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组件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252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01:35
透镜筒(3)包括极大外径部(3e)和最大外径部(3a),最大外径部(3a)设置于包含透镜直径最大的摄像透镜(2m)的外周的、极大外径部(3e)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透镜筒的安装并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摄像机组件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载在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中的包括自动聚焦功能和防抖功能的摄像机组件和电子设备。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利用螺钉实施聚焦调整的摄像机组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由于没有透镜筒的螺钉而实现的空间节省效果,并且提高不使用螺钉地将透镜筒固定在透镜保持部件时的强度。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移动电话在移动电话内组装入摄像机组件的机型占据大半。这些摄像机组件由于必须收纳在移动电话内,所以与数码摄像机相比对小型和轻量化的要求大。在上述摄像机组件中,利用透镜驱动装置发挥自动聚焦功能的类型的摄像机组件装载在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例子也在增加。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中存在利用步进电动机的类型、利用压电元件的类型、利用VCM(VoiceCoilMotor:音圈电机)的类型等各种类型,已经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在具有自动聚焦(AF)功能的摄像机组件成为普遍采用的摄像机组件的状况中,作为下一特征提出的功能,防抖功能受到瞩目。防抖功能在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中在世间被广泛采用,但是存在尺寸面的问题等,在移动电话中的采用例少。但是,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新的防抖功能的结构的提案例也在增加,并且能够预想今后装载有防抖功能的移动电话用摄像机组件会成为主流。在具有自动聚焦的摄像机组件中,作为用于实现小型化和低歪斜化的有力技术,能够列举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有不使用在透镜筒和透镜保持部件的双方设置的聚焦调整用的螺钉结构,省略与螺钉牙的量相应的空间的技术。即,如图10所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是包括AF功能的摄像机组件100。摄像机组件100包括:光学部101;用于在光轴方向驱动光学部101的透镜驱动装置102;和载置有透镜驱动装置102的摄像部103。摄像部103由传感器罩部104和基板105层叠而构成。光学部101由多个摄像透镜106和保持摄像透镜106的透镜筒107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02包括:透镜保持部件108,其保持透镜筒107,在光学部101的光轴方向上被驱动;将透镜保持部件108以在光学部101的光轴方向可动的方式支承的上下两个板簧109a和109b;与透镜保持部件108固定成一体的AF线圈110;形成固定部的磁轭111;磁铁112,其被固定在磁轭111的内壁,在与AF线圈110之间使电磁力发挥作用;为了保护板簧109a等而配置在磁轭111的顶面侧的罩114;和基座115,其配置在磁轭111的底面侧,支承整个透镜驱动装置102。传感器罩部104由IR(红外线)截止滤光片120、摄像元件121、传感器罩122等构成,摄像元件121载置在基板105上。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100,在透镜筒107的外周和透镜保持部件108的内周均未形成螺钉。此外,摄像机组件100是透镜筒107通过触碰传感器罩122的顶面侧而进行定位的,即所谓的无聚焦调整结构。由此,在摄像机组件100中能够实现与螺钉牙的量相应的小型化。此外,在专利文献1装置公开的摄像机组件100中,透镜筒107的外周和透镜保持部件108的内周遍及大致整个范围直径相同,换言之按完全的圆筒形状来说明。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100具有自动聚焦功能,但无聚焦调整结构在不仅具有自动聚焦功能而且进一步具有防抖功能的摄像机组件中也能够应用。关于不仅包括自动聚焦功能而且包括防抖功能的摄像机组件的无聚焦调整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说明。其中,并没有涉及透镜筒的外形不是完全的圆筒形,呈带状具有最大外径部的台阶结构。另外,本说明书中透镜筒的“(带状的)最大外径部”是指,在透镜筒的高度方向(光学部的光轴方向)和宽度方向(与光学部的光轴垂直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以包围透镜筒的侧面的方式设置的突起部分。此外,在该最大外径部,透镜筒的宽度方向的透镜筒的外径成为最大。此处,参照图11(a)和(b)对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令透镜筒的外形为台阶结构的意义进行说明。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如图11(a)的主要部分截面图所示那样并不是最大外径部分在全部范围内存在的意思,而是限定于一部分,其它部分使直径稍小地形成。即,图11(a)所示的摄像机组件在透镜筒151具有带状的最大外径部151a。此处,令透镜筒151的最大外径部151a的外径为DE、令最大外径部151a的厚度为H、令透镜保持部件152的圆筒内径为DI时,透镜保持部件152相对于传感器罩(疑似传感器罩153)表面的倾斜角θ作为图11(b)的θ1与θ2的差来表示,以满足的方式设定。即,在将透镜筒151在透镜保持部件152的圆筒孔内滑动并且插入透镜保持部件152时,通过将透镜保持部件152的圆筒孔的倾斜(歪斜)抑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就能够使得透镜筒151不被该圆筒孔的倾斜左右,以传感器罩(模拟传感器罩153)为基准地安装透镜筒151。换言之,如果H的值过大,则透镜保持部件152的歪斜中所容许的值变小,难以实现高精度的透镜保持部件152的固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34409号公报(2010年6月17日公开)”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国际公开第2012/108247号公报(2012年8月16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和专利文献2中说明的透镜筒的台阶结构具有以下的问题。首先,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不具有用于在透镜筒的外壁构成部分最大外径部的台阶结构,是透镜筒的外形为完全的圆筒结构。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2的说明那样,在透镜保持部件中,容许的歪斜的范围变窄。其结果是,产生由于透镜保持部件的歪斜而透镜筒被倾斜地安装的可能性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例子中,在透镜筒设置台阶结构,且透镜筒的最大外径部呈带状,因此能够在透镜保持部件使容许的歪斜的范围变广。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说明的透镜筒的台阶结构的带状的最大外径部设置在透镜筒的接近顶面的部分。通常被保持在透镜筒的内部的多个摄像透镜越是在顶面侧(被摄体侧)直径就越小。其结果是,在专利文献2中说明的台阶结构,在与透镜直径小的部分对应的透镜筒部分具有所需以上的壁厚,以形成最大外径部。即,专利文献2中的带状的最大外径部使透镜筒的筒部分的壁厚超过所需,从小型化的目的看成为不利的部分。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透镜筒的安装且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摄像机组件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摄像机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部,其包括多个摄像透镜和将该多个摄像透镜保持在内部的透镜筒;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在调整与上述透镜筒的相对位置后固定该透镜筒的透镜保持部件,且使该透镜保持部件与该透镜筒一体地驱动;和接收通过上述多个摄像透镜的光的摄像元件,上述摄像机组件的特征在于:上述透镜筒在未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时能够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滑动,上述透镜筒包括:极大外径部,其为在上述光学部的光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覆盖透镜直径第二大的上述摄像透镜的外周;和最大外径部,其为设置于上述极大外径部的突起,上述最大外径部设置于包含透镜直径最大的上述摄像透镜的外周的、上述极大外径部的一部分区域。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摄像机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机组件,其包括:光学部,其包括多个摄像透镜和将该多个摄像透镜保持在内部的透镜筒;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在调整与所述透镜筒的相对位置后固定该透镜筒的透镜保持部件,且使该透镜保持部件与该透镜筒一体地驱动;和接收通过所述多个摄像透镜的光的摄像元件,所述摄像机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筒在未被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部件时能够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滑动,所述透镜筒包括:极大外径部,其为在所述光学部的光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覆盖透镜直径第二大的所述摄像透镜的外周;和最大外径部,其为设置于所述极大外径部的突起,所述最大外径部设置于包含透镜直径最大的所述摄像透镜的外周的、所述极大外径部的一部分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12 JP 2012-227413;2013.06.24 JP 2013-132041.一种摄像机组件,其包括:光学部,其包括多个摄像透镜和将该多个摄像透镜保持在内部的透镜筒;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在调整与所述透镜筒的相对位置后固定该透镜筒的透镜保持部件,且使该透镜保持部件与该透镜筒一体地驱动;和接收通过所述多个摄像透镜的光的摄像元件,所述摄像机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筒在未被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部件时能够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滑动,所述透镜筒包括极大外径部,所述极大外径部为在所述光学部的光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覆盖透镜直径第二大的所述摄像透镜的外周,所述极大外径部具有:最大外径部,其为设置于该极大外径部的突起;和直径比所述最大外径部小且与该最大外径部邻接的邻接部,所述最大外径部设置于包含透镜直径最大的所述摄像透镜的外周的、所述极大外径部的一部分区域,在所述光学部的光轴方向上,所述透镜筒的外壁的所述最大外径部的占有范围包括透镜直径最大的所述摄像透镜的外周的整个范围,在所述透镜筒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部件时,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与所述透镜筒相对的内壁配置成与所述最大外径部和所述邻接部双方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保持部件包括:在所述透镜筒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滑动时与所述最大外径部接触的最小内径部;和内径比所述最小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本芳宏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