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9808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它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再生水池、冷却塔补水管、饮水罐、分支回路、截止阀一、截止阀二、无阀滤池、电动调节阀一、冲渣回水母管、电动调节阀二和灰浆泵前污泥池,再生水池的一端与冷却塔补水管连接,再生水池的另一端与饮水罐连接,饮水罐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分支回路依次与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连接,饮水罐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无阀滤池连接,截止阀二输出端的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一连接后与冲渣回水母管连接,截止阀二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二连接后与灰浆泵前污泥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节能环保,水的利用率高,能耗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它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飞速发展,用水量及排水量正在逐年增加,而有限的水资源又被不断污染,加上地区性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周期性干旱,导致淡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 现有的一些企业的污水、废水的排放,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使得城市水安全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未进行回收以及合理利用,使得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合理,节能环保,利用率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的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节能环保,水的利用率高,能耗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的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包括再生水池、冷却塔补水管和饮水罐,所述再生水池的一端与冷却塔补水管连接,该再生水池的另一端与饮水罐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支回路、截止阀一、截止阀二、无阀滤池、电动调节阀一、冲渣回水母管、电动调节阀二、灰浆泵前污泥池和连接管,所述饮水罐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分支回路依次与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连接,该饮水罐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无阀滤池连接,所述截止阀二输出端的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一连接后与冲渣回水母管连接,该截止阀二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二连接后与灰浆泵前污泥池连接,所述再生水池、饮水罐、无阀滤池和分支回路均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复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节能降耗。 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分支回路包括分支回路一和分支回路二,该分支回路一和分支回路二相互并联。 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分支回路一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阀一、安全阀一、水泵一、安全阀二、调节阀二和控制阀;所述分支回路二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阀三、安全阀三、水泵二、安全阀四、调节阀四和控制阀。 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泵机封水箱和补水管,所述泵机封水箱与水泵一连接,所述泵机封水箱和饮水罐均与补水管连接;补水管是为防止再生水水池缺水,根据水位自动调节。 作为优选,本技术饮水罐采用真空自吸式饮水罐。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所述再生水池的一端与冷却塔补水管连接,再生水池的另一端与饮水罐连接,饮水罐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分支回路依次与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连接,饮水罐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无阀滤池连接,所述截止阀二输出端的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一连接后与冲渣回水母管连接,截止阀二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二连接后与灰浆泵前污泥池连接,再生水池、饮水罐、无阀滤池和分支回路均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重复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节能降耗,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饮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再生水池1,冷却塔补水管2,饮水罐3,分支回路4,截止阀一 5,截止阀二 6,无阀滤池7,电动调节阀一 8,冲渣回水母管9,电动调节阀二 10,灰浆泵前污泥池11,连接管12,泵机封水箱13,补水管14,分支回路一 15,分支回路二 16,调节阀一 17,安全阀一 18,水泵一 19,安全阀二 20,调节阀二 21,控制阀22,调节阀三23,安全阀三24,水泵二 25,安全阀四26,调节阀四27,吸入管接口 28,排汽管接孔29,液位计孔30,进水管接孔31,视孔32,泵进口阀33,过渡锥管34,排水阀35,过渡软管接36,泵组件37,排污孔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主要包括再生水池1、冷却塔补水管2、饮水罐3、分支回路4、截止阀一 5、截止阀二 6、无阀滤池7、电动调节阀一 8、冲渣回水母管9、电动调节阀二 10、灰浆泵前污泥池11、连接管12、泵机封水箱13、补水管14、分支回路一 15、分支回路二 16、调节阀一 17、安全阀一 18、水泵一 19、安全阀二 20、调节阀二21、控制阀22、调节阀三23、安全阀三24、水泵二 25、安全阀四26和调节阀四27。 本实施例中的再生水池I的一端与冷却塔补水管2连接,再生水池I的另一端与饮水罐3连接,饮水罐3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分支回路4依次与截止阀一 5和截止阀二 6连接,饮水罐3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无阀滤池7连接,截止阀二 6输出端的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一8连接后与冲渣回水母管9连接,截止阀二 6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二 10连接后与灰浆泵前污泥池11连接,再生水池1、饮水罐3、无阀滤池7和分支回路4均通过连接管12相互连接,泵机封水箱13与水泵一 19连接,泵机封水箱13和饮水罐3均与补水管14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分支回路4包括分支回路一 15和分支回路二 16,分支回路一 15和分支回路二 16相互并联,分支回路一 15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阀一 17、安全阀一 18、水泵一19、安全阀二 20、调节阀二 21和控制阀22,分支回路二 16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阀三23、安全阀三24、水泵二 25、安全阀四26和调节阀四27。 本实施例中的饮水罐3采用真空自吸式饮水罐3,饮水罐3的容积为吸水管容积的10倍,第一次启动,需将真空自动吸水装置注满水,吸水管出口齐平。 本实施例中的再生水池1,半地下式布置,池顶高出地面1.5m,地面以下深6 m,普通卧式离心泵运行稳定、效率高,但无法将池内的再生水抽出,为解决离心泵吸程问题,在水泵进口设置真空自吸式引水罐,实现停泵无引水可重启模式,无需其它任何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饮水罐3包括吸入管接口 28、排汽管接孔29、液位计孔30、进水管接孔31、视孔32、泵进口阀33、过渡锥管34、排水阀35、过渡软管接36、泵组件37和排污孔38,过渡软管接36采用橡胶材质。 本实施例通过调整用水结构,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节能降耗,把已处理达标的再生水,通过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把再生水输送到机组锅炉房,作为锅炉底部冲澄水,使用后的冲澄水再通过除澄水系统将澄水分离,灰水进入全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重复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包括再生水池、冷却塔补水管和饮水罐,所述再生水池的一端与冷却塔补水管连接,该再生水池的另一端与饮水罐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支回路、截止阀一、截止阀二、无阀滤池、电动调节阀一、冲渣回水母管、电动调节阀二、灰浆泵前污泥池和连接管,所述饮水罐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分支回路依次与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连接,该饮水罐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无阀滤池连接,所述截止阀二输出端的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一连接后与冲渣回水母管连接,该截止阀二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二连接后与灰浆泵前污泥池连接,所述再生水池、饮水罐、无阀滤池和分支回路均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包括再生水池、冷却塔补水管和饮水罐,所述再生水池的一端与冷却塔补水管连接,该再生水池的另一端与饮水罐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支回路、截止阀一、截止阀二、无阀滤池、电动调节阀一、冲渣回水母管、电动调节阀二、灰浆泵前污泥池和连接管,所述饮水罐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分支回路依次与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连接,该饮水罐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无阀滤池连接,所述截止阀二输出端的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一连接后与冲渣回水母管连接,该截止阀二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动调节阀二连接后与灰浆泵前污泥池连接,所述再生水池、饮水罐、无阀滤池和分支回路均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水自吸装置输送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