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巧玲专利>正文

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403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包括布袋结构、温控装置和直流电源,所述布袋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布袋、第二层布袋和第三层布袋,所述第二层布袋内安装有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温控装置连接,所述温控装置与直流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直流电源将低压直流电送往温控装置,由温控装置通过控制是否供电来控制布袋结构内中药的温度,以实现对两个中药包内中药的加热,具有温度可控和保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包括布袋结构、温控装置和直流电源,所述布袋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布袋、第二层布袋和第三层布袋,所述第二层布袋内安装有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温控装置连接,所述温控装置与直流电源连接。本技术采用直流电源将低压直流电送往温控装置,由温控装置通过控制是否供电来控制布袋结构内中药的温度,以实现对两个中药包内中药的加热,具有温度可控和保温的优点。【专利说明】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热奄包,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热奄包,如:四子散、吴茱萸等,多数采用微波炉加热药物颗粒后,装入布袋内再给患者热敷。 其存在以下不足:1、温度不可控,往往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温度过高可能出现烫伤,而温度过低则达不到治疗目的;2、传统方法加热中药热奄包,在热奄包的使用过程中,药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降温(冬天尤其明显),则不能保证足够的治疗时间。 因此,有必要设计对现有的中药热奄包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该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可以实现温度加热的可控和保温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包括布袋结构、温控装置和直流电源,所述布袋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布袋、第二层布袋和第三层布袋,所述第二层布袋内安装有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温控装置连接,所述温控装置与直流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的上端两侧设有用于插入第一层布袋内的两个第一侧支撑片,所述发热片的下端两侧设有用于插入第三层布袋内的两个第二侧支撑片。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的端部设有连接插孔,所述第二层布袋的端部设有与连接插孔对应的开口,所述温控装置通过导线与发热片端部的连接插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采用直流电源将低压直流电送往温控装置,由温控装置通过控制是否供电来控制布袋结构内中药的温度,以实现对两个中药包内中药的加热,具有温度可控和保温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所述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中布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布袋结构,2、温控装置,3、直流电源,4、第一层布袋,5、第二层布袋,6、第三层布袋,7、中药包,8、发热片,9、第一侧支撑片,10、连接插孔,11、第二侧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包括布袋结构1、温控装置2和直流电源3,其中的布袋结构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布袋4、第二层布袋5和第三层布袋6,第一层布袋4和第三层布袋6内均填充有中药包7,第二层布袋5内安装有发热片8,发热片8与温控装置2连接,温控装置2与直流电源3连接。 本技术中的布袋结构1整体尺寸设计为30(31^20(^(高度#宽度),将发热片8的厚度设计为0.5挪,直流电源3可向温控装置2提供12乂直流电源,通过温控装置2即可控制发热片8的发热温度,一般的,设置范围值在55?651:内,当设定完成后,温控装置2在203内控制发热片8发热,发热片8实现对第一层布袋4和第三层布袋6内的中药包7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温控装置2切断对发热片8供电,发热片停止发热,即可使热奄包达到恒温。 为了便于将第一层布袋4和第三层布袋6内的中药包7稳定,本技术在发热片8的上端两侧设有用于插入第一层布袋4内的两个第一侧支撑片9,在发热片8的下端两侧设有用于插入第三层布袋6内的两个第二侧支撑片11,一方面第一侧支撑片9和第二侧支撑片11可实现对中药包7的包裹,使中药包7在结构上更加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第一侧支撑片9和第二侧支撑片11也可实现对中药包7的加热,使中药包7的加热更快。 具体的,本技术中的发热片8的端部设有连接插孔10,第二层布袋5的端部设有与连接插孔10对应的开口,温控装置2通过导线与发热片8端部的连接插孔10连接。以实现温控装置2对发热片8进行加热。 作为优选,本技术中的中药包7可以为所有的中药热奄包,例如:四子散、吴茱萸等。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结构(I)、温控装置(2)和直流电源(3),所述布袋结构(I)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布袋(4)、第二层布袋(5)和第三层布袋¢),所述第二层布袋(5)内安装有发热片(8),所述发热片(8)与温控装置(2)连接,所述温控装置(2)与直流电源(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8)的上端两侧设有用于插入第一层布袋(4)内的两个第一侧支撑片(9),所述发热片(8)的下端两侧设有用于插入第三层布袋(6)内的两个第二侧支撑片(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8)的端部设有连接插孔(10),所述第二层布袋(5)的端部设有与连接插孔(10)对应的开口,所述温控装置⑵通过导线与发热片⑶端部的连接插孔(10)连接。【文档编号】A61F7/08GK204233279SQ201420694349【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专利技术者】吴巧玲, 黄燕平 申请人:吴巧玲, 黄燕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中药热奄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结构(1)、温控装置(2)和直流电源(3),所述布袋结构(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布袋(4)、第二层布袋(5)和第三层布袋(6),所述第二层布袋(5)内安装有发热片(8),所述发热片(8)与温控装置(2)连接,所述温控装置(2)与直流电源(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巧玲黄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吴巧玲黄燕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