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202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游戏床,包括上围框、用于支撑上围框的底撑架、用于将游戏床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上围框包括第一围框与第二围框,底撑架包括第一撑架与第二撑架,当游戏床折叠时,将同一侧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相对旋转地靠拢并使得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而实现游戏床的一次折叠后,再同一侧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同步地向内翻转而与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后实现完全折叠。折叠后的游戏床上各杆件紧密地靠拢在一起,结构非常紧凑,其折叠操作简单方便,折叠后的游戏床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易于携带与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 儿童游戏床,包括上围框、用于支撑上围框的底撑架、用于将游戏床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上围框包括第一围框与第二围框,底撑架包括第一撑架与第二撑架,当游戏床折叠时,将同一侧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相对旋转地靠拢并使得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而实现游戏床的一次折叠后,再同一侧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同步地向内翻转而与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后实现完全折叠。折叠后的游戏床上各杆件紧密地靠拢在一起,结构非常紧凑,其折叠操作简单方便,折叠后的游戏床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易于携带与存放。【专利说明】 儿童游戏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游戏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儿童游戏床通常包括上围框和用于支撑该上围框的底撑架,上围框包括相转动连接而可围设形成矩形的左围框与右围框,底撑架包括上部相转动连接的左撑架与右撑架。该游戏床在展开时,左撑架与右撑架的下部相对展开而支撑于地面,左围框与右围框相对展开而围设呈矩形;该游戏床在折叠时,左撑架、右撑架、左围框及右围框均相互靠拢,折叠后的体积较大,仍然不便于携带与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杆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且折叠后体积较小的儿童游戏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游戏床,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所述游戏床包括上围框、用于支撑所述上围框的底撑架、用于将所述游戏床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上围框包括第一围框与第二围框,所述底撑架包括第一撑架与第二撑架,所述第一围框包括第一围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围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围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一侧杆;所述第二围框包括第二围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围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二围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二侧杆;所述第一撑架包括第一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撑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撑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撑架包括第二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撑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二撑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二支杆;所述游戏床的同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杆、所述第二侧杆、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相转动连接, 当所述游戏床折叠时,同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相对旋转地靠拢并使得所述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而实现游戏床的一次折叠后,位于所述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分别向内翻转相互靠拢后实现完全折叠。 优选地,所述游戏床的同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杆与所述第一围杆通过第一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第二侧杆与所述第二围杆通过第二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杆通过第三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杆通过第四轴相枢轴连接,当所述游戏床经一次折叠后,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侧杆及第二侧杆相互靠拢,所述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及第四轴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 优选地,所述游戏床展开时,所述第一围杆、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杆、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杆、所述第二围杆、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杆、另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杆沿周向依次围设呈封闭状。 进一步地,所述游戏床在一次折叠时,所述第一撑架与第二撑架相互靠拢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相互靠拢,所述第一围框与第二围框分别向下翻转而使得所述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分别收拢在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分别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包括下部与所述第一撑杆相枢轴连接的第一下支杆、可伸缩地设于所述第一下支杆上部的第一上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下部与所述第二撑杆相枢轴连接的第二下支杆、可伸缩地设于所述第二下支杆上部的第二上支杆;所述第一上支杆的上端、所述第二上支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相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侧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杆的上端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通过转接轴相转动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之间用于将四者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均呈圆盘状。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接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的轴心线共线延伸。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上均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偏离所述转接轴,所述锁定机构为穿设在所有所述销孔中的销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儿童游戏床,其包括一端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围框、第二围框、第一撑架及第二撑架,当游戏床折叠时,将同一侧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相对旋转地靠拢并使得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而实现游戏床的一次折叠后,再同一侧的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同步地向内翻转而与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后实现游戏床的完全折叠。折叠后的游戏床上各杆件紧密地靠拢在一起,结构非常紧凑,其折叠操作简单方便,折叠后的游戏床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易于携带与存放。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儿童游戏床处于展开状态一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技术的儿童游戏床处于展开状态二下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技术的儿童游戏床一次折叠后的立体图; 附图4为本技术的儿童游戏床二次折叠原理示意图; 附图5为本技术的儿童游戏床完全折叠后的立体图; 其中:1、第一围框;11、第一围杆;12、第一侧杆;13、第一轴;14、第一连接部;15、第一转接件; 2、第二围框;21、第二围杆;22、第二侧杆;23、第二轴;24、第二连接部;25、第二转接件; 3、第一撑架;31、第一撑杆;32、第一支杆;32a、第一下支杆;32b、第一上支杆;33、第三轴;34、第三连接部;35、第三转接件; 4、第二撑架;41、第二撑杆;42、第二支杆;42a、第二下支杆;42b、第二上支杆;43、第四轴;44、第四连接部;45、第四转接件; 5、转接轴;6、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儿童游戏床,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该游戏床包括上围框和用于支撑上围框的底撑架,以及用于将该游戏床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 上围框包括第一围框I和第二围框2,第一围框I包括第一围杆11、分别位于第一围杆11两侧且一端通过第一轴13与第一围杆11相枢轴连接的第一侧杆12,第一侧杆1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4;第二围框2包括第二围杆21、分别位于第二围杆21两侧且一端通过第二轴23与第二围杆21相枢轴连接的第二侧杆22,第二侧杆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24。 底撑架包括第一撑架3与第二撑架4,第一撑架3包括第一撑杆31、分别位于第一撑杆31两侧且下端通过第三轴33与第一撑杆31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游戏床,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所述游戏床包括上围框、用于支撑所述上围框的底撑架、用于将所述游戏床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上围框包括第一围框与第二围框,所述底撑架包括第一撑架与第二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框包括第一围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围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围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一侧杆;所述第二围框包括第二围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围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二围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二侧杆;所述第一撑架包括第一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撑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撑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撑架包括第二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撑杆两侧且与所述第二撑杆相枢轴连接的两根第二支杆;所述游戏床的同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杆、所述第二侧杆、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相转动连接,当所述游戏床折叠时,同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相对旋转地靠拢并使得所述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相互靠拢而实现游戏床的一次折叠后,位于所述第一围杆、第二围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分别向内翻转相互靠拢后实现完全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兴隆郭剑钊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