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田土壤的改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6953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0:06
一种玉米田土壤的改良方法,它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年复一年的免耕种植玉米的方法造成了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和肥力下降的问题。玉米田土壤的改良方法:采用条播方式在玉米乳熟期将黑麦草播种到玉米田中,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则每垄沟播种一行黑麦草,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以行距30cm播种黑麦草,播种后进行镇压,当玉米收获后透灌1次,采用放牧方式或收割方式收割黑麦草,翌年返青前进行烧荒处理,即完成玉米地的土壤改良。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改良土壤,实现玉米可持续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其营养丰富,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其重要性备受瞩目。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521万吨,同比增长197%,进口量为十余年来最大。国内对玉米的需求渐趋紧张,玉米的价格也逐年增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北大仓”之称,但是东北地区生育期短,种植玉米仅能收割一茬作物,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玉米采用年复一年的免耕种植,这样造成了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肥力下降,影响了大田作物的产量和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年复一年的免耕种植玉米的方法造成了土壤地表板结、土壤结构退化和肥力下降的问题,而提供。,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在玉米乳熟期将黑麦草播种到玉米田中,播种方式为条播,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则每垄沟播种一行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1.5g?2.0g,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以行距30cm播种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0.6g?1.0g,播种深度为1.0cm?2.0cm,播种后进行镇压,以利出苗。当玉米收获后透灌I次,灌前可追施尿素300kg/hm2?350kg/hm2,霜冻后进行放牧或收割利用,翌年返青前进行烧荒处理,即完成玉米地的土壤改良。本专利技术优点:一、本专利技术采用间作套种形式种植黑麦草,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二、一年生黑麦草为疏丛型的一年生或短寿越年生禾草,须根密集,分布于15cm以上的土层中,其主要特点是耐阴、生长快、分蘖力强、再生性好;尤其是其耐阴性强,常常被利用于林间绿化。因此,在秋季补播黑麦草,一是由于其发达的须根系,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二是由于其耐阴性,可以不受玉米株高、植株封闭等限制;三是其生长速度快,可以在短时期内增加地上生物量;四是由于其特殊的营养吸收规律,可以补充因玉米消耗而损失的养分。三、覆盖种植黑麦草的玉米田,种植密度7.35万株/公顷,可产玉米6吨/公顷,而未覆盖种植一年生黑麦草的玉米田,玉米产量不足3吨/公顷。四、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良土壤,玉米田可以避免轮作,实现玉米田可持续种植玉米。【附图说明】图1是试验一种植形式实物效果图片。【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在玉米乳熟期将黑麦草播种到玉米田中,播种方式为条播,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则每垄沟播种一行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1.5g?2.0g,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以行距30cm播种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0.6g?1.0g,播种深度为1.0cm?2.0cm,播种后进行镇压,以利出苗。当玉米收获后透灌I次,灌前可追施尿素300kg/hm2?350kg/hm2,霜冻后进行放牧或收割利用,翌年返青前进行烧荒处理,即完成玉米地的土壤改良。本实施方式采用间作套种形式种植黑麦草,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一年生黑麦草为疏丛型的一年生或短寿越年生禾草,须根密集,分布于15cm以上的土层中,其主要特点是耐阴、生长快、分蘖力强、再生性好;尤其是其耐阴性强,常常被利用于林间绿化。因此,在秋季补播黑麦草,一是由于其发达的须根系,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二是由于其耐阴性,可以不受玉米株高、植株封闭等限制;三是其生长速度快,可以在短时期内增加地上生物量;四是由于其特殊的营养吸收规律,可以补充因玉米消耗而损失的养分。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本实施方式通过连年种植玉米的土壤中,根系仅能延伸至1cm左右,而在同块土地上覆盖种植6年一年生黑麦草的免耕土壤,其根系可延伸至70cm?80cm ;覆盖一年生黑麦草8年的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4%增加到3.0% ;覆盖一年生黑麦草11年的粘土,可恢复为耕地;在产量方面,覆盖种植黑麦草的玉米田,种植密度7.35万株/公顷,可产玉米6吨/公顷,而未覆盖种植一年生黑麦草的玉米田,玉米产量不足3吨/公顷。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N、P、K等营养元素,覆盖一年生黑麦草4年的免耕土壤,其P含量可从21增加到72 ;使K含量从122上升到261,这里还不包括4年里被玉米利用的转移的P和K ;对于N元素,一年生黑麦草可将玉米吸收后余下的N储存在土壤里而不被滤掉,一年生黑麦草可吸收并保存N素60kg/亩,并在春天将N素释放出来。【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则每垄沟播种一行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1.7g。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以行距30cm播种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0.Sg。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在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按施肥量330kg/hm2追施尿素。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采用下述试验验证本专利技术效果试验一:结合图1所示,,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在玉米乳熟期将黑麦草播种到玉米田中,播种方式为条播,玉米田的垄距为65cm,每垄沟播种一行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1.7g,播种深度为1.5cm,播种后进行镇压,在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按施肥量330kg/hm2追施尿素,当玉米收获后透灌I次,霜冻后进行放牧或收割,翌年返青前进行烧荒处理,即完成玉米地的土壤改良。图1是试验一种植形式实物效果图片,通过图1可知黑麦草种植在玉米田的垄沟中。在同块土地按试验一种植方法覆盖种植6年一年生黑麦草的免耕土壤,其根系可延伸至70cm?80cm ;覆盖一年生黑麦草8年的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4%增加到3.0% ;覆盖一年生黑麦草11年的粘土,可恢复为耕地。在同块土地按试验一种植方法覆盖一年生黑麦草4年的免耕土壤,其P含量可从21增加到72 ;使K含量从122上升到261,这里还不包括4年里被玉米利用的转移的P和K;对于N元素,一年生黑麦草可将玉米吸收后余下的N储存在土壤里而不被滤掉,一年生黑麦草可吸收并保存N元素60kg/亩,并在春天将N元素释放出来。单位土地单位面积增收一年生黑麦草鲜草8689.50kg/hm2左右,增收干草2440.14kg/hm2左右。在同块土地按试验一种植方法覆盖种植8年之后的免耕土壤,种植玉米籽实产量将增产10%?15%。【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玉米田土壤的改良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在玉米乳熟期将黑麦草播种到玉米田中,播种方式为条播,若玉米田的垄距< 65cm,则每垄沟播种一行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1.5g?2.0g,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以行距30cm播种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0.6g?1.0g,播种深度为1.0cm?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田土壤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田土壤的改良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在玉米乳熟期将黑麦草播种到玉米田中,播种方式为条播,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则每垄沟播种一行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1.5g~2.0g,若玉米田的垄距>65cm,以行距30cm播种黑麦草,此时黑麦草播种量为每行每米0.6g~1.0g,播种深度为1.0cm~2.0cm,播种后进行镇压,以利出苗。当玉米收获后透灌1次,灌前可追施尿素300kg/hm2~350kg/hm2,霜冻后进行放牧或收割利用,翌年返青前进行烧荒处理,即完成玉米地的土壤改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光孟刚徐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猛犸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