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康庄专利>正文

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14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控制机动车辆转向灯闪烁的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它是在已有的矩形筒外壳开口端固定一个端盖(2)、端盖(2)上分别固定接线柱(7)、(8),在其壳体内底部(5)与两侧板之间制成两个固定支柱(4),电路板(6)上相应开两个固定孔,将其插入支柱(4)固定,电子元件装在电路板(6)上方。它不仅能在直流电压中工作,而且还能在交流电压中工作。(*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机动车转向灯闪烁的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目前机动车使用的闪光器由过去的电热式逐步发展到电子闪光器上来,虽然电子闪光器控制效果良好,但它应用范围缩小。因为电子闪光器都需要三根线,一根线是地线(搭铁),另二根线还得区分正、负极性,接反将不能工作。就是有二根线的电子闪光器也不能将电源极性变换。所以这类电子闪光器只能在规定的直流电源中工作,不能在交流电源中工作。如拖拉机、农用汽车上本身没有整流装置,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直接送给车灯供照明用,转向灯控制还得使用电热式闪光器,这种闪光器存在着频闪不稳定、发热、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尤其是在控制功率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损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广、频闪稳定、使用寿命长、控制电路简单的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的壳体是一个矩形筒,在其开口端固定一个端盖,端盖上分别固定两个接线柱,在其壳体内底部与两侧板之间制成两个固定支柱,电路板上相应开两个固定孔,将其插入支柱固定,电子元件装在电路板上方。电路板上装一继电器J,在其左下方装电容C1往右是三极管BG,电阻R1,电容C2,二极管D和电阻R2。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的控制电路是电容C2接在B、C之间,电阻R1接在B与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电阻R2接在B与继电器常闭点之间,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在F处,发射极接在C处,电容C1接在A、C之间,二极管D接在C与继电器常开点之间,继电器J接在A、F之间。电阻R1、R2,电容C2与继电器常闭点组成电子振荡器,三极管BG是功率控制器,继电器J是电子开关,二极管D在交流电中起半波整流作用,在直流电中是防止电源极性接反起保护作用,电容C1是电源滤波电容,它与二级管D组成整流器能在交流电中给整个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源,电容C1在直流中能吸收外来干扰杂波,以稳定整个电路工作点。改变电阻R1的阻值可以改变转向灯亮时间的长短,改变电阻R2的阻值能改变转向灯熄灭时间的长短,配给改变电阻R1、R2阻值,可得到标准闪光频率70次/分。本专利技术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是这样工作的当机动车需要转向时将开关K与左或右转向灯接通,在直流电中电流从A端经继电器常闭点、电阻R2对电容C2充电,B点电位逐渐升高,随之三极管BG导通,继电器J吸合常闭点断开,常开点闭合,转向灯亮。当继电器常闭点断开,停止对电容C2充电时,由于C2电量已经充满,三极管BG通过限流电阻R1也能继续得到电容C2释放出的维持电流,电容C2电量逐渐放完,B点电位下降,三极管BG截止,继电器失电释放,常开点断开,转向灯熄灭。常闭点接通,电流又从A端经过电阻R2对电容C2充电,下一个周期开始重复以上过程,不断循环直至转向结束,将开关K搬到中间位置。在交流电中,当正半周时电流从A端进入电路对滤波电容C1充电,二极管D导通,同时为电路提供直流源,负半周时二极管D阻断电流,电路工作电源靠滤波电容C1放电提供,待下一个正半周时重复以上过程,以确保电路连续可靠地工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交流、直流两种电源中都能工作;闪光频率稳定70次/分;不受负载、电压、温度的影响;功效高;寿命长;适用于各种车辆;电路简单;造价低廉。下面对附图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主视2-图1的左视3-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的轴测4-矩形筒主视5-图4的右视6-图4的左视7-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装配8-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控制电路9-电器元件装配平面图1-矩形筒 2-端盖 3-侧板 4-固定支柱5-矩形筒底 6-电路板 7、8-接线柱 9-固定孔10-二极管D 11-电容C112-继电器J 13-三极管BG14-电阻R115-电阻R216-电容C217-继电器常闭点18-继电器常开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此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的壳体是一个矩形筒(1),在其开口端固定一个端盖(2),端盖上分别固定两个接线柱(7)、(8),在其壳体内底部(5)与两侧板(3)之间制成两个固定支柱(4),电路板(6)上相应开两个固定孔(9),将其插入支柱(4)固定,电子元件装在电路板(6)上方。电路板(6)上装一继电器J(12),在其左下方装电容C1(11)往右是三极管BG(13),电阻R1(14),电容C2(16),二极管D(10)和电阻R2(15)。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的控制电路是电容C2(16)接在B、C之间,电阻R1(14)接在B与三极管(13)的基极之间,电阻R2(15)接在B与继电器常闭点(17)之间,三极管(13)的集电极接在F处,发射极接在C处,电容C1(11)接在A、C之间,二极管D(10)接在C与继电器常开点(18)之间,继电器J(12)接在A、F之间。电阻R1(14)、R2(15)、电容C2(16)与继电器常闭点(17)组成电子振荡器,三极管BG(13)是功率控制器,继电器J(12)是电子开关。二极管D(10)在交流电中起半波整流作用,在直流电中是防止电源极性接反起保护作用,电容C1(11)是电源滤波电容,它与二级管D(10)组成整流器能在交流电中给整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源,电容C1(11)在直流中能吸收外来干扰杂波,以稳定整个电路工作点。改变电阻R1(14)的阻值可以改变转向灯亮时间的长短,改变电阻R2(15)的阻值能改变转向灯熄灭时间的长短,配给改变电阻R1(14)、R2(15)阻值可得到标准闪光频率70/分。本专利技术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是这样工作的当机动车需要转向时将开关K与左或右转向灯接通,在直流电中电流从A端经继电器常闭点(17),电阻R2(15)对电容C2(16)充电,B点电位逐渐升高,随之三极管BG(13)导通,继电器J(12)吸合常闭点(17)断开,常开点(18)闭合,转向灯亮。当继电器常闭点(17)断开,停止对电容C2(16)充电时,由于C2(16)电量已经充满,三极管BG(13)通过限流电阻R1(14)也能继续得到电容C2(16)释放出的维持电流,电容C2(16)电量逐渐放完,B点电位下降,三极管BG(13)截止,继电器J(12)失电释放,常开点(13)断开,转向灯熄灭。常闭点(17)接通,电流又从A端经过电阻R2(15)对电容C2(16)充电,下一个周期开始重复以上过程,不断循环直至转向结束,将开关K搬到中间位置。在交流电中,当正半周期时电流从A端进入电路对滤波电容C1(11)充电,二极管D(10)导通,同时为电路提供直流源,负半周时二极管D(10)阻断电流,电路工作电源靠滤波电容C1(11)放电提供,待下一个正半周时重复以上过程,以确保电路连续可靠地工作。权利要求1.由壳体两个接线柱,一块电路板组成的机动车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其特征是壳体是一个矩形筒(1),在其开口端固定一个端盖(2),端盖上分别固定两个接线柱(7)、(8),在其壳体内底部(5)与两侧板(3)之间制成两个固定支柱(4),电路板(6)上相应开两个固定孔(9),将其插入支柱(4)固定,电子元件装在电路板(6)上方,继电器常闭点(17)通过电阻R2(15)与驱动三极管BG(13)基极的限流电阻R1(14)和电容C2(16)相连,继电器常开点(18)与控制输出端和二极管D(10)相连。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壳体两个接线柱,一块电路板组成的机动车交直两用电子闪光器,其特征是:壳体是一个矩形筒(1),在其开口端固定一个端盖(2),端盖上分别固定两个接线柱(7)、(8),在其壳体内底部(5)与两侧板(3)之间制成两个固定支柱(4),电路板(6)上相应开两个固定孔(9),将其插入支柱(4)固定,电子元件装在电路板(6)上方,继电器常闭点(17)通过电阻R↓[2](15)与驱动三极管BG(13)基极的限流电阻R↓[1](14)和电容C↓[2](16)相连,继电器常开点(18)与控制输出端和二极管D(1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庄
申请(专利权)人:康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