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扫描方法及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264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扫描方法,用于驱动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公共电极,多条触控感应电极,所述多条公共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栅极线延伸方向平行且在宽度方向上至少与一条所述栅极线有交叠,所述多条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扫描方法包括: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显示扫描信号,执行显示扫描;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执行触控扫描;所述触控扫描和显示扫描不同时发生在交叠的触控驱动电极和栅极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扫描方法,可以避免显示扫描与触控扫描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扫描方法,用于驱动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公共电极,多条触控感应电极,所述多条公共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栅极线延伸方向平行且在宽度方向上至少与一条所述栅极线有交叠,所述多条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扫描方法包括: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显示扫描信号,执行显示扫描;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执行触控扫描;所述触控扫描和显示扫描不同时发生在交叠的触控驱动电极和栅极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扫描方法,可以避免显示扫描与触控扫描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专利说明】一种触控扫描方法及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扫描方法及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的人机交互操作。常用的触控显示技术,从结构上可以分为Oncell、Incell、Hybrid。为了减小触控显示屏的厚度,触控电极层可能与其他膜层复用,如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驱动1C,多条栅极线1、多条公共电极2、多条触控感应电极(RX)3,复用公共电极2为触控驱动电极(TX)。通常情况下,由若干个驱动IC分别为面板提供显示驱动信号和触控信号,图1仅为示意图。一般情况下,公共电极的宽度覆盖若干条栅极线,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S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其包括子像素4,公共电极2的宽度覆盖四条栅极线I。在功能膜层的复用时,显示功能与触控功能会存在互相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性能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扫描方法,用于驱动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公共电极,多条触控感应电极,所述多条栅极线与所述多条公共电极位于不同层,所述多条公共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栅极线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多条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扫描方法包括: 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显示扫描信号,执行显示扫描; 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执行触控扫描; 所述触控扫描和显示扫描不同时发生在交叠的触控驱动电极和栅极线。 优选的,当显示扫描执行到某一行栅极线时,与此行栅极线没有交叠的触控驱动电极中某一条触控驱动电极执行触控扫描,或者所有的触控驱动电极停止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执行噪音扫描。 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公共电极,多条触控感应电极,栅极驱动单元,触控驱动单元,所述多条公共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栅极线延伸方向平行且在宽度方向上至少与一条所述栅极线有交叠,所述多条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其中, 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用于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显示扫描信号;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用于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或者检测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信号; 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和所述触控驱动单元不同时向交叠的栅极线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显示扫描信号和触控扫描信号。 优选的,当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给某行栅极线提供显示扫描信号时,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向不与此行栅极线交叠的触控驱动电极中某一条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或者触控驱动单元不提供触控扫描信号,而只检测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信号。 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触控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扫描方法及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避免显示扫描与触控扫描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常规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部分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3A为另一种常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常规的驱动时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扫描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时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扫描方法,适用于触控扫描与显示扫描存在互相干扰的触控显示面板,尤其适用于触控功能层与显示功能层有复用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其中复用公共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因此当显示扫描时,驱动IC需要给公共电极提供显示所需的公共电极信号Vcom ;当触控扫描时,驱动IC需要给公共电极提供触控所需的驱动信号,同时驱动IC检测触控感应电极RX的信号,以判断是否有触控动作发生,也即触控扫描指的是给触控驱动电极输入扫描信号,检测触控感应电极的信号变化。优选的,显示扫描与触控扫描分时执行。另外,通常情况下,在执行触控扫描之前或者在所有触控驱动电极完成触控扫描之后,驱动IC会执行噪音(Noise)扫描,也即在触控驱动电极没有输入扫描信号时,检测触控感应电极的信号。触控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此时检测信号没有变化,否则需要调节触控信号阈值,初始化触控系统。一次噪音扫描的时间比扫描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的时间要长。通常,一次噪音扫描与所有触控驱动电极的触控扫描构成一个触控扫描周期,常用的显示频率为60HZ,触控频率为120HZ,也即一帧显示中,需要完成两个触控扫描周期。优选的,噪音扫描与显不扫描也分时执行。 上述面板结构的驱动时序,一般是把栅极线分为若干组,一组包含m根gate,扫描一组栅极线后,进行触控驱动电极TX的扫描,通常栅极线扫描的方向与触控驱动电极TX的扫描方向是相反进行的,例如栅极线由上至下扫描,则触控驱动电极TX由下至上扫描。当完成所有触控电极TX扫描之后,会进行一次Noise扫描(Nosie扫描指在不给触控驱动电极TX施加扫描信号的情况下,检测触控感应电极RX的信号),或者在触控驱动电极TX开始扫描之前,进行一次Noise扫描。在进行顺序扫描时,当栅极线扫描的位置和触控驱动电极TX扫描的位置发生重叠时,也即触控驱动电极TX覆盖的某一行栅极线发生开启/关闭动作,此时,栅极线的扫描动作会对重叠的触控驱动电极产生噪音信号干扰,使得触控检测结果不精准,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降低,不能实现高触控的要求应用,如手套、防水等。 图3B所示为触控显示面板常规的驱动时序图,图3B对应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3A所示,图3A仅是为了说明常规驱动时序列举的一个简单例子,此面板有16行栅极线,一条触控驱动电极覆盖四条栅极线,触控扫描的频率与显示扫描频率相同,均为60HZ。通常情况下,噪音扫描时间为单个触控驱动电极的扫描时间的若干倍,假设噪音扫描时间等效为四倍单条触控驱动电极的扫描时间。如图3A所示,在一帧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触控扫描方法及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扫描方法,用于驱动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公共电极,多条触控感应电极,所述多条公共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栅极线延伸方向平行且在宽度方向上至少与一条所述栅极线有交叠,所述多条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扫描方法包括: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显示扫描信号,执行显示扫描;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执行触控扫描;所述触控扫描和显示扫描不同时发生在交叠的触控驱动电极和栅极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温琳王丽花袁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