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88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袋,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呈开口设置的袋体,所述开口设有密封部,所述袋体还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有隔层;所述容纳部通过隔层分为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所述隔层上设有供调料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均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容纳部内的隔层,能够把食品与调料进行分离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袋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包装袋。
技术介绍
在吃干脆面的时候,打开包装袋,把包装袋内的调料包取出,需要将调料包撕开,然后把调料均匀的撒到食品上,然后把食品压碎,但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总会出现大料的调料散落的包装袋的底部,在吃完上层的面的时候,包装袋的底层会有大量的调料,继续再吃的时候,倾斜包装袋,会发生底层的面与大量的调料一起吃掉,由于调料比例过多,在口感上大打折扣,造成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所以对现有的包装袋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能够把调料与面分离的包装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袋,包括呈开口设置的袋体,所述开口设有密封部,所述袋体还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有隔层;所述容纳部通过隔层分为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所述隔层上设有与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均连通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进食品的时候,通过密封部,能够把食品方便的密封在袋体内,在食用的时候,通过密封部,打开袋体,能够方便的取出袋体内的调料,然后把调料倒入到容纳部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出现大料的调料散落的包装袋的隔层上,然后通过隔层上通孔,调料从第一容置腔进入到第二容置腔内,能够使得食品与调料进行分离,能够在吃到底下的面的时候,不会出现大量的调料,造成使用上的困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呈漏斗形状,所述通孔的大端朝向袋口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大口,能够使得调料更加容易通过通孔,在倾斜袋体的时候,还能够防止调料从通孔通过,由于呈漏斗形,调料不容易从小口中流出,能够防止调料从第二容置腔回到第一容置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位于隔层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倾斜袋体的时候,漏到第二容置腔内的调料通过重力的作用,会沿着袋体的底部运动,能够使得调料聚集在角落,在倾倒袋体的时候,由于通孔设置在中部,能够防止调料通过通孔回到第一空腔,造成食品与过多的调料进行混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层横截面呈U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的调料能够在中间位置聚集,能够使得调料更加方便的通过通孔进入第二容置腔内,使得第一容置腔内的调料减少,防止过多调料与食品混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部为自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袋体的时候,通过自封条能够轻松方便的把袋体打开,还能够对容纳部充入食品后能有效密封工作口,防止容纳部内的食品散落出袋体,使容纳部在充入食品后能稳定构成盛放产品的容器,还能够在使用结束后,能够起到继续封存,方便下次食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一种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技术一种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袋体;2、密封部;3、容纳部;4、第一容置腔;5、第二容置腔;6、通孔;7、隔层;8、自封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案例实施的一种包装袋,包括呈开口设置的袋体1,所述开口设有密封部2,所述袋体I还设有容纳部3,所述容纳部3内设有隔层7 ;所述隔层7横截面呈U型设置,所述容纳部3通过隔层7分为第一容置腔4与第二容置腔5 ;所述隔层7上设有供调料通过的通孔6 ;所述通孔6与第一容置腔4、第二容置腔5均连通,所述通孔6呈漏斗形状,所述通孔6的大端朝向袋口的一侧,所述通孔6位于隔层7的中部,所述密封部2为自封条8。在放进食品的时候,通过密封部2,能够把食品方便的密封在袋体I内,在食用的时候,通过密封部2,打开袋体1,能够方便的取出袋体I内的调料,然后把调料倒入到容纳部3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出现大料的调料散落的包装袋的隔层7上,然后通过隔层7上通孔6,调料从第一容置腔4进入到第二容置腔5内,能够使得食品与调料进行分离,能够在吃到底下的面的时候,不会出现大量的调料,造成使用上的困难。通过大口,能够使得调料更加容易通过通孔6,在倾斜袋体I的时候,还能够防止调料从通孔6通过,由于呈漏斗形,调料不容易从小口中流出,能够防止调料从第二容置腔5回到第一容置腔4内。在倾斜袋体I的时候,漏到第二容置腔5内的调料通过重力的作用,会沿着袋体I的底部运动,能够使得调料聚集在角落,在倾倒袋体I的时候,由于通孔6设置在中部,能够防止调料通过通孔6回到第一空腔,造成食品与过多的调料进行混合。能够使的调料能够在中间位置聚集,能够使得调料更加方便的通过通孔6进入第二容置腔5内,使得第一容置腔4内的调料减少,防止过多调料与食品混合。在打开袋体I的时候,通过自封条8能够轻松方便的把袋体I打开,还能够对容纳部3充入食品后能有效密封工作口,防止容纳部3内的食品散落出袋体I,使容纳部3在充入食品后能稳定构成盛放产品的容器,还能够在使用结束后,能够起到继续封存,方便下次食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包装袋,包括呈开口设置的袋体,所述开口设有密封部,所述袋体还设有容纳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内设有隔层; 所述容纳部通过隔层分为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 所述隔层上设有供调料通过的通孔; 所述通孔与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均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袋,其特征是:所述通孔呈漏斗形状,所述通孔的大端朝向袋口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袋,其特征是:所述通孔位于隔层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装袋,其特征是:所述隔层横截面呈U型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装袋,其特征是:所述密封部为自封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袋,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呈开口设置的袋体,所述开口设有密封部,所述袋体还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有隔层;所述容纳部通过隔层分为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所述隔层上设有供调料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均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容纳部内的隔层,能够把食品与调料进行分离的技术效果。【IPC分类】B65D81-32, B65D30-22, B65D33-25【公开号】CN204280211【申请号】CN201420773106【专利技术人】戴荣祥 【申请人】杭州萧山朝阳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袋,包括呈开口设置的袋体,所述开口设有密封部,所述袋体还设有容纳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内设有隔层;所述容纳部通过隔层分为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所述隔层上设有供调料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均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荣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朝阳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