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655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药物中的用途。该中药制剂是由柏子仁、柴胡、巴戟天、大黄、牡蛎、牡丹皮、丹参、茯苓、山药、泽泻、赤芍、赤小豆、夏枯草、桃仁、海藻、玄参等中药材通过现代制药技术加工而成的。该中药制剂在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方面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标本兼治、调治结合等技术优势,并且其制备工艺成本低、药效稳定、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该中药制剂是由柏子仁、柴胡、巴戟天、大黄、牡蛎、牡丹皮、丹参、茯苓、山药、泽泻、赤芍、赤小豆、夏枯草、桃仁、海藻、玄参等中药材通过现代制药技术加工而成的。该中药制剂在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方面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标本兼治、调治结合等技术优势,并且其制备工艺成本低、药效稳定、易于推广应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属于 中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男性患者50岁以下中占首位。1995年 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 炎,I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II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 疼痛综合征,IV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 前列腺肥大即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BPH)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全 球人口老年化发病日渐增多。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但有增生病变时不一定有 临床症状。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为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 目前,在现代医学领域,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多采用化学药物和手术的方法,治疗效 果差,创伤大,特别是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危害都很大。在我国传统中医对前列腺 增生早有认识。前列腺增生属中医"癃闭"范畴。此病多发于老年人,中青年人亦有发生。 证见小便不通或不利。若伴见头脑晕胀、口渴、呼吸急促、心烦、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脉弦 数,多为三焦火盛;咽干烦渴,呼吸急促,苔黄、脉数者,多属肺热气皇。实证治宜清湿热,散 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同时,还要根据 病因病机,病变在肺在脾在肾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晶。此外,尚可根 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用开提肺气法,开上以通下,即所谓"提壶揭盖"之法治疗。 前列腺炎中医属于"精浊"范畴,其病理因素大抵为湿热瘀血阻滞精室,久病则"肾 气亏虚、中气虚弱",在病理过程的演变中多夹有肝郁,情志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 作用。所以后期慢性前列腺炎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反之,一些原发性的性功能障碍,长 期压抑,排泄不畅,又成为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因素。故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重 视心理疏导,才能相得益彰。药物治疗应注意振萎疏肝与补肾益精、清热利湿的配合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药 物中的用途,开发一种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中药制剂,并且该中药要能利用现代制 药技术制成方便易用的成品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从自身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出发,依据中药配伍规 律,结合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重新配伍药材,并通过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和调整,最终专利技术 一个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有显著治疗效果的中药组方,该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 柏子仁8-22份、柴胡7-19份、巴戟天6-18份、大黄5-17份、牡蛎14-33份、牡丹皮8-22 份、丹参6-18份、获茶10-24份、山药8_20份、泽泻9_23份、赤巧7_21份、赤小? 7_19份、 夏枯草6-20份、桃仁9-23份、海藻5-19份、玄参5-15份。 从临床实践过程中筛选出的具有最佳治疗效果的3个组方配比为: 配比1 :柏子仁15份、柴胡13份、巴戟天12份、大黄11份、牡蛎25份、牡丹皮15份、 丹参12份、茯苓17份、山药14份、泽泻16份、赤芍14份、赤小豆13份、夏枯草13份、桃仁 16份、海藻12份、玄参10份。 配比2 :柏子仁17份、柴胡14份、巴戟天13份、大黄10份、牡蛎27份、牡丹皮14 份、丹参11份、茯苓15份、山药13份、泽泻15份、赤芍15份、赤小豆15份、夏枯草11份、 桃仁17份、海藻13份、玄参11份。 配比3 :柏子仁16份、柴胡15份、巴戟天15份、大黄12份、牡蛎26份、牡丹皮16 份、丹参11份、茯苓18份、山药13份、泽泻15份、赤芍13份、赤小豆14份、夏枯草14份、 桃仁14份、海藻13份、玄参11份。 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各味中药材,备用; (2) 、将柏子仁、巴戟天、大黄、牡蛎、丹参、赤芍、桃仁分别磨碎,过40目筛,用65-85°C 的2-6倍重量的石油醚,在75-85°C回流脱脂2-4h,药渣以8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 取液浓缩成65-70°C下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稠膏,备用; (3) 、把柴胡、牡丹皮、茯苓、山药、泽泻、赤小豆、夏枯草、海藻、玄参分别粉碎,混合,力口 药材7-11倍重量的纯化水,在功率为320-380W,温度为65°C条件下微波提取3次,每次 20-50分钟,过滤,把3次滤液混合,浓缩滤液得到在50-65°C下相对密度为1. 10-1. 15的浓 缩液; (4) 、将浓缩液加等体积的乙醇使其沉淀,充分搅拌,离心,取上清液减压蒸馏除去乙 醇,并浓缩成65-70°C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与(2)步骤所得的稠膏合并,力口 0. 3-0. 6倍总稠膏重量的糊精,搅拌,在65-75°C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过80目 筛,即为中药原料粉,备用; (5) 、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片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剂型,即为成品。 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所用原料的来源和性质特点: 柏子仁: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用于虚烦不眠,心悸怔忡,肠燥使秘。 柴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和 解表里,疏肝,升阳。 巴戟天: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 经;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大黄:本品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 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牡蛎: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味咸,性微寒; 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牡丹皮: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清 热凉血,活血化瘀。 丹参: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 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 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莖。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泽泻: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清 湿热。 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 血,散瘀止痛。 赤小豆: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味酸、甘,性平;归心、小肠 经;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夏枯草: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柏子仁8‑22份、柴胡7‑19份、巴戟天6‑18份、大黄5‑17份、牡蛎14‑33份、牡丹皮8‑22份、丹参6‑18份、茯苓10‑24份、山药8‑20份、泽泻9‑23份、赤芍7‑21份、赤小豆7‑19份、夏枯草6‑20份、桃仁9‑23份、海藻5‑19份、玄参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凤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