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0-10V控制方式的无极调光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694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0-10V控制方式的无极调光控制器,包括有处理器、0/1-10V数据采集电路、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所述的0/1-10V数据采集电路、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0/1-10v电压变化的方式来实现智能照明控制,可实时调节输出功率,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0-10V调光控制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0-10V控制方式的无极调光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舒适和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灯光、智能遮阳伞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用户对系统集成和维护升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专业化,标准化的产品逐步体现其综合优势,在智能照明领域中传统的照明控制方法是0-10V电压变化的方式,传统的调光技术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差、精度不高以及控制信号不便于存储等固有缺陷,在很多场合下不能满足需求,且结构复杂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0-10V控制方式的无极调光控制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O-1Ov电压变化的方式来实现智能照明控制。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于0-10V控制方式的无极调光控制器,包括有处理器、0-10V数据采集电路、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所述的0-10V数据采集电路、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的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包括有电阻R21,电阻R21的一端与处理器U2的10脚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三极管QlO基极一端连接,三极管QlO的发射极一端与电源地连接,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光耦Ul的第2脚连接,光耦Ul的I脚与电源VCC连接,光耦Ul的第4脚与可控硅Vl的一端连接,光耦Ul的第6脚与电阻RlO的一端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可控硅Vl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Vl的一端以及电感LI的一端连接,可控娃Vl的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端Pl的第I脚、电阻R8的一端、电阻RVl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0-10V数据采集电路包括有电阻R12,电阻R12的一端与处理器U2的20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处理器U2的第21脚与电容C6 —端连接,且与电源VCC连接,处理器U2的第22脚与电容C6另一端连接,且与电源地连接,处理器U2第23脚分别与晶振Xl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以及电容C13的一端连接,处理器U2的第24脚分别与晶振Xl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且与电源地连接,处理器U2的第52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且与电源VCC连接,处理器U2的第53脚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且与电源地连接,处理器U2的第57脚分别与电阻R16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输入端P2的第2脚连接,输入端P2的第I脚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的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3,电阻R3的一端与处理器U2的第60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7脚和电阻R7 —端连接,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5脚与电源地连接,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6脚分别与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与电阻Rll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I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一端和二极管Dl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分别与电阻Rll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2脚分别与二极管Dl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3脚、电阻Rl的一端和互感器Tl的第5脚分别与电源地连接,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4脚与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且与电源VCC连接,运放集成芯片U3的第11脚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且与电源-VCC连接,电容C5与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地连接,互感器Tl的第6脚分别与电阻Rl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6的另一度连接,互感器Tl的第I脚分别与互感器Tl的第2脚和输出端Pl的第2脚连接,互感器Tl的第3脚分别与互感器Tl的第4脚和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端P2的第I脚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的处理器采用的是AVR ATmega64的处理器,处理器是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处理器,4K字节的SRAM能保证足够的数据存储空间;处理器采用高可靠性的复位芯片,保证处理器能在强干扰条件下正常运行;处理器按照程序设置采集0-10V控制线上的电压值,再通过处理器控制可控硅的输出从而实现输出功率的0%?100%调节。所述的0-10V数据采集电路实现模数直接的转换,将0-10V的输入电压通过电阻分压方式接入控制器,由控制器实现模数直接的转换。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0-10V电压变化的方式来实现智能照明控制,可实时调节输出功率,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基于0-10V控制方式的无极调光控制器,包括有处理器1、0-10V数据采集电路2、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3、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4。所述的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中电阻R21的一端与处理器U2的10脚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三极管QlO基极一端连接,三极管QlO的发射极一端与电源地连接,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光耦Ul的第2脚连接,光耦Ul的I脚与电源VCC连接,光耦Ul的第4脚与可控硅Vl的一端连接,光耦Ul的第6脚与电阻RlO的一端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可控硅Vl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Vl的一端以及电感LI的一端连接,可控硅Vl的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端Pl的第I脚、电阻R8的一端、电阻RVl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0‑10V控制方式的无极调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处理器、0/1‑10V数据采集电路、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所述的0/1‑10V数据采集电路、可控硅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的可控硅调光输出电路包括有电阻R21,电阻R21的一端与处理器U2的10脚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三极管Q10基极一端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一端与电源地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光耦U1的第2脚连接,光耦U1的1脚与电源VCC连接,光耦U1的第4脚与可控硅V1的一端连接,光耦U1的第6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可控硅V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V1的一端以及电感L1的一端连接,可控硅V1的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端P1的第1脚、电阻R8的一端、电阻RV1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0/1‑10V数据采集电路包括有电阻R12,电阻R12的一端与处理器U2的20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处理器U2的第21脚与电容C6一端连接,且与电源VCC连接,处理器U2的第22脚与电容C6另一端连接,且与电源地连接,处理器U2第23脚分别与晶振X1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以及电容C13的一端连接,处理器U2的第24脚分别与晶振X1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 端连接且与电源地连接,处理器U2的第52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且与电源VCC连接,处理器U2的第53脚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且与电源地连接,处理器U2的第57脚分别与电阻R16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输入端P2的第2脚连接,输入端P2的第1脚与电源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伊科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