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721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包括机箱、风机、第一过滤模块和第二过滤模块,机箱上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风机之上风口与下风口分别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对接,出风通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过滤模块装设于风机之上风口,第二过滤模块装设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处且位于第一过滤模块之上方,出风口偏离进风口之正上方。它具有如下优点:两种过滤模块的安装位置位于机箱之不同位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种过滤模块在同一位置相互叠加而造成的体积偏大的现象,该空气净化器结构更加小巧;且,第一过滤模块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净化效率也随之提高;同时,第二过滤模块位于出风口位置,使得第二过滤模块的使用寿命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其原理为通过进风口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而后经过滤模块将空气中的粉尘、甲烷等进行过滤,再从出风口排出干净的空气。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其过滤模块均装设在风机之进风口处且叠加设置,使得净化器体积较大,内部器件布局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包括机箱(10)、风机(20)、第一过滤模块(30)和第二过滤模块(40),机箱(10)上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风机(20)之上风口与下风口分别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第一过滤模块(30)装设于风机(20)之上风口,第二过滤模块(40)装设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12)处且位于第一过滤模块(30)之上方,所述出风口(12)偏离进风口(11)之正上方。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出风通道包括倾斜段(13),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通过该倾斜段(13)相接通。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设于机箱(10)内的固定主体,固定主体包括基体(51)和基体盖(52),基体(51)上设有风机安装槽(53)和与风机安装槽(53)连通的排气槽(54);所述基体盖(52)盖合在基体(51)上与风机安装槽(53)形成风机安装腔,风机安装腔与排气槽(54)形成出风通道。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出风通道上设有第二过滤模块安装槽(55),第二过滤模块(40)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模块安装槽(55)内。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进风通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第一过滤模块(30)安装在进风通道内。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设于机箱(10)上的固定主体,固定主体上设有风机安装腔和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风机(20)设于风机安装腔内;所述进风通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第一过滤模块(30)安装在进风通道内。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固定主体上设有第二过滤模块安装槽(55),所述第二过滤模块安装槽(55)位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12)处,第二过滤模块(40)安装在第二过滤模块安装槽(55)内。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过滤模块(30)为除尘模块,第二过滤模块(40)为除臭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机箱(10)的顶端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5)和电路基板(16),电路基板与风机(20)电连接。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控制面板(15)倾斜设置在机箱(10)顶部。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第一过滤模块装设于风机之上风口,第二过滤模块装设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处且位于第一过滤模块之上方,出风口偏离进风口之正上方,两种过滤模块的安装位置位于机箱之不同位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种过滤模块在同一位置相互叠加而造成的体积偏大的现象,该空气净化器结构更加小巧;且,第一过滤模块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净化效率也随之提高;同时,第二过滤模块位于出风口位置,使得第二过滤模块的使用寿命增加。2.出风通道包括倾斜段,使得该净化器之高度可设计的更短,更加符合超薄小巧的概念。3.第二过滤模块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模块安装槽内,使得第二过滤模块失效时能及时对该模块进行更换,更换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的局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主体与风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它包括机箱10、风机20、第一过滤模块30和第二过滤模块40。所述机箱10的顶端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5和电路基板16,电路基板与风机20电连接。最好,所述控制面板15倾斜设置在机箱10顶部。所述机箱10上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通道包括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所述出风口 12偏离进风口 11之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包括倾斜段13,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通过该倾斜段13相接通。出风通道包括倾斜段,使得该净化器之高度可设计的更短,更加符合超薄小巧的概念。本实施例中,该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设于机箱10内的固定主体,固定主体包括基体51和基体盖52,基体51上设有风机安装槽53和与风机安装槽53连通的排气槽54 ;所述基体盖52盖合在基体51上与风机安装槽53形成风机安装腔,风机安装腔与排气槽54形成出风通道。本实施例中,该排气槽54即为上述的倾斜段13。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所述出风通道之出风口处设有第二过滤模块安装槽55。所述风机20之上风口与下风口分别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对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20装接在风机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过滤模块30装设于风机20之上风口,第二过滤模块40装设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 12处且位于第一过滤模块30之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模块30安装在进风通道内。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模块40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模块安装槽55内。使得第二过滤模块失效时能及时对该模块进行更换,更换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模块30为除尘模块,第二过滤模块40为除臭模块。如,第一过滤模块30可以包含粉尘过滤器31和甲烷过滤器32,第二过滤模块40包含竹炭过滤器。第一过滤模块装设于风机之上风口,第二过滤模块装设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处且位于第一过滤模块之上方,出风口偏离进风口之正上方,两种过滤模块的安装位置位于机箱之不同位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种过滤模块在同一位置相互叠加而造成的体积偏大的现象,该空气净化器结构更加小巧;且,第一过滤模块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净化效率也随之提高;同时,第二过滤模块位于出风口位置,使得第二过滤模块的使用寿命增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包括机箱(10)、风机(20)、第一过滤模块(30)和第二过滤模块(40),机箱(10)上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风机(20)之上风口与下风口分别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第一过滤模块(30)装设于风机(20)之上风口,第二过滤模块(40)装设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12)处且位于第一过滤模块(30)之上方,所述出风口(12)偏离进风口(11)之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包括倾斜段(13),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通过该倾斜段(13)相接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机箱(10)内的固定主体,固定主体包括基体(51)和基体盖(52),基体(51)上设有风机安装槽(53)和与风机安装槽(53)连通的排气槽(54);所述基体盖(52)盖合在基体(51)上与风机安装槽(53)形成风机安装腔,风机安装腔与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空气净化器,包括机箱(10)、风机(20)、第一过滤模块(30)和第二过滤模块(40),机箱(10)上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风机(20)之上风口与下风口分别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第一过滤模块(30)装设于风机(20)之上风口,第二过滤模块(40)装设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12)处且位于第一过滤模块(30)之上方,所述出风口(12)偏离进风口(11)之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剑寒陈志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蒙发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