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389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其技术方案:包括金属导热管、双真空管和铝翘片,所述铝翘片设置在双真空管内,且铝翘片与双真空管内孔相适配,所述铝翘片中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呈圆弧形,所述金属导热管一端穿插于凹槽底部,能进行有效固定,所述金属导热管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金属导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双真空管内壁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双真空管开口一端还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热管塞,所述热管塞侧壁上环绕有至少一道Y型密封圈,所述热管塞顶部设有供金属导热管另一端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O型密封圈。不仅承压效果好、密封性能好,而且速度快和加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特别是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强。而众所周知,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各种经济、政治和科学研宄活动中,资源和能源的问题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太阳能是一种可自由利用、无污染、能量密度不高的持久能源,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也是最廉价,最洁净和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长期以来人们在探索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太阳能热水器的热利用转换技术无疑是最为成熟的,其产业化进程也较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领先一步。目前市面上很多太阳能导热管为了保障真空性能,往往将金属导热管一体设置在双真空管内,使金属导热管不能拆卸,一旦损坏,就得全部更换。另外也有些专利产品将金属导热管与双真空管制作成可拆卸,但是却不能很有效将金属导热管固定在双真空管内,另外由于没有将双真空管内同金属导热管一起有效密封并抽成真空,导致明显热散失较多,加热速度变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承压效果好、密封性能好、速度快以及加热效率高的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包括金属导热管、双真空管和铝翘片,所述铝翘片设置在双真空管内,且铝翘片与双真空管内孔相适配,所述铝翘片中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呈圆弧形,所述金属导热管一端穿插于凹槽底部,所述金属导热管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金属导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双真空管内壁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双真空管开口一端还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热管塞,所述热管塞侧壁上环绕有至少一道Y型密封圈,所述热管塞顶部设有供金属导热管另一端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O型密封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导热管内的液体介质为丙二醇,所述液体介质位于蒸发段一端。采用丙二醇为液体介质既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防冻性能,而且还是无毒的液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导热管内壁设置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当蒸汽段的液体介质吸收热量变成蒸汽传输到冷凝段,由于冷凝段温度比较低,热蒸气就会冷凝成液珠吸并附到金属导热管内壁的吸液芯上,液体在重力、离心力、毛细力的作用下流回到热管的热端附近进行循环往复,吸收效果好,使得液体介质循环更加迅速、热转换率变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导热管为紫铜热管,重量较轻,导热性好,且耐高温、耐高压,可在多种环境中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管塞侧壁上环绕有三道Y型密封圈,所述Y型密封圈与双真空管密封配合,使得双真空管内和金属导热管一起有效密封,从而升热效果更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真空管为双层高硼硅真空玻璃管,玻璃耐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为:所述铝翘片中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呈圆弧形,可以刚好固定金属导热管,而且在所述双真空管开口一端还连接热管塞,通过环绕在热管塞侧壁的Y型密封圈以及设置在热管塞顶部通孔内的O型密封圈,可以有的将金属导热密封在双真空管内,防止热量流失;所述双真空管内壁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可以有效的吸收热量,所述热量通过铝翘片传导至金属导热管内,此时金属导热管内内的液体介质随即被激活,液体介质吸热汽化变成蒸汽,蒸汽瞬间流向金属导热管的冷凝段,到达冷凝段时遇冷放出潜热后凝结成液体,冷凝液体经传输段回流到蒸汽段,循环相变而实现热量传递。超导热管不仅承压效果好、加热速度快,而且换热效率高达98%以上,是任何一种普通热交换器无法达到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金属导热管;11、蒸发段;12、冷凝段;13、吸液芯;2、双真空管;21、选择性吸收涂层;3、铝翘片;31、凹槽;4、液体介质;5、热管塞;51、Y型密封圈;5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包括金属导热管1、双真空管2和铝翘片3,所述双真空管2为双层高硼硅真空玻璃管,这种玻璃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所述铝翘片3设置在双真空管2内,且铝翘片3与双真空管2内孔相适配,所述铝翘片3中间设有一凹槽31,所述凹槽31底部呈圆弧形,所述金属导热管I 一端穿插于凹槽31底部可以进行有效的拆装和固定。所述金属导热管I内设有液体介质4,所述液体介质4可采用为丙二醇,既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防冻性能,而且还是无毒的液体。所述金属导热管I包括蒸发段11和冷凝段12,所述液体介质4位于蒸发段11 一端,所述金属导热管I内壁还设置有吸液芯13,所述吸液芯13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所述双真空管2内壁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21,所述双真空管2开口一端还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热管塞5,所述热管塞5侧壁上环绕有三道Y型密封圈51,所述热管塞5顶部设有供金属导热管I另一端穿设的通孔52,所述通孔52内设有O型密封圈,使得双真空管2内和金属导热管I 一起有效密封,从而使超导热管升热效果更快。所述金属导热管I为紫铜热管,导热性好,且耐高温、耐高压,可在多种环境中使用。使用时将金属导热管I冷凝段12插入水箱中,然后将双真空管2固定在支架上,当阳光穿过双真空管2照射在选择性吸收涂层21,所述选择性吸收涂层21可以有效的吸收热量,所述热量通过铝翘片3传导至金属导热管I内,处于金属导热管I蒸汽段内的液体介质4随即被激活,液体介质4吸热汽化变成蒸汽,蒸汽瞬间流向金属导热管I的冷凝段12,到达冷凝段12时遇冷放出潜热后凝结成液体并附到金属导热管I内壁的吸液芯13上,液体在重力、离心力、毛细力的作用下流回到热管的热端附近进行循环往复,从而实现热量传递。不仅吸收效果好,而且可以使得液体介质4循环更加迅速、热转换率变高。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而非对本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包括金属导热管、双真空管和铝翘片,所述铝翘片设置在双真空管内,且铝翘片与双真空管内孔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翘片中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呈圆弧形,所述金属导热管一端穿插于凹槽底部,所述金属导热管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金属导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双真空管内壁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双真空管开口一端还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热管塞,所述热管塞侧壁上环绕有至少一道Y型密封圈,所述热管塞顶部设有供金属导热管另一端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O型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管内的液体介质为丙二醇,所述液体介质位于蒸发段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管内壁设置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管为紫铜热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塞侧壁上环绕有三道Y型密封圈,所述Y型密封圈与双真空管密封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超导热管,包括金属导热管、双真空管和铝翘片,所述铝翘片设置在双真空管内,且铝翘片与双真空管内孔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翘片中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呈圆弧形,所述金属导热管一端穿插于凹槽底部,所述金属导热管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金属导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双真空管内壁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双真空管开口一端还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热管塞,所述热管塞侧壁上环绕有至少一道Y型密封圈,所述热管塞顶部设有供金属导热管另一端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O型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沈明黄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家乐福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