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利佳专利>正文

一种甘蔗专用有机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5765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蔗专用有机肥的生产方法,牛粪便经过干湿分离后,经微生物动态-连续高温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快速地把原材料中的易分解和易产生臭气的物质进行分解与转化,并利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起到杀灭病原菌、消除臭气、减少水分含量、降低体积和重量,同时提高速效养分含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了。
技术介绍
甘鹿,(学名:Saccharum officinarum)甘鹿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莖粗壮发达。杆高3-5(-6)米。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C -8500°C,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玮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七成左右。作为糖产业的源头,甘蔗的产出必须依靠田力的恢复来保证,纯粹的依赖氮磷钾元素已难以确保甘蔗的质量和产量。因此,以一种低成本的有机肥既能够补充甘蔗种植土壤的各种元素和有机质,又能够不带菌以减少病虫害的情况,成为我国蔗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I)混料:将以下重量份的物料混匀,配方为:含水量20% -50%的牛粪30-50份,鸡粪30-50份,米糠60-70份,青砖粉10-15份,滤泥10-15份,茶柏2_5份,二氧化硅粉2_5份,加入杀菌剂、金属钝化剂混匀后,静置1-24小时再加入发酵菌剂和1-2份红糖,发酵菌剂每5000重量份的牛粪加入I重量份的发酵菌剂得到混合物料,采用无菌水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50-60% ;(2) 一次发酵:将步骤(I)所得混合物料运至发酵车间堆成条垛状,每个条垛的宽为1.Sm,高为1.2-1.6m,进行有氧发酵,其中夏季发酵时间为15-20天,每2天翻堆一次;冬季发酵时间为25-30天,每3-4天翻堆一次;(3) 二次发酵:将步骤(2)所得产品堆成堆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时间为5-9天;(4)水分调节:将步骤(3)所得产品的含水量调节为20-30% ;(5)粉碎过筛:将步骤(4)所得产品进行粉碎过筛处理,制成粉状或颗粒状有机肥。进一步的:所述发酵菌剂为EM混合菌剂。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调节含水量的方式采用晾晒、风干脱水处理或加入辅料。进一步的:所述辅料是草木灰、钙粉、过磷酸钙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剂的份数为0.05-0.1份。进一步的:所述金属钝化剂为EDTA,份数为0.05-1份。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还包括加入粘结剂的步骤,粘结剂的加入量为步骤(5)所得过筛产品质量的5-8 %。本专利技术牛粪便经过干湿分离后,经微生物动态一连续高温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快速地把原材料中的易分解和易产生臭气的物质进行分解与转化,并利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起到杀灭病原菌、消除臭气、减少水分含量、降低体积和重量,同时提高速效养分含量的目的。堆肥过程中,碳素是堆肥微生物的基本能量来源,也是微生物细胞构成的基本材料,堆肥微生物在分解含碳有机物的同时,利用部分氮素来构建自身细胞体,氮还是构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氨基酸、酶、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碳氮比是高效堆肥发酵的前提,C/N过高,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氮素来源受到限制,微生物繁殖速度低,有机物分解速度慢,发酵时间长,有机原料损失大,腐殖质化系数低,并且还会导致堆肥产品C/N过高,施入土壤后易造成土壤缺氮,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C/N比过低,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来源受到限制,发酵温度上升缓慢,氮过量并以氨气的形式释放,有机氮损失大,还会散发难闻的气味。合理调节堆肥原料中的碳氮比,是加速堆肥腐熟,提高腐殖化系数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的实际生产与研宄经验,本专利技术对牛粪堆肥的C/N比设为28,利用比较廉价并且有机物含量高、吸附能力强的米糠为辅料进行碳氮比调节。堆肥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是堆肥制作成功的首要条件。由于微生物大都缺乏保水机制,所以对水分极为敏感。当水分含量在35%?40%之间时,堆肥微生物的降解速率会显著下降,但水分下降到30%以下时,降解过程会完全停止。通常有机物吸水后膨胀变软化,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水分在堆肥中移动时,所带菌体也会向四周移动和扩散,并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条件。水分太少,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影响堆肥速度;水分太多,会堵塞堆肥物料间空隙,影响其通透性,易形成厌氧状况,并产生臭气,养分损失大,堆肥也同样缓慢。为此保持适当的水分和孔隙率是平衡堆肥过程的重要手段,要保证足够的生物稳定性,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含量,但不能高到由于自由通气空隙量减少而导致氧气传输量下降的状态,进而降低生物活性。堆肥过程中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最适水分上限,并由这些原料的粒径和结构特性所决定。由于本专利技术原料含水率很高,为保持较高的发酵效率,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大量的实际生产经验,并结合牛粪的粒径和结构特性,得到最适宜的原料水分含量发酵上限为60%。通过加入适量草木灰在不影响C/N的情况下,将原料含水率降到60%左右,为高效的发酵奠定了基础。本专利技术在堆肥原料中加入日本的EM混合菌剂,提高了发酵效率,缩短了发酵时间,减少了营养元素的损失,使产品质量更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红糖是选择符合QB/T 4561-2013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71号,行业标准备案公告2014年第2号(总第170号)7)规定的红糖。青砖为粘土烧制的,粘土是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900°C -1lOO0C,并且要持续8-15小时)便制成砖。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Fe3O4)则呈青色,即青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二氧化硅粉为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定型二氧化硅的微粒粉末或粒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好氧式发酵工艺,为保持发酵的高效进行,必须保证对堆料进行充足的供氧。工业化堆肥一般不太可能通过空气的自然渗透来满足堆肥有机物生化反应对氧气的需要,必须采取相应的辅助增氧措施,目前常用的是采取翻堆或强制通风方式,本专利技术目前采用的是机械翻堆方式进行增氧。条垛式堆肥由于堆体与空气接触面大,一般通过翻堆就能满足其供氧的需要。翻堆的频率结合物料性质以及堆温变化来确定。堆肥的温度变化是反映发酵是否正常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标。对堆肥的温度变化的要求是:前期温度上升平稳、中期高温维持适度、后期温度下降缓慢。本专利技术目前主要通过机械翻堆来调控发酵的温度,即在堆肥前期,即使发酵起温缓慢甚至不起温,48小时后必须翻堆,避免堆体形成厌氧环境,在堆肥中后期,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必须及时翻堆,不能等达到设定时间后再翻堆。堆肥半成品经过腐熟度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蔗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将以下重量份的物料混匀,配方为:含水量20%‑50%的牛粪30‑50份,鸡粪30‑50份,米糠60‑70份,青砖粉10‑15份,滤泥10‑15份,茶粕2‑5份,二氧化硅粉2‑5份,加入杀菌剂、金属钝化剂混匀后,静置1‑24小时再加入发酵菌剂和1‑2份红糖,发酵菌剂每5000重量份的牛粪加入1重量份的发酵菌剂得到混合物料,采用无菌水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50‑60%;(2)一次发酵: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料运至发酵车间堆成条垛状,每个条垛的宽为1.8m,高为1.2‑1.6m,进行有氧发酵,其中夏季发酵时间为15‑20天,每2天翻堆一次;冬季发酵时间为25‑30天,每3‑4天翻堆一次;(3)二次发酵:将步骤(2)所得产品堆成堆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时间为5‑9天;(4)水分调节:将步骤(3)所得产品的含水量调节为20‑30%;(5)粉碎过筛:将步骤(4)所得产品进行粉碎过筛处理,制成粉状或颗粒状有机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利佳韦玲菊林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柯利佳韦玲菊林国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