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342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21:44
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圆筒状的内滤芯(3)和外滤芯(4)同轴套装,其中,外滤芯(4)顶端安装环形的顶部法兰(1),内滤芯(3)和外滤芯(4)在底端通过环形的底板(5)连接,底板(5)向下连接排液管(7),排液管(7)上端开口在内滤芯(3)和外滤芯(4)之间,内滤芯(3)下端口开放,外滤芯(4)上端口开放。采用套装的双层结构,安装操作方便,工作稳定耐用,使用寿命长,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可有效去除1--3um的雾滴,可安装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较单层除雾器过滤面积可以增加60%,提高除雾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中的除雾设备装置,尤其是双层悬挂式除雾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硫酸工艺上除雾器系统由除雾器本体及冲洗系统组成。具体为二级除雾器本体、冲洗水管道、喷嘴、支撑架、支撑梁及相关连接、固定、密封件等组成。在硫酸生产,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3微米的超细“酸雾”,“酸雾”的有效捕集,保证硫酸生产转化效率,和节约能源,同时也能有效保护下游设备如风机、热交换器及阀门避免腐蚀,因此,硫酸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除雾器用于分离塔中气体夹带的液滴,以保证有传质效率,降低有效物料损失和改善塔后压缩机的操作,一般多在塔顶设置除雾器。除雾器布置形式通常有:水平型、人字型、V字型、组合型等大型脱硫吸收塔中多采用人字型布置,V字型布置或组合型布置,如菱形、X型。吸收塔出口水平段上采用水平型。悬挂式的除雾器装置在一定范围内应用,其安装空间以及雾滴去除受作用界面所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在现有安装条件下,增加有效过滤面积。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顶部法兰、内滤芯、外滤芯、底板和排液管;圆筒状的内滤芯和外滤芯同轴套装,其中,外滤芯顶端安装环形的顶部法兰,内滤芯和外滤芯在底端通过环形的底板连接,底板向下连接排液管,排液管上端开口在内滤芯和外滤芯之间,内滤芯下端口开放,外滤芯上端口开放。尤其是,顶部法兰上侧固定吊耳。尤其是,在内滤芯上端对应的外滤芯内壁安装加强支撑,加强支撑呈圆筒形,加强支撑外径与外滤芯内径相同,而且其内壁上均匀的固定有向心伸出的竖立翅片,这些翅片的内端沿顶紧内滤芯外壁。尤其是,排液管下端有上翻的弯头。尤其是,内滤芯上端封闭。尤其是,顶部法兰内径与外滤芯内径相同,顶部法兰外径大于等于外滤芯外径;底板内径与内滤芯内径相同,底板外径等于外滤芯外径。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采用套装的双层结构,安装操作方便,工作稳定耐用,使用寿命长,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可有效去除l--3um的雾滴,可安装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较单层除雾器过滤面积可以增加60%,提高除雾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垂直剖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顶部法兰1、加强支撑2、内滤芯3、外滤芯4、底板5、吊耳6、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在于,在通过有效增加除雾设备过滤面积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保持原有工作气体流动的舒畅。本技术包括:顶部法兰1、内滤芯3、外滤芯4、底板5和排液管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和2所示,圆筒状的内滤芯3和外滤芯4同轴套装,其中,外滤芯4顶端安装环形的顶部法兰1,内滤芯3和外滤芯4在底端通过环形的底板5连接,底板5向下连接排液管7,排液管7上端开口在内滤芯3和外滤芯4之间,内滤芯3下端口开放,外滤芯4上端口开放。前述中,顶部法兰I上侧固定吊耳6。吊耳6用于悬挂装置。前述中,在内滤芯3上端对应的外滤芯4内壁安装加强支撑2,加强支撑2呈圆筒形,加强支撑2外径与外滤芯4内径相同,而且其内壁上均匀的固定有向心伸出的竖立翅片,这些翅片的内端沿顶紧内滤芯3外壁。加强支撑2的作用还在于以翅片扶正内滤芯3上端外壁,维持其长期工作状态的稳定。前述中,排液管7下端有上翻的弯头。向上翻起的相对高度根据具体设备需要设计,以期达到液封效果。前述中,内滤芯3壁上安装的过滤材料由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稀PP、FRP等)或不锈钢,如316L、317L,Alloy20等材料制作而成。内滤芯3和外滤芯4壁表面为流线型或者折线型。前述中,内滤芯3上端低于外滤芯4内壁上端并且封闭。前述中,顶部法兰I内径与外滤芯4内径相同,顶部法兰I外径大于等于外滤芯4外径;底板5内径与内滤芯3内径相同,底板5外径等于外滤芯4外径。本技术采用双层挂壁结构,在现有可安装空间不变的条件下,较单层除雾器有效过滤面积增加60%,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过滤雾滴先后被二层滤芯壁捕获,并收集汇流液体至排液管7,经排液管7排入容器或外接管道。本技术工作时,将装置通过吊耳6悬挂安装在竖立的气流工作通道内,顶部法兰I外沿紧密接触竖立的气流工作通道内壁,除雾效率随气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作用于雾滴上的惯性力大,有利于气液的分离。当带有雾滴的气体以一定的速度上升,一部分通过内滤芯3下端开放口进入内滤芯3,并透过内滤芯3壁进入内滤芯3与外滤芯4之间的通道,另一部风直接从外向内透过外滤芯4外壁进入内滤芯3与外滤芯4之间的通道,这样显著增大有效过滤面积;雾滴上升的惯性作用使得液沫与内滤芯3和外滤芯4壁碰撞而粘附在表面上,液沫进一步扩散及液沫本身的重力沉降,使雾滴形成较大的液滴沿着内滤芯3外壁和与外滤芯4内壁向下汇流至排液管7,捕捉的雾滴或液体从排液管7排入容器或外接管道内;除雾后的清洁或干燥气流沿内滤芯3与外滤芯4之间的通道上升并从外滤芯4上端开口溢出;排液管7采用弯头结构,可排除可根据出除雾器运行压差设计不同的弯头高度,保证液封效果。除雾效率可达到99.99%以上,完全可以达到去除雾的目的。【主权项】1.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包括顶部法兰(1)、内滤芯(3)、外滤芯(4)、底板(5)和排液管(7);其特征在于,圆筒状的内滤芯(3)和外滤芯(4)同轴套装,其中,外滤芯(4)顶端安装环形的顶部法兰(1),内滤芯⑶和外滤芯⑷在底端通过环形的底板(5)连接,底板(5)向下连接排液管⑵,排液管(7)上端开口在内滤芯⑶和外滤芯⑷之间,内滤芯⑶下端口开放,外滤芯⑷上端口开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顶部法兰(I)上侧固定吊耳(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在内滤芯(3)上端对应的外滤芯(4)内壁安装加强支撑(2),加强支撑(2)呈圆筒形,加强支撑(2)外径与外滤芯(4)内径相同,而且其内壁上均匀的固定有向心伸出的竖立翅片,这些翅片的内端沿顶紧内滤芯(3)外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排液管(7)下端有上翻的弯头O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内滤芯(3)上端封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顶部法兰(I)内径与外滤芯(4)内径相同,顶部法兰(I)外径大于等于外滤芯(4)外径;底板(5)内径与内滤芯(3)内径相同,底板(5)外径等于外滤芯(4)外径。【专利摘要】双层悬挂式除雾器,圆筒状的内滤芯(3)和外滤芯(4)同轴套装,其中,外滤芯(4)顶端安装环形的顶部法兰(1),内滤芯(3)和外滤芯(4)在底端通过环形的底板(5)连接,底板(5)向下连接排液管(7),排液管(7)上端开口在内滤芯(3)和外滤芯(4)之间,内滤芯(3)下端口开放,外滤芯(4)上端口开放。采用套装的双层结构,安装操作方便,工作稳定耐用,使用寿命长,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可有效去除1--3um的雾滴,可安装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较单层除雾器过滤面积可以增加60%,提高除雾工作效率。【IPC分类】B01D46-24【公开号】CN204307475【申请号】CN20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层悬挂式除雾器, 包括顶部法兰(1)、内滤芯(3)、外滤芯(4)、底板(5)和排液管(7);其特征在于,圆筒状的内滤芯(3)和外滤芯(4)同轴套装,其中,外滤芯(4)顶端安装环形的顶部法兰(1),内滤芯(3)和外滤芯(4)在底端通过环形的底板(5)连接,底板(5)向下连接排液管(7),排液管(7)上端开口在内滤芯(3)和外滤芯(4)之间,内滤芯(3)下端口开放,外滤芯(4)上端口开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以飞张启定郭章
申请(专利权)人:希柯环保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