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天球专利>正文

一种茶花烫伤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286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花烫伤药,涉及外用中成药制备技术领域,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鲜茶花45-65、茶油4-7、丝瓜茸10-18、淡竹叶5-10、黄连2-5、芙蓉叶1.5-3.5、地榆1-4、甘草2-5、络石藤2.5-5.5;其制备过程如下:㈠、备料;㈡、原料预处理:①、鲜茶花预处理;②、甘草预处理;③、淡竹叶预处理;④、黄连预处理;⑤、芙蓉叶预处理;⑥、地榆预处理;⑦、络石藤预处理;㈢、配制:A、干粉一制备;B、干粉二制备;C、初混合;D、制膏。具有清凉、解热、消红、退肿、保湿、滋润和抗菌消炎等功效,对烧烫伤有较好治疗作用等特点;适用于治疗各种程度的烧烫伤,对刀伤和擦碰伤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用中成药制备
,特别是一种茶花烫伤药
技术介绍
烧烫伤是人们经常遇到的意外损伤,社会越是向工业化发展,各种原因所致的烧 烫伤发生率越高。目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西药首推磺胺嘧啶银,中成药中较有 影响的为湿润烧伤膏。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17467. 6)公开的"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膏剂", 是由蛇油、麻油、蛋黄油、白芷、虎杖、草木灰、黄连、薄荷、茶油、冰片、地榆11种原料,通过 将白芷、虎杖、薄荷、黄连、冰片、地榆粉碎后加入到麻油和茶油的混合液中,并加热至沸腾 后用文火熬制3小时,然后加入蛇油、蛋黄油和草木灰并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制得的膏剂 成品;该专利技术具有对烧烫伤创面治愈快,不需消痂植皮,治愈后不留疤痕,治疗条件要求低, 不强调无菌环境和无菌操作;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使用方便,制造简单,治 疗费用低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后易留有疤痕的 问题;对于皮肤冻伤、溃烂也有特殊的疗效。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17993. 9)公 开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组成:虎杖250?350份,地榆 280?320份,大黄250?350份,黄连250?350份,五倍子50?150份,松萝80?120 份,血竭80?150份,冰片50?120份,蛇莓300?400份,山茶花280?320份,蚕豆荚 300?350份,木芙蓉250?350份,白芨150?250份,细辛120?220份,白芷100?300 份,甘草160?250份;该专利技术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从祖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筛选出的具有发 散热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化腐解毒、生肌敛皮、抗纤维化、减少渗出并促进创面迅速愈 合之功效的纯天然中药精制而成,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是单位、家庭必备的良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凉、解热、消红、退肿、保湿、滋润和抗菌消炎等 功效,对烧烫伤有较好治疗作用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专利技术一种茶花烫伤药,是由以下重 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鲜茶花45-65 茶油4-7 丝瓜茸10-18 淡竹叶5-10 黄连2-5 芙蓉叶1. 5-3. 5 地榆1-4 甘草2-5 络石藤2. 5-5. 5 ; 其制备过程如下: ㈠、备料:按照上述重量份,分别称取各原料,备用; ㈡、原料预处理: ①、鲜茶花预处理:将无虫害的新鲜茶花,放入清水中洗涤3-6次,捞出,研磨处理 成60-100目的细料,然后压滤,分别收集茶花滤液和茶花滤渣,备用;再将备用的茶花滤渣 与占其重量2-4倍、体积浓度为55-78 %的食用乙醇在1-10 °C下混合,静置处理3-5h、并 每隔30min沿顺时针方向搅拌2-5min,过滤,收集醇提茶花溶液;再将醇提茶花溶液在压 力为10-18KPa、温度为32-49°C下浓缩至溶液中的醇度为30-36% (即:让溶液中的乙醇 挥发一部分,至溶液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30-36 % ),得粗浓缩液;然后将粗浓缩液和备用 的茶花滤液合并,搅拌30-451^11,接着加入占原鲜茶花重量12-20%的红糖,再按1-2°〇/ min的升温速度边搅拌边加热至40-58°C,然后放置在4-10°C的环境里降至18-20°C时,过 滤,收集上层溶液;再将上层溶液在压力为8-12KPa、温度为50-68°C下浓缩至无醇,得浓缩 液;再向浓缩液中加入占原鲜茶花重量1. 5-3. 5%的茶多酚(所用的茶多酚,其含量通常为 85-98% ),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经3000-5000转/min的高速离心机离心处理,收集上层 澄清液,即得鲜茶花澄清液,备用; ②、甘草预处理:将新鲜、无腐烂、无虫害的甘草,洗净,与占其重量35-45%的清 水处理成100-150目的浆料,然后压滤,分别收集甘草水液和甘草渣,备用;再向备用的甘 草渣中加入占其重量1. 2-1. 85%的果胶酶、3. 5-6. 0%的纤维素酶、0. 5-0. 85%的蛋白酶, 同时加入占其重量10-25%、35-401:的水稀释,密封处理15-2011,再用150-250目的纱布 过滤,收集甘草酶解滤渣;然后,将甘草酶解滤渣在常温下经均质机处理成200-300目的甘 草酶解滤渣浆料,再将甘草酶解滤渣浆料和备用的甘草水液合并,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 60-78°C下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1. 2-1. 56mg/10ml,即得甘草浓缩液,备用; ③、淡竹叶预处理:将新鲜的淡竹叶,洗净,投入占其重量1-3倍、体积浓度为 65-85%的食用乙醇中,在10-25°C下浸泡1-2. 5天,过滤,收集淡竹叶醇提液;再向淡竹叶 醇提液中加入清水,使其醇度降至20-30%,并用浓度为10-15%的无机酸(所用的无机酸 为磷酸、稀盐酸中的一种)溶液调节其pH值至4. 5-5.0,然后在0-10°C下静放至完全沉淀, 过滤,分别收集沉淀和上清液,备用;再将备用的上清液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C 下浓缩至无醇,然后转移至冷库中,在-4?4°C下静放至完全沉淀,过滤,收集二次沉淀;将 二次沉淀与备用的沉淀合并,干燥、粉碎,即得淡竹叶粉,备用; ④、黄连预处理:将黄连洗净,投入同等重量的沸水中,煎煮30-45min,过滤,得水 煮黄连;再将水煮黄连处理成100-160目的细料,并向细料中加入占其重量2-4倍、体积浓 度为50-70%的食用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浸泡12-16h,过滤,收集黄连醇提液;再向黄连醇 提液中加入清水,使醇度降至30-35%,然后在0-10°C下静放10_15h,过滤,收集上层的黄 连溶液;再将黄连溶液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C下浓缩至无醇,再加入占原黄连重 量5. 5-9. 5 %的麦芽糊精,搅匀,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 °C下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 1. 8-3. 5mg/10ml,即得黄连液,备用; ⑤、芙蓉叶预处理:将新鲜的芙蓉叶,洗净,与同等重量的热水一起处理成60-100 目的浆汁,再经压滤,收集芙蓉叶汁液;将芙蓉叶汁液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C下 浓缩至原体积的1/4-1/2,即得芙蓉叶汁,备用; ⑥、地榆预处理:将新鲜的地榆,洗净,切成厚度为0.15-0. 25cm的片状,投入占其 重量2-4倍的沸水中,煎煮30-55min,过滤,收集水煮地榆,然后将水煮地榆在60-70°C下干 燥至水分小于8. 0 %,得地榆片;再将地榆片经超微粉碎,过孔径为15-35nm的筛,即得地榆 细粉,备用; ⑦、络石藤预处理:将新鲜的络石藤,洗净,投入占其重量2-4倍、体积浓度为 70-80%的食用乙醇中,回流提取3. 0-6.Oh,过滤,得络石藤醇提液;再向络石藤醇提液中 加入40-50°C的水,使其醇度降至35-45 %,然后在40-50°C下过极性大孔树脂柱(型号为 ADS-21树脂),上柱的流速为5-9L/h,再用相当于2-2. 5个柱体积的有机溶剂(所用的有机 溶剂为乙醇、80%的甲醇、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洗脱,洗脱液的流速为3-5L/h,收集洗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花烫伤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鲜茶花45‑65     茶油4‑7     丝瓜茸10‑18淡竹叶5‑10      黄连2‑5     芙蓉叶1.5‑3.5地  榆1‑4       甘草2‑5     络石藤2.5‑5.5;其制备过程如下:㈠、备料:按照上述重量份,分别称取各原料,备用;㈡、原料预处理:①、鲜茶花预处理:将无虫害的新鲜茶花,放入清水中洗涤3‑6次,捞出,研磨处理成60‑100目的细料,然后压滤,分别收集茶花滤液和茶花滤渣,备用;再将备用的茶花滤渣与占其重量2‑4倍、体积浓度为55‑78%的食用乙醇在1‑10℃下混合,静置处理3‑5h、并每隔30min沿顺时针方向搅拌2‑5min,过滤,收集醇提茶花溶液;再将醇提茶花溶液在压力为10‑18KPa、温度为32‑49℃下浓缩至溶液中的醇度为30‑36%,得粗浓缩液;然后将粗浓缩液和备用的茶花滤液合并,搅拌30‑45min,接着加入占原鲜茶花重量12‑20%的红糖,再按1‑2℃/min的升温速度边搅拌边加热至40‑58℃,然后放置在4‑10℃的环境里降至18‑20℃时,过滤,收集上层溶液;再将上层溶液在压力为8‑12KPa、温度为50‑68℃下浓缩至无醇,得浓缩液;再向浓缩液中加入占原鲜茶花重量1.5‑3.5%的茶多酚,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经3000‑5000转/min的高速离心机离心处理,收集上层澄清液,即得鲜茶花澄清液,备用;②、甘草预处理:将新鲜、无腐烂、无虫害的甘草,洗净,与占其重量35‑45%的清水处理成100‑150目的浆料,然后压滤,分别收集甘草水液和甘草渣,备用;再向备用的甘草渣中加入占其重量1.2‑1.85%的果胶酶、3.5‑6.0%的纤维素酶、0.5‑0.85%的蛋白酶,同时加入占其重量10‑25%、35‑40℃的水稀释,密封处理15‑20h,再用150‑250目的纱布过滤,收集甘草酶解滤渣;然后,将甘草酶解滤渣在常温下经均质机处理成200‑300目的甘草酶解滤渣浆料,再将甘草酶解滤渣浆料和备用的甘草水液合并,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下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1.2‑1.56mg/10ml,即得甘草浓缩液,备用;③、淡竹叶预处理:将新鲜的淡竹叶,洗净,投入占其重量1‑3倍、体积浓度为65‑85%的食用乙醇中,在10‑25℃下浸泡1‑2.5天,过滤,收集淡竹叶醇提液;再向淡竹叶醇提液中加入清水,使其醇度降至20‑30%,并用浓度为10‑15%的无机酸溶液调节其pH值至4.5‑5.0,然后在0‑10℃下静放至完全沉淀,过滤,分别收集沉淀和上清液,备用;再将备用的上清液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下浓缩至无醇,然后转移至冷库中,在‑4~4℃下静放至完全沉淀,过滤,收集二次沉淀;将二次沉淀与备用的沉淀合并,干燥、粉碎,即得淡竹叶粉,备用;④、黄连预处理:将黄连洗净,投入同等重量的沸水中,煎煮30‑45min,过滤,得水煮黄连;再将水煮黄连处理成100‑160目的细料,并向细料中加入占其重量2‑4倍、体积浓度为50‑70%的食用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浸泡12‑16h,过滤,收集黄连醇提液;再向黄连醇提液中加入清水,使醇度降至30‑35%,然后在0‑10℃下静放10‑15h,过滤,收集上层的黄连溶液;再将黄连溶液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下浓缩至无醇,再加入占原黄连重量5.5‑9.5%的麦芽糊精,搅匀,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下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1.8‑3.5mg/10ml,即得黄连液,备用;⑤、芙蓉叶预处理:将新鲜的芙蓉叶,洗净,与同等重量的热水一起处理成60‑100目的浆汁,再经压滤,收集芙蓉叶汁液;将芙蓉叶汁液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60‑78℃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1/2,即得芙蓉叶汁,备用;⑥、地榆预处理:将新鲜的地榆,洗净,切成片状,投入占其重量2‑4倍的沸水中,煎煮30‑55min,过滤,收集水煮地榆,然后将水煮地榆在60‑70℃下干燥至水分小于8.0%,得地榆片;再将地榆片经超微粉碎,过孔径为15‑35nm的筛,即得地榆细粉,备用;⑦、络石藤预处理:将新鲜的络石藤,洗净,投入占其重量2‑4倍、体积浓度为70‑80%的食用乙醇中,回流提取3.0‑6.0h,过滤,得络石藤醇提液;再向络石藤醇提液中加入40‑50℃的水,使其醇度降至35‑45%,然后在40‑50℃下过极性大孔树脂柱,上柱的流速为5‑9L/h,再用相当于2‑2.5个柱体积的有机溶剂洗脱,洗脱液的流速为3‑5L/h,收集洗脱液;再将洗脱液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40‑55℃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2,接着加入同等体积的清水,并加入占原络石藤重量1.5‑3.5%的吐温60,搅匀,在压力为5‑8KPa、温度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天球王宋辉
申请(专利权)人:管天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