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279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外侧的第二电极;至少两个触控区域,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触控阶段,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至少以下好处之一:减少了触控检测需要的时间,提高触控检测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显示时间,提高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_种触ifd显不面板及触ifd显不装置
本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该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Touch Screen Panel)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目前,触控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控屏(Add on Mode Touch Panel)、覆盖表面式触控屏(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控屏(In Cell Touch Panel)。其中,外挂式触控屏是将触控屏与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分开生产,然后贴合到一起成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外挂式触控屏存在制作成本较高、光透过率较低、模组较厚等缺点。而内嵌式触控屏将触控屏的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显示屏内部,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大降低触控屏的制作成本,受到各大面板厂家青睐。现有的内嵌(In cell)式触控屏是利用互电容或自电容的原理实现检测手指触控位置。 目前,显示技术与触控技术结合是时下热门的一种交叉技术,它能够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然而,如何提高该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是目前触控屏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检测效率及显示质量。 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外侧的第二电极;至少两个触控区域,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触控阶段,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显示阶段被施加公共电压。 优选的,所述触控阶段包括至少一个子触控阶段,所述显示阶段包括至少一个子显示阶段。 优选的,一帧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显示阶段和至少一个所述子触控阶段,所述子显示阶段和所述子触控阶段交替进行。 优选的,每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子触控阶段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触控触控触控每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子触控阶段接收触控检测信号。 优选的,每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子触控阶段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检测信号,每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子触控阶段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检测信号。 优选的,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电极为条状,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涵盖至少一列或者一行所述像素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交叉。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或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每个触控区域的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触控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触控检测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或者触控检测单元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或者两侧。 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外侧的第二电极;至少两个触控区域,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触控阶段,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由于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减少了触控检测需要的时间,提高触控检测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显示时间,提高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互电容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的像素阵列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极驱动示意图; 图7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示意图; 图7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示意图; 图8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示意图; 图8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示意图; 图9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示意图; 图9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示意图; 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思想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外侧的第二电极;至少两个触控区域,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触控阶段,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由于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减少了触控检测需要的时间,同时可以提高显示时间,提高显示质量。 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和触控单元,其中显示单元通常为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等;触控单元可以为电容触控单元、电磁触控单元、电阻触控单元等。下面以电容触控单元和液晶显示面板为例,阐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中显示单元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和第一电极21。触控单元以双层的互电容触控单元为例,包括用于触控的第一电极21和用于触控的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11的内侧(即第一基板11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一般作为触控驱动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D。第二电极22 —般设置于第二基板12的外侧(即第二基板12背向液晶层13的一侧),一般作为触控感应电极,触控检测电路(图中未示出)从该触控感应电极检测触控感应信号S。互电容触控单元的驱动检测的工作原理已为公众所知,简单描述就是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电容C,手指接近或触摸该触控单元时,会产生一个附加电容(图中未示出),相当于将电容C变成C’。有触摸发生时,触控驱动信号为D,触控感应信号为S’,不同于无触摸发生时的触控感应信号S,进而可以判断某处是否有触摸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单元也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触控单元可以不限于互电容触控单元,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互电容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互电容触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1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外侧的第二电极;至少两个触控区域,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触控阶段,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 位于第二基板外侧的第二电极; 至少两个触控区域,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触控阶段,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的时间至少部分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显示阶段被施加公共电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阶段包括至少一个子触控阶段,所述显示阶段包括至少一个子显示阶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帧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显示阶段和至少一个所述子触控阶段,所述子显示阶段和所述子触控阶段交替进行。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子触控阶段被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触控触控触控每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子触控阶段接收触控检测信号。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星耀许盈盈张献祥刘刚李晓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