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工人多功能自救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037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下工人多功能自救服,所述井下多功能自救服主体由全棉帆布编织成的马甲服形状,主体胸前两侧的衣襟通过襟扣带连接,主体胸前与背部之间通过腋下扣带连接;主体胸前一侧的衣襟上设置有两个外带拉链和内带卡位的第一口袋、第二口袋,另一侧衣襟上设置有第三口袋、第四口袋;所述的第一口袋内放置创口贴、绑带;第二口袋内放置装水装置,第三口袋内放置压缩饼干、口哨、便签纸和笔;第四口袋内放置有悬浮简易呼吸装置、微型防水手电筒;主体背部设置一个带特制卡位的第五口袋放置隔离式自救器,第五口袋表面粘贴或喷涂黄色反光字体。本方案的功能齐全,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工人多功能自救服,所述井下多功能自救服主体由全棉帆布编织成的马甲服形状,主体胸前两侧的衣襟通过襟扣带连接,主体胸前与背部之间通过腋下扣带连接;主体胸前一侧的衣襟上设置有两个外带拉链和内带卡位的第一口袋、第二口袋,另一侧衣襟上设置有第三口袋、第四口袋;所述的第一口袋内放置创口贴、绑带;第二口袋内放置装水装置,第三口袋内放置压缩饼干、口哨、便签纸和笔;第四口袋内放置有悬浮简易呼吸装置、微型防水手电筒;主体背部设置一个带特制卡位的第五口袋放置隔离式自救器,第五口袋表面粘贴或喷涂黄色反光字体。本方案的功能齐全,使用效果好。【专利说明】一种井下工人多功能自救服
本技术涉及煤矿安保,主要是指一种井下工人多功能自救服。
技术介绍
随着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煤矿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之首。 煤矿井下生产活动是在狭小受限的空间进行的,采掘作业、运输作业或其他活动都可能存在砸、扎、磕、碰、刺等危险因素。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高能量积聚场所和设施、设备、作业人员集中,一旦能量失控,容易发生重大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这些事故可能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火灾事故、突水或透水事故、片帮冒顶事故、地压灾害事故、中毒事故、窒息事故、机电事故及其他事故。 由于矿井生产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受灾人员的逃生和救援人员的进入,都受到空间和场所的限制,使得应急救援十分困难,并容易发生连续性事故。因此,井下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认真学习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在这里一定要强调的是,学好这些安全知识,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就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否则,你或将付出血的代价。每个工人要懂得煤矿灾害事故的类型、发生原因、危害程度,以及避灾待救、自救互救的方法。如遇到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时,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自救;然后是互救,即在有效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妥善救护其他受伤人员。对于受灾人员自己,投入事故抢救的原则是,有效自救、再救人、后救灾,一切以人为本。在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时,应选择有利路线,撤离灾区。当遇到冒顶、积水、火灾等造成阻塞无法撤离时,或是使用随身携带的自救装备也无法到达安全地点时,应该迅速进入预设的避难硐室或就近比较安全的地点。 熟练掌握自救和互救技术,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负责。事故发生后,应该争取及时报警,在外部救援力量没有到达之前,只有依靠自救,即由工人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脱离险境。 目前井下工人携带的唯一自救装备是隔离式自救器,它是一个金属外壳长方体流线形单体,外形(长X宽)大约16cmX 16cm至22cmX 18cm之间,厚度9cm左右,重量在2.2kg至2.6kg之间,现有多个规格型号。矿工携带时将专用腰带穿入自救器皮带卡,固定在背部腰间,使用时再将自救器转到腹前。 对自救器的携带,《煤矿安全规程》第十条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采掘工作业时,隔离式自救器应当悬挂或存放在其3m的范围内”。 在日常生产中,自救器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配置,突出矿井的井下工人一般是安全帽、隔离式自救器和矿灯,但其他矿井的井下工人装备只有安全帽、矿灯。 虽然还有按不同工种配带的甲烷检测仪、测量风速的测风表、电工及钳工工具等,但这些不属于救援装备。 由于井下工人是在一种特殊环境生产作业,时刻身处险境,在有限的空间里遇到事故时,工人可能会与矿井设置的避难及救护装置隔离,不能及时得到救助,一旦造成流血不止没有经脉止血带、有创伤不能包扎、造成骨伤在初步复位后需要临时固定又没有绑带、较长时间被困无力呼救时没有求救哨、没有保命的短期干粮和少量饮用水等等,这些问题在目前的装备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的。在特定时刻,也许救援装备中的一样微不足道的物品,就能挽救一条对家庭万分珍贵的生命。 长期以来,煤矿为井下工人配备的自救和互救装备是非常简陋的,即使是按《煤矿安全规程》配带了自救器,也还是不能满足事故现场的自救和互救需求。 还有,目前的自救器携带时也存在影响作业操作的问题。由于自救器有近3公斤重,固定在腰带的一个点上时,使腰带不均衡负重,自救器会在一处下垂,人会感觉不适,对作业有影响。因此,一些工人为使自己作业时舒适方便,干脆将自救器随意搁置在作业点附近。 虽然将自救器搁置在作业点附近的做法,勉强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1年3月I日颁布实施的《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采掘工作业时,隔离式自救器应当悬挂或存放在其3m的范围内”,而在现场,工人都是随意搁置,很难控制悬挂或存放在其3m范围内。 《煤矿安全规程》第十条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在这一条中,没有区分突出矿井和非突出矿井,规定的是入井人员都要随身携带自救器。不管是过滤式或隔离式自救器,规程中规定自救器“必须随身携带”,而不是“必须携带”,加上“随身”两个字,就明确了自救器是不能离身的。 也就是说,在正常生产中,自救器是不应该离开井下工人的身体的。因为煤矿事故一般都是突发的,事发地点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会使你措手不及。尤其是当作业点的作业工人比较多的时候,去寻找搁置在某处的自救器时容易产生混乱,大家会无法冷静和有序的取到悬挂在3m处甚至是更远处的自救器。这个时候,自救器就会失去对矿工的保护。 我们不能把救命的装备随意搁置在作业点附近、悬挂或存放在离开自己3m处甚至是更远处,在井下这种特殊的环境,应该把自救器比作自己的灵魂,肉体与灵魂是不能分离的。 在这里,暂不去探讨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制订应急救援预案之类的问题,而是从人性化出发,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主要考虑为井下工人配备什么样的自救互救装备,能方便随身携带,最大限度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的多功能自救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工人多功能自救服,所述井下多功能自救服主体由全棉帆布编织成的马甲服形状,不同体型的人配戴时由胸前襟扣带及腋下扣带调整,其中,主体胸前两侧的衣襟通过襟扣带连接,主体胸前与背部之间通过腋下扣带连接;主体胸前一侧的衣襟上设置有两个外带拉链和内带卡位的第一口袋、第二口袋,另一侧衣襟上设置有第三口袋、第四口袋;所述的第一口袋内放置创口贴、绑带;第二口袋内放置装水装置,第三口袋内放置压缩饼干、口哨、便签纸和笔;第四口袋内放置有悬浮简易呼吸装置、微型防水手电筒;主体背部设置一个带特制卡位的第五口袋放置隔离式自救器,第五口袋表面粘贴或喷涂黄色反光字体。 主体正面(胸前)每一侧的衣襟上缝制有二个带拉链的口袋,分别放置新增配的下例几件体积小又适用的自救装备: 1、一个能悬浮在水面的简易呼吸装置:井下工人在避险时遇到巷道积水,深度距离顶板只有30cm以下,但尚有空气能通过,又不能及时获取外部救援时,为自救探明情况,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工人多功能自救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多功能自救服主体(1)由全棉帆布编织成的马甲服形状,不同体型的人配戴时由胸前襟扣带(2)及腋下扣带(3)调整,其中,主体(1)胸前两侧的衣襟通过襟扣带(2)连接,主体(1)胸前与背部之间通过腋下扣带(3)连接;主体(1)胸前一侧的衣襟上设置有两个外带拉链和内带卡位的第一口袋(4)、第二口袋(5),另一侧衣襟上设置有第三口袋(6)、第四口袋(7);所述的第一口袋(4)内放置创口贴、绑带;第二口袋(5)内放置装水装置,第三口袋(6)内放置压缩饼干、口哨、便签纸和笔;第四口袋(7)内放置有悬浮简易呼吸装置、微型防水手电筒;主体(1)背部设置一个带特制卡位的第五口袋(8)放置隔离式自救器,第五口袋(8)表面粘贴或喷涂黄色反光字体(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梦雄
申请(专利权)人:娄底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