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4891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板,底部设有下底板;柱状壳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柱状壳体内上部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与柱状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区,第一过滤网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一,第一过滤区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从柱状壳体的侧壁露出;第一过滤网下部设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柱状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区,第二过滤网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二,滤渣出口管一设于滤渣出口管二内,第二过滤区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装置包含粗过滤区和精过滤区,可实现不同用户对水质净化的需求,具有雨水收集与回用一体化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板,底部设有下底板;柱状壳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柱状壳体内上部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与柱状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区,第一过滤网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一,第一过滤区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从柱状壳体的侧壁露出;第一过滤网下部设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柱状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区,第二过滤网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二,滤渣出口管一设于滤渣出口管二内,第二过滤区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装置包含粗过滤区和精过滤区,可实现不同用户对水质净化的需求,具有雨水收集与回用一体化功能。【专利说明】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的装置,属于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农业和生活供水需求不断升级,人类正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体恶化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威胁,水危机已成为全球化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水资源居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2400-2500m3,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的平均水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很多城市处于缺水状态,而雨水作为一种长期稳定存在的非传统水源,就近易得,易于处理,数量巨大。雨水的利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防治城市洪涝灾害,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且对水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雨水作为资源不仅可用于生活与工业生产,还可作为小区绿化、灌溉、清洁及补充地下水,发挥多种生态环境效益。因此,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就显的特别重要。以色列雨水资源化利用非常有成效“几乎每一滴雨水都被用各种各样的集雨器具积存起来”,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回补地下水和用于农业灌溉。日本是在城市中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所集蓄的雨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草坪,也用于消防和发生灾害时应急使用。而且日本目前已拥有利用雨水设施的建筑物100多座,屋顶集水面积20多万km2。 目前市场上也陆续出现了各种雨水收集装置,例如德国崴西(离心式)雨水过滤器,但是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要么没有过滤装置,要么仅仅设置单一的过滤器,过滤精度不够,也不能够实现雨水的分级过滤和不同用户对水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雨水收集器无法实现对雨水的分级过滤及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板,底部设有下底板;上盖板上设有与柱状壳体内部连通的气压平衡管;柱状壳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圆形切向进料口 ;柱状壳体内上部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与柱状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区,第一过滤网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一,第一过滤区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从柱状壳体的侧壁露出;第一过滤网下部设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柱状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区,第二过滤网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二,滤渣出口管一设于滤渣出口管二内,第二过滤区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柱状壳体顶部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进料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设有加药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端部设有高效混合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口上设有出水口阀门一;第二出水口上设有出水口阀门二。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区与柱状壳体底部之间设有过滤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介质为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网孔的直径为0.4mm;所述第二过滤网网孔的直径为0.28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区与第二过滤区的体积比为1:1。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滤渣出口管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装置包含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可实现不同用户对水质净化的需求,具有雨水收集与回用一体化功能。 本专利技术由于充分结合了水力旋流器快速分离和二次分离的特点,与传统的雨水收集器比具有以下优点: I)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雨水回收的过程除优化出水水质投加药剂外,几乎没有维护费用; 2)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自动保持清洁无需人工清理,雨水的收集过程也不耗能,是一种绿色环保装置; 3)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可以让0.4mm以上的颗粒、杂物、树叶和昆虫等利用雨水直接冲入杂质出口管; 4)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气压平衡管,气压平衡管平衡内部气压,保证旋流稳定进行; 5)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双向圆形切向进料口,双向旋流进料使得进水均匀; 6)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双层过滤,孔径不同,可实现用户对不同水质的要求; 7)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第二过滤区并填充活性炭过滤介质,活性炭过滤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溶解性有机物,优化出水水质; 8)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出水开关,通过开关可控制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的出水量; 9)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加药口,加药处理调节pH值使出水达到回用要求; 10)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设置了高效混合器,高效混合器使得所加药剂能够迅速与水充分混合提高反应速率,稳定出水水质; 1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收集装置高度集成,占地面积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包括柱状壳体7,柱状壳体7的顶部与上盖板9的外缘连接,底部与下底板I的外缘连接。上盖板9上设有与柱状壳体7内部连通的气压平衡管8 ;柱状壳体7的顶部设有圆形切向进料口 10 ;柱状壳体7顶部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圆形切向进料口 10。柱状壳体7内上部设有第一过滤网11,第一过滤网11与柱状壳体7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区I,第一过滤网11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一14,第一过滤区I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 13,第一出水口 13从柱状壳体7的侧壁露出;第一过滤网11下部设有第二过滤网6,第二过滤网6与第一过滤网11、柱状壳体7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区II,第二过滤网6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二 16,滤渣出口管一 14设于滤渣出口管二16内,第二过滤区II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 2。如图2所示,双向进料能够使得进料更加均匀促进旋流有效进行,进料口 10分别连接上盖板9和柱状壳体7。第一出水口 13上设有出水口阀门一 12;第二出水口 2上设有出水口阀门二 5。第二出水口 2依次连接加药管 4、高效混合器3。第二过滤区II与柱状壳体7底部之间设有过滤介质15。过滤介质15采用活性炭。第一过滤网11网孔的直径为0.4mm ;所述第二过滤网6网孔的直径为0.28mm。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壳体(7),柱状壳体(7)的顶部设有上盖板(9),底部设有下底板(1);上盖板(9)上设有与柱状壳体(7)内部连通的气压平衡管(8);柱状壳体(7)的顶部设有圆形切向进料口(10);柱状壳体(7)内上部设有第一过滤网(11),第一过滤网(11)与柱状壳体(7)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区(I),第一过滤网(11)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一(14),第一过滤区(I)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3),第一出水口(13)从柱状壳体(7)的侧壁露出;第一过滤网(11)下部设有第二过滤网(6),第二过滤网(6)与第一过滤网(11)、柱状壳体(7)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区(II),第二过滤网(6)底部连接滤渣出口管二(16),滤渣出口管一(14)设于滤渣出口管二(16)内,第二过滤区(II)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光胡涛徐正启李岗戴若彬张剑向心怡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