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280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粉,五倍子25%、黄芩15%、紫花地丁15%、土三七10%、苦参15%、地榆10%、土槿皮10%,各组分之和为10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对治疗中华鳖的白点病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发病率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 制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名优特种水产品 的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白点病是中 华鳖小苗培育阶段最易感染且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中华鳖感染发病后常出现不规则的白色 点状渗出物病灶,故而得名。本病多因小苗出壳、放养、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损伤了小苗体 表,或放养密度过大,甲鱼互相撕咬损伤体表导致细菌感染所致。对于中华鳖白点病的防 治,传统的抗生素治疗虽然有一定功效,但还不能令人满意并且容易复发,同时病原体的抗 药性与日俱增,使治疗效果逐渐下降。因此,如何寻找一种新的药物制剂治疗中华鳖白点 病,使其治疗效果更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该种中药制剂对治疗 中华鳖的白点病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发病率低的特点。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前一技术方案如下: -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 粉,五倍子20?30%、黄芩10?20%、紫花地丁 10?20%、土三七5?15%、苦参10? 20%、地榆5?15%、土槿皮5?15%,各组分之和为100%。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药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五倍子25%、黄芩15%、紫花地丁 15%、土三七10%、苦参15%、地榆10%、土槿皮10%。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粉粒度小于80目。 本专利技术的后一技术方案如下: -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⑴按各中药百分 比称重混合搅拌;(2)将混合搅拌后的中药进行干燥粉碎处理;(3)将经过粉碎处理后的中 药粉过80目筛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全部选用中药材料,没有化学药剂 的抗药性、耐药性及药害残留。制剂中的五倍子具有止血解毒、杀菌及收敛的功效;黄芩泻 实火,除湿热,止血治痈肿疔疮;紫花地丁味苦、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具有散瘀止血,消 肿止痛,解毒的功效;苦参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地榆味苦酸、寒,具有凉 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土槿皮味辛、温,杀虫,止痒。将此配方的药剂用于治疗 中华鳖的白点病,治疗效果显著,一般初发病的中华鳖能够治愈,而且治疗后的中华鳖的白 点病发病率较低。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按此方法制备的中药制 剂,能够更好的添加都饲料中,方便中华鳖的食用吸收,还能将此中药药剂煮水冷却后泼洒 至鳖池中浸泡患病的中华鳖。【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 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中药制剂的各组分配比为:五倍子20%、黄芩20%、紫花地丁 10%、土三七15%、 苦参10%、地榆15%、土槿皮10%。 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按各中药百分比称重混合搅拌。 (2)将混合搅拌后的中药进行干燥粉碎处理。 (3)将经过粉碎处理后的中药粉过80目筛即得,再将制备好的中药制剂置于通风 干燥处晾晒后包装备用。 实施例2 中药制剂的各组分配比为:五倍子25%、黄芩15%、紫花地丁 15%、土三七10%、 苦参15%、地榆10%、土槿皮10%。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中药制剂的各组分配比为:五倍子20%、黄芩20%、紫花地丁 10%、土三七10%、 苦参20%、地榆10%、土槿皮10%。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中药制剂的各组分配比为:五倍子30%、黄芩10%、紫花地丁 10%、土三七15%、 苦参10%、地榆15%、土槿皮10%。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中药制剂的各组分配比为:五倍子30%、黄芩20%、紫花地丁 10%、土三七5%、苦 参20%、地榆10%、土槿皮5%。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试验 试验场地选在梧州市景泰养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进行,养殖场共有8个鳖池,每 个鳖池15平方米大,水深45?50厘米,水温约28?30 °C,中华鳖的养殖密度为20?25 只/平方米。2014年7月10日投放自繁的中华鳖幼鳖,到9月30日有4个池中鳖开始出 现零星死亡,至10月10日,发病趋于严重,8个池中均有病鳖出现,其中有5个池出现鳖死 亡,日最高死亡数达15只/池。主要症状表现:鳖摄食量明显下降,仅为发病前的40%? 50%。四肢末端有程度不同的溃疡,胫后端四周及头背表皮腐烂,病灶处呈灰白色,深可见 骨,背甲有少量穿孔病灶,裙边或有腐烂缺失。解剖可见肝色不均,显肿大,腹腔内有少量透 明淡黄色腹水,胃肠内少食或无食。由此,我们将该中华鳖疾病诊断为白点病并发症。 防治方法 对出现白点病现象的8个鳖池进行防控处理。其中1?3号三个鳖池为氟苯尼 考用药组,选用广东科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氟苯尼考粉,药物含量为10%,用药方法 为:按中华鳖每千克体重投放〇.1克氟苯尼考粉的比例,一天一次投喂,连用4天。4?8号 五个鳖池为"中药制剂"用药组,选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按鳖池 中每升水体泼洒〇.15克中药制剂的比例向鳖池泼洒,连用4天,同时将中药制剂按每千克 饲料添加20克的比例添加至饲料中并搅拌均匀,一天一次,连用5天。氟苯尼考用药组和 "中药制剂"用药组用药结果比较情况如下: 氟苯尼考用药组和"中药制剂"用药组用药结果比较【主权项】1. 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 料制成的药粉,五倍子20?30%、黄芩10?20%、紫花地丁 10?20%、土三七5?15%、 苦参10?20%、地榆5?15%、土槿皮5?15%,各组分之和为10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 药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五倍子25%、黄芩15%、紫花地丁 15%、土三七10%、苦参15%、地 榆10 %、土槿皮1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 粉粒度小于80目。4. 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 述步骤,(1)按各中药百分比称重混合搅拌;(2)将混合搅拌后的中药进行干燥粉碎处理; (3)将经过粉碎处理后的中药粉过80目筛即得。【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粉,五倍子25%、黄芩15%、紫花地丁15%、土三七10%、苦参15%、地榆10%、土槿皮10%,各组分之和为10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对治疗中华鳖的白点病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发病率低的特点。【IPC分类】A61K35-64, A61P17-00, A61P31-04, A61K36-86【公开号】CN104524019【申请号】CN201510000598【专利技术人】黎林英, 周桂荣 【申请人】梧州市景泰养鳖专业合作社【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中华鳖白点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粉,五倍子20~30%、黄芩10~20%、紫花地丁10~20%、土三七5~15%、苦参10~20%、地榆5~15%、土槿皮5~15%,各组分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林英周桂荣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市景泰养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