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理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520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0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清理配电箱,元器件安装结构置于箱体内部,在元器件安装结构中,安装板背部设有多个电缆固定条,绝缘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通过孔和下通过孔;安装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箱体的顶板和底板可拆卸相连,多个导轨相互平行设置在安装板的正面;绝缘板顶端和底端均与安装板的背面相连,且绝缘板上的凸起与安装板背面形成容纳腔,而电缆固定条置于容纳腔内部;箱体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上进线孔和下进线孔,且上进线孔、上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而下进线孔、下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易清理配电箱采用背面走线方向进行走线,不仅可以避免误触,安全系数高,而且其方便清理,不易吸引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清理配电箱,元器件安装结构置于箱体内部,在元器件安装结构中,安装板背部设有多个电缆固定条,绝缘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通过孔和下通过孔;安装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箱体的顶板和底板可拆卸相连,多个导轨相互平行设置在安装板的正面;绝缘板顶端和底端均与安装板的背面相连,且绝缘板上的凸起与安装板背面形成容纳腔,而电缆固定条置于容纳腔内部;箱体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上进线孔和下进线孔,且上进线孔、上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而下进线孔、下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易清理配电箱采用背面走线方向进行走线,不仅可以避免误触,安全系数高,而且其方便清理,不易吸引灰尘。【专利说明】一种易清理配电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清理配电箱。
技术介绍
传统的配电箱均采用正面过线方式,导致箱体内外露线路很多,容易误触造成线路断开或者触电,安全系数低,同时采用正面走线的配电箱的清理也比较麻烦,另外,这种正面走线的配电箱产生的静电还容易吸引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配电箱的外露线路多、易误触造成线路断开或触电、安全系数低、清理麻烦且易吸引灰尘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易清理配电箱,该易清理配电箱采用背面走线方式进行走线,不仅可以避免误触,安全系数高,而且方便清理,不易吸引灰尘。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清理配电箱,包括箱体、箱门及元器件安装结构,元器件安装结构置于箱体内部,而箱门与箱体转动连接;元器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绝缘板和多个导轨;安装板背部设有多个截面呈U形的电缆固定条,且电缆固定条的顶臂和底臂均设有电缆穿过孔;绝缘板上设有与电缆固定条数量相同的凸起,且绝缘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通过孔和下通过孔;安装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箱体的顶板和底板可拆卸相连,多个导轨相互平行且可拆卸设置在安装板的正面,且相邻两个导轨之间设有绝缘垫板;绝缘板顶端和底端均与安装板的背面相连,且凸起与安装板背面形成容纳腔,而电缆固定条置于容纳腔内部;箱体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上进线孔和下进线孔,且上进线孔、上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而下进线孔、下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易清理配电箱中,元器件安装结构置于箱体内部,该元器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绝缘板和多个导轨;其中,绝缘板上设有凸起,安装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箱体的顶板和底板可拆卸相连,多个导轨相互平行且可拆卸设置在安装板的正面,绝缘板顶端和底端均与安装板的背面相连,且凸起与安装板背面形成容纳腔,导轨正面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而由凸起与安装板背面之间形成的容纳腔为背面走线提供了电缆容置空间,且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上进线孔、上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而下进线孔、下通过孔和电缆穿过孔依次连通,这样的设计为实现背面走线提供了可能。总之,本专利技术所述易清理配电箱能采用背面走线方式进行走线,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误触,安全系数高,而且方便清理,不会因静电吸引灰尘。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易清理配电箱中,上述安装板背部设有多个截面呈U形的电缆固定条,且电缆固定条的顶臂和底臂均设有电缆穿过孔,电缆固定条的设置有助于对背面走线的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松脱。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易清理配电箱中,相邻两个导轨之间设有绝缘垫板,绝缘垫板可以对安装后的导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使导轨的稳定性更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相邻两个导轨上安装的电子元器件起到绝缘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易清理配电箱的安全系数。 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箱体的顶板和底板分别设有顶安装槽和底安装槽,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卡设在顶安装槽和底安装槽中。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卡设在顶安装槽和底安装槽中的设计方便了安装板与箱体的安装。 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风扇和第一散热风扇。第一进风风扇和第一散热风扇的设置有助于对箱体内部进行散热,安全系数高。 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箱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二进风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同上所述,第二进风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的设置也有助于对箱体内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易清理配电箱的安全系数。 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进风风扇、第一散热风扇、第二进风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外侧均设有滤网。滤网的设置能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以保证第一进风风扇、第一散热风扇、第二进风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正常工作。 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进线孔、上通过孔、电缆穿过孔、下通过孔和下进线孔内均嵌设有保护套。保护套的设置能对穿设在上进线孔、上通过孔、电缆穿过孔、下通过孔和下进线孔内的电缆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电缆表面被划破或被切断,有助于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也有助于提高所述易清理配电箱的安全系数。 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箱体内设有报警装置。 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箱体内部还设有自动灭火装置、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自动灭火装置、传感器组件和报警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传感器组件的设置用于检测配电箱内部的温度、湿度、烟雾、电流或漏电流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温度、湿度、烟雾、电流或漏电流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如若检测到的温度、湿度、烟雾、电流或漏电流信号超过预设的阈值,则自动灭火装置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灭火,这样的设计也大大增强了所述易清理配电箱的安全系数。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易清理配电箱采用背面走线方向进行走线,不仅可以避免误触,安全系数高,而且其方便清理,不易吸引灰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易清理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元器件安装结构(导轨未显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4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8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电缆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为箱体,1.1为上进线孔,2为箱门,3为安装板,4为绝缘板,4.1为凸起,4.2为上通过孔,4.3为下通过孔,5为导轨,6为电缆固定条,6.1为电缆穿过孔,7为绝缘垫板,8为容纳腔,9为保护套,10为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一:一种易清理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门2及元器件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该元器件安装结构置于箱体I内部,而箱门2与箱体I转动连接。 上述元器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3、绝缘板4和多个导轨5 ;如图2所示,该安装板3背部设有多个截面呈U形的电缆固定条6,且如图5所示,该电缆固定条6的顶臂和底臂均设有电缆穿过孔6.1 ;如图2所示,该绝缘板4上设有与电缆固定条6数量相同的凸起4.1,且如图3和图4所示,该绝缘板4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通过孔4.2和下通过孔4.3。 上述箱体I的顶板和底板分别设有顶安装槽和底安装槽,又如图2所示,上述安装板3顶部和底部卡设在该顶安装槽和底安装槽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清理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门(2)及元器件安装结构,所述元器件安装结构置于所述箱体(1)内部,而所述箱门(2)与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元器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3)、绝缘板(4)和多个导轨(5);所述安装板(3)背部设有多个截面呈U形的电缆固定条(6),且所述电缆固定条(6)的顶臂和底臂均设有电缆穿过孔(6.1);所述绝缘板(4)上设有与所述电缆固定条(6)数量相同的凸起(4.1),且所述绝缘板(4)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通过孔(4.2)和下通过孔(4.3);所述安装板(3)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箱体(1)的顶板和底板可拆卸相连,所述多个导轨(5)相互平行且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的正面,且所述相邻两个导轨(5)之间设有绝缘垫板(7);所述绝缘板(4)顶端和底端均与所述安装板(3)的背面相连,且所述凸起(4.1)与安装板(3)背面形成容纳腔(8),而所述电缆固定条(6)置于所述容纳腔(8)内部;所述箱体(1)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上进线孔(1.1)和下进线孔,且所述上进线孔(1.1)、上通过孔(4.2)和电缆穿过孔(6.1)依次连通,而所述下进线孔、下通过孔(4.3)和电缆穿过孔(6.1)依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浩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