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间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