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提篮。它包括篮体和把手,所述篮体包括座椅、牵引带和牵引带锁扣,所述把手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座椅的两侧,所述牵引带位于所述座椅的靠背位置处,所述牵引带锁扣位于所述座椅的座凳位置处,所述牵引带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牵引带与所述牵引带锁扣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扶手上设有水平安全带引导槽,所述座椅的靠背后侧设有斜向安全带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婴儿提篮结构简单、能够将婴儿舒适地固定在提篮内,并能够将婴儿提篮牢固地紧固在汽车座位上,避免婴儿提篮滑落出安全带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篮,特别涉及一种婴儿提篮。技术背景现有的婴儿提篮包括篮体和把手,而篮体包括座椅、牵引带和牵引 带锁扣,把手可旋转安装在座椅的两侧,座椅包括靠背、座凳和扶手, 牵引带位于座椅的靠背位置处,牵引带锁扣位于座椅的座凳位置处,牵 引带与座椅连接,牵引带与牵引带锁扣扣接。使用时,解开牵引带与牵 引带锁扣,将婴儿放入座椅中,将牵引带与牵引带锁扣扣接后将婴儿固 定在座椅中,就可以将内有婴儿的提篮提到任何地方,也可以将内有婴 儿的提篮放置在汽车座位上再将安全带绕过提篮之后扣合即可。但是这 样的提篮虽然可以直接提来提去,也可以直接用安全带扣接在汽车座位 上,但是由于安全带只能是绕提篮的外周将提篮固定在座椅上,在汽车 运行过程中,由于汽车抖动,安全很带很容易滑动,造成安全带松动, 进而造成婴儿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婴儿提篮,该婴儿提篮能够保证安全带不 会松动,进而避免婴儿提篮滑落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一种婴儿提篮,包括篮体和把手,所述篮体包括座椅、 牵引带和牵引带锁扣,所述把手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座椅的两侧,所述牵 引带位于所述座椅的靠背位置处,所述牵引带锁扣位于所述座椅的座凳位置处,所述牵引带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牵引带与所述牵引带锁扣扣 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两侧扶手上设有水平安全带引导槽,所述 座椅的靠背后侧设有斜向安全带卡槽。本技术的婴儿提篮还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婴儿带牵引装置与一长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座椅上设有海绵制成的座位软盖。所述座椅上可拆卸设有遮阳罩。所述座椅的底部为弧形。所述牵引带上套设有牵引带软垫。所述牵引带锁扣下部设有锁扣软垫。所述把手两端通过两个旋转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座椅两侧连接。 所述座位软盖上设有坐垫。所述牵引带为左右两根,所述两根牵引带末端叠加后插入牵引带锁 扣中扣合。本技术的一种婴儿提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由于座椅的扶手上设有水平安全带引导槽,汽车上的水平安全带 从引导槽中穿过后与汽车上的安全扣扣接,将婴儿提篮牢固地固定在汽 车座位上,由于水平安全带引导槽阻止安全带滑脱,保证内有婴儿的婴 儿提篮固定比较牢固。2. 由于在座椅的靠背后侧设有斜向安全带卡槽,汽车的斜向安全带 穿过斜向安全带卡槽后与汽车安全扣扣接,将婴儿提篮固定,由于斜向 安全卡槽阻止安全带滑落,保证内有婴儿的婴儿提篮固定比较牢固,避 免发生因固定不牢固而形成提篮滑落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l 本技术婴儿提篮示意图图2 本技术婴儿提篮把手旋转位置示意图图3 本技术婴儿提篮安全带固定方式一示意图图4 本技术婴儿提篮安全带固定方式二示意图图5 本技术婴儿提篮牵引带末端组合示意图图6 本技术婴儿提篮牵引带与牵引带锁扣扣合示意图图7 本技术婴儿提篮坐垫安装示意图1…篮体 2…把手 11…座椅 12…牵引带15…牵引带锁扣 111…靠背 112…座凳 113…扶手114…座位软盖 115…坐垫 117…遮阳罩121…牵引带软垫 122…锁扣软垫 16…水平安全带引导槽17…斜向安全带卡槽 18…扣夹 19…旋转调节装置20…旋转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婴儿提篮,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篮体1和把手2, 篮体l包括座椅ll、牵引带12和牵引带锁扣15,座椅ll包括靠背lll、座 凳112和扶手13,提篮把手2可旋转安装于座椅11的两侧,牵引带12位于 座椅ll的靠背lll位置处,牵引带锁扣15位于座椅11的座凳112位置处, 牵引带12与座椅11连接,牵引带12与牵引带锁扣15扣接,座椅ll的扶手 13上设有水平安全带引导槽16,座椅ll的靠背lll后侧设有斜向安全带卡 槽17。使用时,将把手2旋转至水平位置,将婴儿放入座椅ll中的座垫上, 使婴儿的屁股位置坐于座凳112上,婴儿的后背倚靠在座椅ll的靠背lll 上,将牵引带12与牵引带锁扣15扣接将婴儿固定在座椅11内,进而将婴 儿固定在婴儿提篮内,再将把手2旋转至垂直位置就可以将提篮提起,放 置在汽车的座椅ll上,参考图3和图4,拉出安全带使水平安全带通过位于座椅11扶手13上的水平安全带引导槽16,斜向安全带通过座椅ll靠背111后的斜向安全带卡槽17后将安全带与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扣扣合,将 婴儿提篮牢固地固定在汽车座位上。水平安全带可以如图3所示的穿过一 边设置的水平安全带引导槽16,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水平安全带穿过左 右两个水平安全带引导槽16进行固定。由于有水平安全带引导槽16和斜 向安全带卡槽17的存在,使得水平安全带和斜向安全带在汽车行使过程 中不会滑脱或滑落,保证安全带紧紧固定婴儿提篮在汽车的座位上,避 免出现婴儿提篮滑出安全带后掉出座位,进而使婴儿受伤的情况出现。 另外,参考图l、图5和图6,牵引带12为左右两根,牵引带12的头端位于 座椅11的座凳112下方,牵引带12从婴儿提篮的座椅11的底部穿过并分为 两根分别从婴儿的左右肩部以上的位置延伸至婴儿腰部以下的位置处, 两个牵引带12的末端的扣夹18重叠后再插入牵引带锁扣15扣合,将婴儿固定在座椅ll内。本技术的婴儿提篮,可以是在婴儿带牵引装置上连接一长度调 节装置。这样的长度调节装置可以是像书包带调节器,也可以是牵引带 12通过一个卡夹,紧抽牵引带12拉出部分牵引带12后牵引带12由于卡夹 的作用不能退回,即缩短牵引带12的长度。需要放长牵引带12时,向下 压卡夹抬起的一端,使得卡住牵引带12的一端抬起,调整牵引带12至合 适的长度后放下卡夹,卡夹将牵引带12固定。这样就可以实现根据婴儿 的大小调节牵引带12的长度,使固定的婴儿既不会因牵引带12太短而太 紧固定在座椅ll内,也不会因牵引带12太长而使婴儿固定不牢固,婴儿 可以爬出婴儿提篮,造成危险。本技术的婴儿提篮,请参考图l、图3和图4,还可以是在座椅ll 上设置座位软盖114,座位软盖114覆盖座椅11上与婴儿接触的位置。座 位软盖114可以是海绵制成的,也可以是用棉花制成的,凡是能构使婴儿 舒适的柔软材质均可制造座位软盖114。这样的座位软盖114使得婴儿固定后身体接触的部位均是柔软的软盖,比较舒适,婴儿才会比较舒服。参考图1和图7,在座位软盖114上还可以设置坐垫115。坐垫115是可以更 换的,保证婴儿在尿湿后直接更换坐垫115即可,而且坐垫115可以进一 步扩大婴儿提篮的适用范围。当婴儿太小时相对于整体相对较大的婴儿 提篮,垫入的坐垫115可以使牵引带12固定更小的婴儿。参考图l,在座 椅11上还设有遮阳罩117,遮阳罩117的作用是遮挡阳关和风沙。遮阳罩 117可以是现在婴儿车上普遍使用的遮阳罩117,也可以是使用遮阳伞材 料制成的斗篷。当阳光很强时或风沙很大时,拉下遮阳罩117,避免婴儿 受到强光照射或风沙侵害。参考图l,还可以是在牵引带12与婴儿接触的 位置处套设一牵引带软垫121,避免由于牵引带12固定婴儿后,婴儿移动 时勒紧造成婴儿身体的疼痛。还可以如图1所示的在牵引带锁扣15下部设 置锁扣软垫122,锁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提篮,包括篮体和把手,所述篮体包括座椅、牵引带和牵引带锁扣,所述把手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座椅的两侧,所述牵引带位于所述座椅的靠背位置处,所述牵引带锁扣位于所述座椅的座凳位置处,所述牵引带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牵引带与所述牵引带锁扣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扶手上设有水平安全带引导槽,所述座椅的靠背后侧设有斜向安全带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军夫,
申请(专利权)人:滕军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