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1725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包括:一养殖区,内部设有一第一容水空间,养殖区设有一抽水泵,抽水泵连接一第一出水端;至少一栽培区,其活动枢接于养殖区的上方处,栽培区内部设有一第二容水空间,栽培区设有一入水端与第二容水空间相连通,以及设有一第二出水端;一枢接杆组,其设有长度相对较短的一第一杆及长度相对较长的一第二杆,第一杆枢接于养殖区及其相邻的栽培区之间,以及每一相邻的栽培区之间,第二杆枢接于养殖区及每一层的栽培区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养殖区及栽培区可以相对收合或展开,可缩小整体的体积,并且方便携带及不占运送之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包括:一养殖区,内部设有一第一容水空间,养殖区设有一抽水泵,抽水泵连接一第一出水端;至少一栽培区,其活动枢接于养殖区的上方处,栽培区内部设有一第二容水空间,栽培区设有一入水端与第二容水空间相连通,以及设有一第二出水端;一枢接杆组,其设有长度相对较短的一第一杆及长度相对较长的一第二杆,第一杆枢接于养殖区及其相邻的栽培区之间,以及每一相邻的栽培区之间,第二杆枢接于养殖区及每一层的栽培区之间。本技术的养殖区及栽培区可以相对收合或展开,可缩小整体的体积,并且方便携带及不占运送之空间。【专利说明】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生态循环养殖
,特别是指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常见的生态养殖装置体积较大,不容易搬动,只能作定点设置,尤其是不方便携带,无法任意携带到任何地方,实用性和观赏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生态养殖装置体积较大,不容易搬动,只能作定点设置,尤其是不方便携带,无法任意携带到任何地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包括:一养殖区,内部设有一第一容水空间,所述养殖区设有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接一第一出水端;至少一栽培区,其活动枢接于所述养殖区的上方处,所述栽培区内部设有一第二容水空间,所述栽培区设有一入水端与所述第二容水空间相连通,以及设有一第二出水端;一枢接杆组,其设有长度相对较短的一第一杆及长度相对较长的一第二杆,所述第一杆枢接于所述养殖区及其相邻的栽培区之间,以及每一相邻的栽培区之间,所述第二杆枢接于所述养殖区及每一层的栽培区之间;一第一输送管路,其设有一第一接端及至少一第二接端,所述第一接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养殖区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接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栽培区的入水端;一第二输送管路,其设有一第三接端及一第四接端,所述第三接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栽培区的第二出水端,所述第四接端连接于所述养殖区的第一容水空间。 所述抽水泵设于所述第一容水空间内。 所述栽培区内部设有一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上方设置有一植栽部,所述植栽部的底部设有多个凸块,所述植栽部与所述过滤层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容水空间,所述植栽部的底部设有多个透水孔,在所述植栽部置入有培养土层。 还设有一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具有多个发光源,所述照明单元的底部凸设有多个固定部。 最上层的所述栽培区设有一把手。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技术的养殖区及栽培区可以相对收合或展开,可缩小整体的体积,并且方便携带及不占运送之空间。 2.本技术能同时饲养鱼类及栽种植物,能同时共生,并能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具有养殖、观赏、种菜等多重功能,而且方便管理。 3.本技术养殖用的水,可以一直重复循环使用,只需要添加补足蒸发后的水即可,长期可免换水,以节省人力及时间。 4.本技术利用鱼类的排泄物做为植物的生长养分,不需要额外添购植物肥料以供应植物所需的养分,因此能节省养殖鱼类及栽种植物所需的费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的收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的展开状态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包括:一养殖区1,内部设有一第一容水空间11,所述养殖区I设有一抽水泵12,所述抽水泵12连接一第一出水端13 ;至少一栽培区2,其活动枢接于所述养殖区I的上方处,所述栽培区2内部设有一第二容水空间24,所述栽培区2设有一入水端27与所述第二容水空间24相连通,以及设有一第二出水端28 ;—枢接杆组3,其设有长度相对较短的一第一杆31及长度相对较长的一第二杆32,所述第一杆31枢接于所述养殖区I及其相邻的栽培区2之间,以及每一相邻的栽培区2之间,所述第二杆32枢接于所述养殖区I及每一层的栽培区2之间,在转动连接处采用枢轴33连接;一第一输送管路4,其设有一第一接端41及至少一第二接端42,所述第一接端41活动连接于所述养殖区I的第一出水端13,所述第二接端42活动连接于所述栽培区2的入水端27 第二输送管路5,其设有一第三接端51及一第四接端52,所述第三接端51活动连接于所述栽培区2的第二出水端28,所述第四接端52连接于所述养殖区I的第一容水空间11。 所述抽水泵12设于所述第一容水空间11内。 所述栽培区2内部设有一过滤层21,所述过滤层21上方设置有一植栽部22,所述植栽部22的底部设有多个凸块23,所述植栽部22与所述过滤层21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容水空间24,所述植栽部22的底部设有多个透水孔25,在所述植栽部22置入有培养土层 26 ο 还设有一照明单元6,所述照明单元6具有多个发光源61,所述照明单元6的底部凸设有多个固定部62。所述固定部62用以固定于最上层的所述植栽部2的外周缘。最上层的所述栽培区2设有一把手29。 展开后,可向外相对枢转枢接杆组3的第一杆31及第二杆32,使每一相邻的栽培区2可以向外升高展开,而每一层的栽培区2可以被支撑于养殖区I上方,当放置完定位后,即可连接各个管路。 启动第一容水空间11内的一抽水泵12,鱼类所排放的排泄物,可随着第一容水空间11内的水,共同被抽水泵12所抽取,经由第一出水端13输出,通过第一输送管路4经由入水端27排出至第二容水空间24内,栽培区2内的植物,可通过植栽部22的透水孔25,可吸取第二容水空间24内的水及排泄物作为养分,并吸收照明单元6的发光源61所发出的光线,使植物能迅速生长。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技术的养殖区及栽培区可以相对收合或展开,可缩小整体的体积,并且方便携带及不占运送之空间。 2.本技术能同时饲养鱼类及栽种植物,能同时共生,并能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具有养殖、观赏、种菜等多重功能,而且方便管理。 3.本技术养殖用的水,可以一直重复循环使用,只需要添加补足蒸发后的水即可,长期可免换水,以节省人力及时间。 4.本技术利用鱼类的排泄物做为植物的生长养分,不需要额外添购植物肥料以供应植物所需的养分,因此能节省养殖鱼类及栽种植物所需的费用。 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养殖区,内部设有一第一容水空间,所述养殖区设有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接一第一出水端;至少一栽培区,其活动枢接于所述养殖区的上方处,所述栽培区内部设有一第二容水空间,所述栽培区设有一入水端与所述第二容水空间相连通,以及设有一第二出水端;一枢接杆组,其设有长度相对较短的一第一杆及长度相对较长的一第二杆,所述第一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阶层式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养殖区,内部设有一第一容水空间,所述养殖区设有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接一第一出水端;至少一栽培区,其活动枢接于所述养殖区的上方处,所述栽培区内部设有一第二容水空间,所述栽培区设有一入水端与所述第二容水空间相连通,以及设有一第二出水端;一枢接杆组,其设有长度相对较短的一第一杆及长度相对较长的一第二杆,所述第一杆枢接于所述养殖区及其相邻的栽培区之间,以及每一相邻的栽培区之间,所述第二杆枢接于所述养殖区及每一层的栽培区之间;一第一输送管路,其设有一第一接端及至少一第二接端,所述第一接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养殖区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接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栽培区的入水端;一第二输送管路,其设有一第三接端及一第四接端,所述第三接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栽培区的第二出水端,所述第四接端连接于所述养殖区的第一容水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立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立盛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