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057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钻,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一端连接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同轴的钻颈、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和第三切削部。增设多个切削部,避免了加工过程后期多次倒角的问题,便于一次成型,满足传统刀具加工的局限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钻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钻,属于切削刀具领域。
技术介绍
在加工通孔螺纹时,现在一般采用普通的复合钻进行加工,而市场上一般具有阶梯刀和阶梯钻,很少能够增设多个阶梯,满足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复合钻的承重较大,影响其寿命。并且在加工后需再次进行精加工和倒角,增加了工艺步骤,浪费了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钻,通过增设多个切削部,实现先钻取小孔,后一步步攻丝的过程,一次成型,延长刀具寿命,实用性较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钻,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一端连接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同轴的钻颈、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和第三切削部,所述钻颈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的一端通过一第一过渡斜面连接,所述第一切削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切削部的一端通过一第二过渡斜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切削部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三斜面与第三切削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切削部的另一端与刀柄相连接,且与第三斜面的连接处呈阶梯状;所述第一、二过渡斜面与第三斜面与切削部中心线的夹角均为30°,所述钻颈的另一端设有钻头,所述钻头的顶角为140°,第三切削部的长度为18.5mm,第二切削部的长度为16.5mm。增设多个切削部,避免了加工过程后期多次倒角的问题,便于一次成型,满足传统刀具加工的局限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切削部的直径大于刀柄、钻颈、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便于将前方加工好的孔再精加工一次,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加工方便,一次成型,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_刀柄、2-钻颈、3-第一切削部、4-第二切削部、5-第三切削部、6_第一过渡斜面、7-第二过渡斜面、8-第三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钻,包括刀柄1,所述刀柄I的一端连接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同轴的钻颈2、第一切削部3、第二切削部4和第三切削部5,所述钻颈2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3的一端通过一第一过渡斜面6连接,所述第一切削部3的另一端与第二切削部4的一端通过一第二过渡斜面7相连接,所述第二切削部4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三斜面8与第三切削部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切削部5的另一端与刀柄I相连接,且与第三斜面8的连接处呈阶梯状,便于快速加工,提高工件表面精度;所述第一、二过渡斜面与第三斜面8与切削部中心线的夹角均为30°,所述钻颈2的另一端设有钻头,所述钻头的顶角为140°,第三切削部5的长度为18.5mm,第二切削部4的长度为16.5mm。增设多个切削部,避免了加工过程后期多次倒角的问题,便于一次成型,满足传统刀具加工的局限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满足了生产的需要。所述第三切削部5的直径大于刀柄 1、钻颈2、第一切削部3与第二切削部4,便于将前方加工好的孔再精加工一次,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钻,包括刀柄(1),所述刀柄(1)的一端连接切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包括同轴的钻颈(2)、第一切削部(3)、第二切削部(4)和第三切削部(5),所述钻颈(2)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3)的一端通过一第一过渡斜面(6)连接,所述第一切削部(3)的另一端与第二切削部(4)的一端通过一第二过渡斜面(7)相连接,所述第二切削部(4)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三斜面(8)与第三切削部(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切削部(5)的另一端与刀柄(1)相连接,且与第三斜面(8)的连接处呈阶梯状;所述第一、二过渡斜面与第三斜面(8)与切削部中心线的夹角均为30°,所述钻颈(2)的另一端设有钻头,所述钻头的顶角为140°,第三切削部(5)的长度为18.5mm,第二切削部(4)的长度为16.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钻,包括刀柄(I),所述刀柄(I)的一端连接切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包括同轴的钻颈(2)、第一切削部(3)、第二切削部(4)和第三切削部(5),所述钻颈(2)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3)的一端通过一第一过渡斜面(6)连接,所述第一切削部(3)的另一端与第二切削部(4)的一端通过一第二过渡斜面(7)相连接,所述第二切削部(4)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三斜面(8)与第三切削部(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春英王佳巣瑜琳袁征孙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吉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