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175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屏蔽电缆。该屏蔽电缆(100)形成屏蔽带状电缆。具体地讲,对至少1.6cm的电缆宽度(W),通过屏蔽膜(130、140)屏蔽绝缘导体(112、113)的至少六个导体组(100a-100f),以形成屏蔽带状电缆,其中所述屏蔽膜(130、140)包括覆盖部分(150)和分隔所述覆盖部分(150)的压紧部分(155)。(*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屏蔽电缆
本技术总体涉及电缆。
技术介绍
用于传输电信号的电缆是众所周知的。一种通用类型的电缆是同轴电缆。同轴电缆通常包括由绝缘体围绕的电导线。线和绝缘体由屏蔽件所围绕,并且线、绝缘体和屏蔽件被护套围绕。另一种通用类型的电缆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绝缘信号导体的屏蔽电缆,所述一个或多个绝缘信号导体例如由金属箔形成的屏蔽层所围绕。为了便于电连接屏蔽层,有时在屏蔽层和一个或多个信号导体的绝缘体之间设置另外的非绝缘导体。这两种通用类型的电缆通常均要求使用针对端接特别设计的连接器,并且通常不适于使用批量端接技术,即,同时将多个导体连接至各个接触元件,例如电连接器的电触点或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总体涉及形成屏蔽带状电缆的屏蔽电缆。具体地讲,对至少1.6cm的电缆宽度,通过屏蔽膜屏蔽绝缘导体的至少六个独立的导体组,以形成屏蔽带状电缆,所述屏蔽膜包括覆盖部分和分隔覆盖部分的压紧部分。在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屏蔽电缆,其包括沿着电缆的长度延伸并且沿着电缆的宽度彼此间隔开的至少六个导体组,每个导体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绝缘导体;第一末端导体和第二末端导体分隔至少1.6cm的宽度距离。屏蔽电缆还包括设置在电缆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包括覆盖部分和压紧部分,使得在横截面中,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覆盖部分结合起来基本上包围每个导体组,并且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的压紧部分结合起来在每个导体组的每一侧形成电缆的压紧部分。屏蔽电缆还进一步包括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在电缆的压紧部分中将第一屏蔽膜粘结到第二屏蔽膜。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覆盖部分之间的最大间距为D ;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压紧部分之间的第一最小间距为dl ;并且dl/D小于0.25。在导体组内的区域中以及相邻绝缘导体之间的区域中,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覆盖部分之间的第二最小间距为d2 ;d2/D大于0.33 ;并且长度为至少I米的每个导体组的阻抗在相同长度的导体组的平均阻抗的10%以内。 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意图描述本技术的每个所公开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案。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更具体地举例说明了示例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整个说明书参考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示出屏蔽电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2F示出示例性屏蔽电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A示出屏蔽电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B示出图3A的屏蔽电缆的俯视示意图;并且 图4示出来自图3A-3B的屏蔽电缆的阻抗数据的曲线图。 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附图中使用的类似标号是指类似组件。然而,应当理解,使用标号来指代给定附图中的组件并非意图限制在另一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标记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许多高速电子连接方案需要不止一个平行传输通道;例如,同轴或双芯传输通道。一些新兴的方案可以使用至少八个或更多个平行的差异化通道。用于均匀压紧的带状电缆构造的一个此类方案包括例如2010年8月31日提交的名称为“CONNECTOR ARRANGEMENTSFOR ELECTRICAL CABLES”(电缆的连接器布置)(代理人案卷号66887US002)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378877中描述的双芯电缆。 随着互连装置的数量和速度提高,在此类装置之间传输信号的电缆需要更小,并且能够在没有不可接受的干扰或串扰的情况下传输更高速的信号。在一些电缆中使用屏蔽来减少相邻导体所传输的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所述的电缆中的许多具有基本平坦的构型,并且包括沿着电缆的长度延伸的导体组,以及设置在电缆的相对侧上的电屏蔽膜。相邻导体组之间的屏蔽膜的压紧部分有助于将导体组彼此电隔离。电缆中的许多还包括电连接到屏蔽件并沿着电缆的长度延伸的排扰线。这种电缆构型可有助于简化与导体组和排扰线的连接,减小电缆连接位点的尺寸,和/或为电缆的批量封端提供机会。 在一些方法中,可使用较厚的金属或金属材料作为屏蔽膜来形成半刚性电缆。例如,可在此方法中使用铝或其他金属而无需聚合物背衬膜。使铝(或其他材料)通过成形模具以在铝中产生形成覆盖部分和压紧部分的皱褶。将绝缘导体置于形成覆盖部分的皱褶中。如果使用排扰线,则可形成较小的皱褶以用于排扰线。使绝缘导体和任选的排扰线夹在相对的皱褶铝层之间。例如,铝层可用粘合剂结合或焊接在一起。上部和下部的皱褶铝屏蔽膜之间的连接可穿过不绝缘的排扰线。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屏蔽电缆的覆盖区域包括同心区域和定位在给定导体组一侧或两侧上的过渡区域。同心区域中的给定屏蔽膜的部分被称为屏蔽膜的同心部分,并且过渡区域中的屏蔽膜的部分被称为屏蔽膜的过渡部分。过渡区域可以被构造成提供屏蔽电缆的高可制造性并消除应变和应力。使过渡区域沿着屏蔽电缆的长度保持基本上一致的构型(包括,如尺寸、形状、容量和曲率半径等方面)有助于使屏蔽电缆具有基本上一致的电性能,例如,高频隔离、阻抗、偏差、插入损耗、反射、模式变换、眼图张开度和抖动。 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其中导体组包括两个沿着电缆长度延伸、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可以差分对电路布置方式连接的双轴电缆的绝缘导体的实施例中,通过使过渡部分沿着屏蔽电缆的长度保持基本一致的构型,可以有利地为导体组中的两个导体提供偏离理想同心情况的基本上相同的电磁场偏差。因此,小心控制该过渡部分沿着屏蔽电缆长度的构型有助于使电缆获得有利的电性能和特性。 使用之前的压紧带状电缆构造制造最宽的电缆(由两个外通道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限定)大约为15mm,并且包含八个通道或更少的通道(对于32AWG线,仅8个通道)。较大数量通道的较大线规和/或较大连接器压紧的需求使得难于将所有通道配合宽度小于15mm的连接器或电缆。并列放置的两条或更多条电缆是可能的解决方案,但其具有的缺点,包括需要管理多条电缆,并且由于存在至少两个额外的电缆边缘,导致密度减小。另夕卜,由于增加材料、增加消耗以及可能更窄的处理宽度而增加多带的制造成本。单个宽电缆的解决方案优于多个分离的通道或多个带状电缆。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的宽的、多通道带状电缆需要每个通道具有控制良好的几何形状,这导致阻抗受到良好控制。在线缆一侧使用至少一个连续屏蔽膜的压紧屏蔽构造通过在每个通道的至少一侧将膜成型而形成通道。任何尺寸上的改变或不平衡会导致沿着平行部分长度的电容和电感不平衡。这又会造成沿着压紧区域长度的阻抗差和相邻导体组之间的阻抗不平衡。至少出于这些原因,可能需要控制屏蔽膜之间的间隔。在一些情况下,导体组两侧上的电缆压紧区域中的屏蔽膜的压紧部分彼此间隔约0.05_以内的距离。因具有宽电缆和具有许多通道,可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整个电缆宽度上所需的统一精度。对宽电缆内一致性的一个量度是比较每个通道相对于其它通道的高速电性质。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通道相对于其它通道的阻抗(如果旨在是相同阻抗)以及另外沿着电缆长度的通道阻抗的一致性可以是重要的参数。对于高速互连,这种阻抗控制的水平对于不同通道应该在10%以内(如果通道旨在是相同阻抗)并且在每个通道的合理距离(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电缆,包括:至少六个导体组,其沿着所述电缆的长度延伸并沿着所述电缆的宽度彼此间隔开,每个导体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绝缘导体;第一末端导体和第二末端导体,其分隔至少1.6cm的宽度距离;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其设置在所述电缆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包括覆盖部分和压紧部分,所述覆盖部分和所述压紧部分被布置成使得在横截面中,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的所述覆盖部分结合起来基本上围绕每个导体组,并且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的所述压紧部分结合起来在每个导体组的每一侧形成所述电缆的压紧部分;以及粘合剂层,其在所述电缆的所述压紧部分中将所述第一屏蔽膜粘结到所述第二屏蔽膜;其中: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所述覆盖部分之间的最大间距为D;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所述压紧部分之间的第一最小间距为d1;d1/D小于0.25;在所述导体组内的区域中以及相邻绝缘导体之间的区域中,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所述覆盖部分之间的第二最小间距为d2;d2/D大于0.33;并且长度为至少1米的每个导体组的阻抗在相同长度的所述导体组的平均阻抗的10%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29 US 61/564,5321.一种屏蔽电缆,包括: 至少六个导体组,其沿着所述电缆的长度延伸并沿着所述电缆的宽度彼此间隔开,每个导体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绝缘导体; 第一末端导体和第二末端导体,其分隔至少1.6cm的宽度距离; 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其设置在所述电缆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包括覆盖部分和压紧部分,所述覆盖部分和所述压紧部分被布置成使得在横截面中,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的所述覆盖部分结合起来基本上围绕每个导体组,并且所述第一屏蔽膜和第二屏蔽膜的所述压紧部分结合起来在每个导体组的每一侧形成所述电缆的压紧部分;以及 粘合剂层,其在所述电缆的所述压紧部分中将所述第一屏蔽膜粘结到所述第二屏蔽膜; 其中: 所述第一屏蔽膜和所述第二屏蔽膜的所述覆盖部分之间的最大间距为D ; 所述第一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格拉斯·B·贡德尔罗基·D·爱德华兹马克·M·莱塔格大卫·L·科尔代茨基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