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9405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包括可伸缩的中棒、下巢、上巢以及伞骨组,该中棒具有外径由大渐小的外管、中管以及内管,该下巢上还固定有下巢套管,该下巢套管上形成有弹节并一起可滑动地套设在中棒上,该上巢可拆卸式的装设在中棒顶端,伞骨组枢设于上巢与下巢之间;该外管位于中棒的顶端而与上巢相连,该内管位于中棒的底端而与伞头相连,该外管上开设有开口,该伞骨装置在弹节卡配定位在开口时呈撑开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中下巢套管与内管之间相差较大而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伞骨装置的紧凑性,即使在大风天气下,该伞骨装置也可以容易抓持,大大提高实际遮雨和挡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折叠伞具的伞骨装置,其具有在大风天气下,整个伞骨结构不会随风晃动的功效。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伞具根据伞具是否可以折叠分为直骨伞和折叠伞,折叠伞基于其可折叠的功效而备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上班一族,折叠后的雨伞可以置入手提包内,非常方便。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折叠伞的伞骨装置一般包括可伸缩的中棒91、下巢92、上巢93以及伞骨组94,该中棒91具有外径由大渐小的外管911、中管912及内管913以构成可伸缩式的中棒91,下巢92包含有下巢套管921,下巢套管921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91上,上巢93可拆卸式的装设于中棒91顶端,伞骨组94枢设于下巢92与上巢93之间,因下巢套管921须于中棒91上滑动且当折叠伞收折时下巢套管921套设于外管911外,故下巢套管921的内径必须大于外管911的外径方能让外观能顺利地滑动。然后,由于中棒91伸缩时,内管913收入中管912内且中管912收入外管911中,故内管913的外径与外管911的外径有一定的差距,由此下巢套管921的内径必然与内管913的外径有一定差距,当折叠伞开启使用时,下巢套管921套设于内管913外,此时下巢套管921的内径与内管913的外径的差距,将使得下巢套管921的内壁面与内管913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相当大的间距,当使用者握持中棒91下端的握把时,内管913与下巢套管921的间距将不免让中棒91相对于下巢92产生晃动,则使用者可能因晃动而不易抓持,导致遮雨或遮阳效果不佳甚至撞击旁人,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伞骨装置的上述缺陷深入研宄,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整个伞具容易晃动,尤其是在大风天气下不易抓持,实际遮雨和挡阳效果差的缺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包括可伸缩的中棒、下巢、上巢以及伞骨组,该中棒具有外径由大渐小的外管、中管以及内管,该下巢上还固定有下巢套管,该下巢套管上形成有弹节并一起可滑动地套设在中棒上,该上巢可拆卸式的装设在中棒顶端,伞骨组枢设于上巢与下巢之间;其中,该外管位于中棒的顶端而与上巢相连,该内管位于中棒的底端而与伞头相连,该外管上开设有开口,该伞骨装置在弹节卡配定位在开口时呈撑开状态。进一步,该外管底端形成有第一定位孔,该中管底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孔,该中管顶端形成有第一弹性珠,该内管顶端形成有第二弹性珠,该外管与中管呈伸张定位状态时第一弹性珠与第一定位孔卡配相连,该中管与内管呈伸张定位状态时第二弹性珠与第二定位孔卡配相连。进一步,该外管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沿外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凸块,该下巢套管内凹设有导向槽,该导轨凸块嵌设在导向槽中,该导轨凸块的外表面与导向槽的内表面抵触相接。进一步,该外管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缺槽,该缺槽沿外管长度方向延伸,该中管在外管内滑动时该第一弹性珠可滑动设置在缺槽内。进一步,该中管上形成有第一下沉部,该内管与第一下沉部对应形成有第二下沉部,该第二下沉部沿内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该内管在中管内滑动时第一下沉部和第二下沉部相配合以限制中管在周向的转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外管、中管和内管呈倒着排布,如此在伞处于打开状态时,该下巢套管直接与外径最大的外管配合,如此克服了传统技术中下巢套管与内管之间相差较大而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伞骨装置的紧凑性,即使在大风天气下,该伞骨装置也可以容易抓持,大大提高实际遮雨和挡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伞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中:中棒-1 ;外管-11 ;第一定位孔-111 ;导轨凸块-112 ;缺槽-113 ;中管-12 ;第二定位孔-121 ;第一弹性珠-122 ;第一下沉部-123 ;内管-13 ;第二弹性珠-131 ;第二下沉部-132 ;下巢-2 ;下巢套管-21 ;弹节-22 ;上巢-3 ;伞骨组-4 ;中棒-91 ;外管-911;中管-912 ;内管-913 ;下巢-92 ;下巢套管-921 ;上巢-93 ;伞骨组-9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包括可伸缩的中棒1、下巢2、上巢3以及伞骨组4,该中棒I具有外径由大渐小的外管11、中管12以及内管13,该下巢2上还固定有下巢套管21,该下巢套管21上形成有弹节22并一起可滑动地套设在中棒I上,该上巢3可拆卸式的装设在中棒I顶端,伞骨组4枢设于上巢3与下巢2之间。本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该外管11位于中棒I的顶端而与上巢3相连,该内管13位于中棒I的底端而与伞头相连,该外管11上开设有开口,该伞骨装置在弹节22卡配定位在开口时呈撑开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外管11、中管12和内管13呈倒着排布,如此在伞处于打开状态时,该下巢套管21直接与外径最大的外管11配合,如此克服了传统技术中下巢套管21与内管13之间相差较大而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伞骨装置的紧凑性,即使在大风天气下,该伞骨装置也可以容易抓持,大大提高实际遮雨和挡阳效果。具体地,该外管11底端形成有第一定位孔111,该中管12底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孔121,该中管12顶端形成有第一弹性珠122,该内管13顶端形成有第二弹性珠131,该外管11与中管12呈伸张定位状态时第一弹性珠122与第一定位孔111卡配相连,该中管12与内管13呈伸张定位状态时第二弹性珠131与第二定位孔121卡配相连。利用第一弹性珠122和第二弹性珠131以实现外管11、中管12和内管13三者在伸缩状态切换。另外,如图3所示,该外管11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沿外管1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凸块112,该下巢套管21内凹设有导向槽,该导轨凸块112嵌设在导向槽中,该导轨凸块112的外表面与导向槽的内表面抵触相接。由于导轨凸块112与导向槽之间的抵触相接,如此使得整个伞骨装置在打开和收合的过程中,整个伞骨装置均呈较为稳定的状态,进一步提高整个伞具的稳定性。再者,该外管11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缺槽113,该缺槽113沿外管11长度方向延伸,该中管12在外管11内滑动时该第一弹性珠122可滑动设置在缺槽113内。对于该中管12与内管13之间,其亦设置有配合结构以限制中管12与内管1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中管12上形成有第一下沉部123,该内管13与第一下沉部123对应形成有第二下沉部132,该第二下沉部132沿内管1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该内管13在中管12内滑动时第一下沉部123和第二下沉部132相配合以限制中管12在周向的转动。优选地,对于该伞骨组4,每一伞骨组4均可以包含内主骨、内支骨、内拉骨、外主骨、外拉骨及尾骨,所述内主骨的内端枢接于伞中棒I顶端的上伞巢,外端枢接于外主骨上且靠近外主骨的内端;所述内支骨的内端枢接于套置伞中棒I外围的可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伞骨装置,包括可伸缩的中棒、下巢、上巢以及伞骨组,该中棒具有外径由大渐小的外管、中管以及内管,该下巢上还固定有下巢套管,该下巢套管上形成有弹节并一起可滑动地套设在中棒上,该上巢可拆卸式的装设在中棒顶端,伞骨组枢设于上巢与下巢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外管位于中棒的顶端而与上巢相连,该内管位于中棒的底端而与伞头相连,该外管上开设有开口,该伞骨装置在弹节卡配定位在开口时呈撑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富永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