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相四路并联过渡导体的母线槽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2986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同相四路并联过渡导体的母线槽接头装置,在母线槽导体(1)的相与相中间采用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2),在母线槽导体(1)与母线接头装置外壳(4)相邻的两侧采用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3);在接头装置外壳(4)的外面为垫片(5),绝缘螺栓及螺母(6)穿过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2)、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3)、接头装置外壳(4)、垫片(5),并将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头装置不但节约了导体材料,同时提高了载流量,降低了温升,降低了接头的接触电阻,满足同相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过渡接头的需要,使同相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的技术得到了完善的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输电或配电用母线槽,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工频交流电线路的同相四路并联过渡导体的母线槽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输配电线路中,导体的截面积大小、表面积大小直接影响线路的载流量,尤其是工频50Hz或60Hz的交流电线路,受趋肤效应的影响,导体表面积与载流量的大小有着更直接关系。因电阻会使电能转化成热能,而母线槽系统作为一种大电流输配电线路,在电流的传输中,容量越大,热能越集中,电阻就越大,从而线路损耗不断的增大。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对母线散热,来抑制温升,达到降低电阻的目的;二是通过增大导体截面积或表面积来降低电流密度,从而达到降低电阻的目的。其中增加母线的散热面积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很多制造企业都通过改善外壳结构以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降低了一部分的能耗。但采用增加散热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有降低电流密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电阻的产生,增加导体的截面积和表面积是降低电流密度最有效的办法。然而增加导体截面积会带来成本的增加,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截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用增大表面积的方法,可以获得既降低表面电流密度、降低电阻又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效果。目前国内外母线槽制造企业都将630A以上的导体排厚度设计在4?10mm,这是因为导体排和母线槽的强度的要求,以及母线槽结构、分支插口、接头、输入、输出的设置,限制了导体排的进一步扁平化,导致导体排的表面积难以增大,因此如何在不增加截面积的情况下,使表面积进一步增大,以降低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降低趋肤效应带来的影响,提高载流量是一项技术瓶颈。供配电线路采用的电缆为了降低电流密度、节约成本,大容量的输电线路往往采用多根电缆并联的方法,以获得较大的表面积,由于敷设的位置、接头的连接的接触电阻不一以及各线路电阻的不完全一致,会导致并联的各线路电流不平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对敷设安装的要求很高,尽管如此,仍然还是会出现线路故障的问题。母线槽如采用并联技术,过渡接头是最大的技术瓶颈,母线槽导体采用同相双路并联的时候,采用厚度为1.0?2.5mm的导电排,以5000A及1600A的三相四线制铜质母线槽为例,普通5000A母线槽导体排规格为6X 190mmX2(立面双拼),截面载流量为2.2A/mm2,温升65°C以上,而并联导体的5000A母线槽,采用规格为2 X 360mm的两片扁平导电排并联,截面载流量为3.5A/mm2,温升为60°C以下;1600A的母线槽,普通母线槽导体排规格为5X 130mm,截面载流约为2.5A/mm2,温升60°C以上,采用并联导体的技术的母线槽导体排为规格1.5 X 120mm的两片扁平导电排并联,截面载流量可达到4.4A/mm2,温升为50°C以下。对于5000A的母线槽,截面载流量为3.5A/mm2,温升60°C以下;1600A的母线槽截面载流量达到4.4A/mm2,温升50°C以下,由此可见,同相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技术与普通母线槽技术相比,无论是从资源节约、载流量及电阻温升都有了很大的技术突破,但由于同相并联导体限定在1.0?2.5mm,已经将表面积利用到了极致,而螺栓连接孔使接头过渡导体表面和截面的损失不可避免,加上接头有接触电阻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以上问题,接头部位就会出现过热的现象,如何在导体并联母线接头单面接触的情况下,增加过渡导体表面积和截面积,来减少电流密度、增加电流流量,同时考虑接触电阻,使过渡导体在额定电流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载流富余量,该接头装置技术是个难以突破的重大难题,限制了并联导体母线槽技术的发展,如要将并联导体母线槽技术实现产业化,完善同相双路并联母线槽接头技术,是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同相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连接的同相四路并联过渡导体的母线槽接头装置,实现同相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的产业化配套。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同相四路并联过渡导体的母线槽接头装置包括母线槽导体、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双插片的单面接触连接片、双插片的绝缘板、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单插片的单面接触连接片、单插片的绝缘板、接头装置外壳、垫片、绝缘螺栓及螺母;其中,在母线槽导体的相与相中间采用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在母线槽导体与母线接头装置外壳相邻的两侧采用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在接头装置外壳的外面为垫片,绝缘螺栓及螺母穿过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接头装置外壳、垫片,并将其固定。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包括两片并联的双插片的单面接触连接片,在两片并联的双插片的单面接触连接片之间设有双插片的绝缘板。所述的双插片的单面接触连接片由两片接触连接片第一过渡导体、接触连接片第一过渡导体中部绝缘层构成,在两片接触连接片第一过渡导体中部之间设有接触连接片第一过渡导体中部绝缘层,两片接触连接片第一过渡导体两端通过铆接或焊接导通,每一片接触连接片第一过渡导体的厚度为2mm以下。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由两片接触连接片第二过渡导体、接触连接片过渡导体中部绝缘层构成,在两片接触连接片第二过渡导体中部之间设有接触连接片过渡导体中部绝缘层,两片接触连接片第二过渡导体两端通过铆接或焊接导通,每一片导体的厚度为2mm以下O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同相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的接头过渡存在的问题,并在单面接触的情况下又采用了导体双路并联的办法,克服了单面接触时单路电路表面积和截面积损失以及接触电阻增大的问题。通过本技术的设计,实现了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在接头处单相四路并联的电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①普通母线槽单相导体与接头过渡导体单面接触的,为一路电路,双面接触的,为两路电路,而本技术单相单面接触为两路电路,双面接触为四路电路;②普通母线槽的接头过渡导体连接片每片厚度为4mm,每相两片为8mm,而本技术每片厚度不超过2mm,每相四片不超过8mm,在过渡导体总截面相等的情况下,本技术载流量提高30%,在额定同等电流及条件下,本技术接头电阻及温升至少下降25% ;③本技术按双路并联导体母线槽母线截面设计与其配套,也能相应节省铜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表面积以及载流的富余量和资源能效比。本技术的接头装置不但节约了导体材料,同时提高了载流量,降低了温升,降低了接头的接触电阻,满足同相双路并联导体母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相四路并联过渡导体的母线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母线槽接头装置包括母线槽导体(1)、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2)、双插片的单面接触连接片(21)、双插片的绝缘板(22)、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3)、单插片的单面接触连接片(31)、单插片的绝缘板(32)、接头装置外壳(4)、垫片(5)、绝缘螺栓及螺母(6);其中,在母线槽导体(1)的相与相中间采用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2),在母线槽导体(1)与母线接头装置外壳(4)相邻的两侧采用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3);在接头装置外壳(4)的外面为垫片(5),绝缘螺栓及螺母(6)穿过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两相绝缘双插片(2)、同相双路并联过渡导体的绝缘单插片(3)、接头装置外壳(4)、垫片(5),并将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纪财马松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奇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