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及其刹车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7218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平衡系统;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包括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及中央控制器;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包括定位梁、电动机、螺纹杆及重心调节块;定位梁上开设有滑动长孔;电动机设置于滑动长孔的一端;螺纹杆设置于电动机上;重心调节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长孔内,螺纹杆转动可带动重心调节块在滑动长孔中滑动;其中,电动机驱动螺纹杆转动,进而使重心调节块在滑动长孔内滑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通信连接,以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控制。上述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能够在机动车在进行刹车时,重心调节块向车尾方向运动,以平衡机动车的重心,保证后胎的抓地能力,提高后胎对地摩擦阻力,进而减小制动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动车领域,并未考虑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万有引力所产生的物理惯性因素带来的影响。无论是采用现有的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EDS (电子差速锁)等各种装置,都是属于电子控制制动方面的软辅助系统。由于这类制动辅助系统只是针对车辆的轮胎进行制动,即无论制动效果如何,都无法主观改变整车的重心惯性作用力。在传统的机动车在刹车中,由于惯性,特别是在高速行使的情况下紧急刹车,车体在强大的惯性作用力下重心严重前倾,导致车身尾部上扬,轮胎抓地性能下降,有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导致后胎对地摩擦阻力变小,延长制动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调整控制机动车重心的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及使用该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的机动车。一种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包括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及中央控制器;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所述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包括:定位梁,用于设置于机动车内部,所述定位梁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定位梁上开设有滑动长孔,所述滑动长孔沿所述定位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电动机,设置于所述滑动长孔的一端;螺纹杆,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上,所述电动机可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及重心调节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长孔内,所述重心调节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相螺合,以形成螺纹副结构,所述螺纹杆转动可带动所述重心调节块在所述滑动长孔中滑动;其中,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进而使所述重心调节块在所述滑动长孔内滑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通信连接,以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压力/惯性传感器,所述压力/惯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动车的车尾,并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压力/惯性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机动车的压力/惯性数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角速度计,所述角速度计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测量所述机动车的各角的角速度数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变频控制器,所述变频控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及所述电动机均通信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所述变频控制器对所述电动机发出控制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心调节块内开设有电池腔,所述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电池腔中,所述电池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机动车重心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为两个,两个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动车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开设有条状槽,所述电动机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侧壁上设有凸条,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转动孔中,所述凸条与所述条状槽相适配。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上述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能够在机动车在进行刹车时,其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转动,以带动重心调节块向车尾方向运动,以平衡机动车的重心,保证后胎的抓地能力,提高后胎对地摩擦阻力,进而减小制动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中电动机的具体结构图;图4为图1所示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中螺纹杆的具体结构图;图5为图1所示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中重心调节块的具体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机动车起步平衡系统的模块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机动车行驶平衡系统的模块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的模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机动车,包括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100。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100包括定位梁110、电动机120、螺纹杆130及重心调节块140。定位梁110用于设置于机动车内部。定位梁110具体可由钢制成。定位梁110为长条状结构,定位梁110上开设有滑动长孔112,滑动长孔112沿定位梁110的延伸方向延伸。电动机120设置于滑动长孔112的一端。螺纹杆130设置于电动机120上,电动机120可驱动螺纹杆130转动。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电动机120设有转动孔122,转动孔122侧壁上设有凸条124。螺纹杆130的一端开设有条状槽132,螺纹杆130的一端穿设于转动孔122中,凸条124与条状槽132相适配,进而使得电动机120能够带动螺纹杆130转动。重心调节块140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长孔112内。重心调节块140具备较大的质量,其具体在车内的位置可以直接影响机动车的重心位置。请一并参阅图5,重心调节块140上开设有螺纹孔142,螺纹杆130与螺纹孔142相螺合,以形成螺纹副结构。螺纹杆130转动可带动重心调节块140在滑动长孔112中滑动。其中,电动机120驱动螺纹杆130转动,进而使重心调节块140在滑动长孔112内滑动。当机动车在起步、转弯或者刹车等过程中,机动车的重心发生偏移,电动机120开始工作,以驱动螺纹杆130转动,进而使得重心调节块140在滑动长孔112内滑动,以改变平衡机动车的重心,保持机动车的平稳运行。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重心调节块140内开设有电池腔(图未示)。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100还包括电池(图未示)。电池收容于电池腔中,电池与电动机120电连接。电池具体可为高密度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阵列,其具备较大的质量,并且也具备了较大的放电功率。此外,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100还包括发电模块(图未示),发电模块与电池电连接,以对电池进行充电。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滑动长孔112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14,滑槽114沿滑动长孔112延伸的方向延伸。重心调节块140上设有与滑槽114相配合的凸起144,凸起144与滑槽114相配合,以使重心调节块140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长孔112内。具体的,凸起144与滑槽114间为间隙配合,以使重心调节块140在滑动长孔112中可滑动。滑槽114为两个,两个滑槽114分别开设于滑动长孔112的两侧壁上。凸起144为两个,两个凸起144分别设置于两个滑槽114内。两个凸起144为电池的两个输出电极,滑槽114为导电滑槽114。通过凸起144与导电滑槽114的配合,发电模块通过导电滑槽114及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刹车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及中央控制器;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所述机动车重力平衡装置包括:定位梁,用于设置于机动车内部,所述定位梁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定位梁上开设有滑动长孔,所述滑动长孔沿所述定位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电动机,设置于所述滑动长孔的一端;螺纹杆,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上,所述电动机可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及重心调节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长孔内,所述重心调节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相螺合,以形成螺纹副结构,所述螺纹杆转动可带动所述重心调节块在所述滑动长孔中滑动;其中,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进而使所述重心调节块在所述滑动长孔内滑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通信连接,以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民陈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