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兆乾专利>正文

汽车雨刮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88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雨刮控制器,它有执行电路A,执行电路A中开关K1-3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分别串联电阻R13-15后再分别与功率开关Q5-7基极相接,功率开关Q5-7的集电极分别与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洗涤工作端子J3相接,其特征在于:“阻转”保护电路B分别与执行电路A中功率开关Q5-7相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雨刮配件

技术介绍
目前,广为安装在汽车上的雨刮器,均存在未设置“阻转”保护电路的缺点。在冬季,当汽车玻璃上附着冰雪时,或者雨刮器已被冻在汽车玻璃上时,若启动雨刮器则出现“阻转”现象,即雨刮器无法动作,这样很容易使驱动雨刮器的电机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雨刮控制器,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雨刮器出现“阻转”而无法动作时,而容易烧坏驱动雨刮器电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汽车雨刮控制器,它有执行电路A,执行电路A中开关K1-3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分别串联电阻R13-15后再分别与功率开关Q5-7基极相接,功率开关Q5-7的集电极分别与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洗涤工作端子J3相接,其“阻转”保护电路B分别与执行电路A中功率开关Q5-7相接。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阻转”保护电路B包括相互连接的三极管Q1-4;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与电源Vcc、功率开关Q7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1基极串联电阻R2后分别与功率开关Q5-6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1发射极串联电阻R1与功率开关Q5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5集电极串联电阻R3、R4后接地,电阻R3、R4的节点串联电解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基极串联可控硅T1接地,电阻R3、R4的节点接可控硅T1控制极,三极管Q2基极串联电解电容C2接地,并且三极管Q2基极串联电阻R5、R6后接三极管Q2集电极,同时三极管Q2集电极串联电阻R7、R9后接地,三极管Q2发射极串联电阻R8接地;三极管Q3基极与电阻R7、R9节点相接,三极管Q3发射极与三极管Q2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3集电极串联电阻R10与电阻R5、R6节点相接;三极管Q4基极串联电阻R11接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发射极与电阻R5、R6、R10节点及三极管Q1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串联电阻R12、电容C3接地,同时,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串联二极管D1、D2再分别与功率开关Q5、Q6基极相接。所述的开关K2另一端串联二极管D3与开关K3另一端相接;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洗涤工作端子J3分别反向串联二极管D4、D5、D6接地。本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将“阻转”保护电路B与执行电路A相接,当发生“阻转”时,“阻转”保护电路B则自动控制执行电路A的功率开关关闭,以此使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待清除障碍后再重新工作,它能够有效保护驱动雨刮器电机不发生“阻转”现象。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汽车雨刮控制器,它有执行电路A,执行电路A中开关K1-3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分别串联电阻R13-15后再分别与功率开关Q5-7基极相接,功率开关Q5-7的集电极分别与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洗涤工作端子J3相接,其“阻转”保护电路B分别与执行电路A中功率开关Q5-7相接。“阻转”保护电路B包括相互连接的三极管Q1-4;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与电源Vcc、功率开关Q7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1基极串联电阻R2后分别与功率开关Q5-6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1发射极串联电阻R1与功率开关Q5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5集电极串联电阻R3、R4后接地,电阻R3、R4的节点串联电解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基极串联可控硅T1接地,电阻R3、R4的节点接可控硅T1控制极,三极管Q2基极串联电解电容C2接地,并且三极管Q2基极串联电阻R5、R6后接三极管Q2集电极,同时三极管Q2集电极串联电阻R7、R9后接地,三极管Q2发射极串联电阻R8接地;三极管Q3基极与电阻R7、R9节点相接,三极管Q3发射极与三极管Q2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3集电极串联电阻R10与电阻R5、R6节点相接;三极管Q4基极串联电阻R11接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发射极与电阻R5、R6、R10节点及三极管Q1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串联电阻R12、电容C3接地,同时,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串联二极管D1、D2再分别与功率开关Q5、Q6基极相接。所述的开关K2另一端串联二极管D3与开关K3另一端相接;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洗涤工作端子J3分别反向串联二极管D4、D5、D6接地。工作状态时,雨刮电机在间歇运行或连续运行时,如果发生“阻转”,则通过功率开关Q5或Q6的电流增大,在电极R1上形成的压降足以使三极管Q1导通,因此可控硅T1导通,电解电容C2上电压迅速下降,使三极管Q2截止,引起三极管Q3导通,又使三极管Q4饱和导通,电源Vcc通过二极管D1、D2加到功率开关Q5和Q6的基极,从而使功率开关Q5、Q6截止,切断了雨刮电机的电源,实现了“阻转”时的自动保护。这时电阻R1上的电源为零,所以三极管Q1截止,切断了可控硅T1的触发信号,可控硅T1截止,电源Vcc通过电阻R5向电解电容C2充电,电解电容C2上有电压慢慢上升,经过一定时间后电解电容C2上的电压上升到足以使三极管Q2导通,引起三极管Q3、Q4截止,功率开关Q5或Q6又进入饱和导通状态,继而又向雨刮电机提供电源Vcc,此时如果“阻转”消除,雨刮控制器就保持此状态,如未消除,保护电路B又发生上述动作,从而实现了雨刮电机“阻转”消除后能自动工作。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及洗涤工作端子J3分别与驱动雨刮器电机的连接形式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汽车雨刮控制器,它有执行电路A,执行电路A中开关K1-3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分别串联电阻R13-15后再分别与功率开关Q5-7基极相接,功率开关Q5-7的集电极分别与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洗涤工作端子J3相接,其特征在于“阻转”保护电路B分别与执行电路A中功率开关Q5-7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雨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阻转”保护电路B包括相互连接的三极管Q1-4;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与电源Vcc、功率开关Q7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1基极串联电阻R2后分别与功率开关Q5-6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1发射极串联电阻R1与功率开关Q5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5集电极串联电阻R3、R4后接地,电阻R3、R4的节点串联电解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基极串联可控硅T1接地,电阻R3、R4的节点接可控硅T1控制极,三极管Q2基极串联电解电容C2接地,并且三极管Q2基极串联电阻R5、R6后接三极管Q2集电极,同时三极管Q2集电极串联电阻R7、R9后接地,三极管Q2发射极串联电阻R8接地;三极管Q3基极与电阻R7、R9节点相接,三极管Q3发射极与三极管Q2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3集电极串联电阻R10与电阻R5、R6节点相接;三极管Q4基极串联电阻R11接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发射极与电阻R5、R6、R10节点及三极管Q1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串联电阻R12、电容C3接地,同时,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串联二极管D1、D2再分别与功率开关Q5、Q6基极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雨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开关K2另一端串联二极管D3与开关K3另一端相接;间歇工作端子J1、连续工作端子J2、洗涤工作端子J3分别反向串联二极管D4、D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乾
申请(专利权)人:张兆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