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投射效果的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129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投射效果的照明灯具,其是在基座设置有导光棒,并在导光棒表面形成有复数微结构,且于基座两端分别嵌合有二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含枢接座及固定座,而固定座具有开孔以供导光棒套置,位于其中一固定组件另设有散热座及LED基板,并在LED基板上设有复数LED元件,如此,将导光棒二端固定于二固定组件之间,并使一端与LED基板的LED元件接触,以形成出光端及入光端,而能于LED元件发光时,让光线经由导光棒的微结构扩散出去,使光线由出光端投射出单色或多色光源,以同时呈现照明与情境用途的光源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投射效果的照明灯具,其是在基座设置有导光棒,并在导光棒表面形成有复数微结构,且于基座两端分别嵌合有二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含枢接座及固定座,而固定座具有开孔以供导光棒套置,位于其中一固定组件另设有散热座及LED基板,并在LED基板上设有复数LED元件,如此,将导光棒二端固定于二固定组件之间,并使一端与LED基板的LED元件接触,以形成出光端及入光端,而能于LED元件发光时,让光线经由导光棒的微结构扩散出去,使光线由出光端投射出单色或多色光源,以同时呈现照明与情境用途的光源效果。【专利说明】具有投射效果的照明灯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尤指能于提供照明光源的同时,利用投射效果营造情境氛围的灯具者。
技术介绍
按,灯具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而突飞猛进,由早期的白炽灯、荧光灯逐渐演变为更环保、省电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 LED),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反应速度快、体积小、低耗电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目前已普遍应用于照明用途与营造气氛…等各式灯具上。而现有LED灯具的设计上,多是依据使用需求调整色温及混色效果,使灯具能产生不同颜色、亮度及发光形式的光源,但单一灯具仅能达成单一种光源效果,且为无法任意变动的固定形态,例如照明灯具的光源仅适用于照明用途,而无法同时兼备营造情境光源的效果,故若要满足各种使用用途,则必需分别添购具不同功效的灯具,不仅占用空间又耗费金钱。 是以,为解决上述缺失,故中国台湾公告第M356060号专利,揭示一种「具情境营造效果的灯具」,其是在一灯座设有一灯杆,并在该灯座结合有第一灯源,且于灯杆适当处另结合一第二灯源以朝外投射光线,而该灯杆表面或内部以刻画纹路手段排列有文字或图样造形,使第一灯源朝上投射于灯杆时,能于灯杆透出光线并投影其表面的文字或图样造形,以产生室内情境营造效果。 而中国台湾公告第M364801号专利,揭示一种「具情境光源的灯具结构」,其是在灯罩的线路板二侧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二发光单元,并在第二发光单元设有至少一混光二极管,使该灯具可凭借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照明光源,并利用切换混光二极管使第二发光单元发射出不同亮度、光色与色温的光源,而能以单一灯具产生二种不同的照射效果。 然而,上述前案虽都能达成二种照射效果的光源,但其灯具所产生的二种照射效果凭借分别设置二灯源或是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种类的发光单元来构成,而非利用单一光源所能达成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发光二极管灯具仅具有单种光源效果,而改良的灯具虽能兼具二种光源效果,但仍需分别设置不同种类的灯源或发光单元才能达成,故仍有改良的空间。 是以,本技术的目的乃是于一导光棒表面设有复数微结构,并使导光棒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而能于光源进入入光端后,通过导光棒表面的微结构与出光端分别折射与投射出具不同效果的光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投射效果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一中空容室; —导光棒,置于该基座,并在该导光棒表面形成有复数微结构; 一第一固定组件,该第一固定组件包含一第一枢接座及一第一固定座,该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开孔,以供该导光棒的一端套置,且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一固定座能嵌合固定于该基座; 一第二固定组件,该第二固定组件包含一第二枢接座及一第二固定座,该第二固定座具有一开孔,以供该导光棒的另一端套置,且该第二枢接座及该第二固定座能嵌合固定于该基座; 一散热座,设于该第二枢接座与该第二固定座之间;以及 一 LED基板,该LED基板置于该第二枢接座与该散热座之间,并在该LED基板设有复数LED元件,且该LED元件能凭借控制电路驱动。 其中,该照明灯具还包含一固定架,该固定架两侧具有凹沟并能锁合固定于墙面,在该基座两侧设有对应该凹沟的凸垣。 其中,该固定座的开孔处结合有一透镜。 其中,该基座的中空容室内设有一充电电池,并使该充电电池与该控制电路连结。 其中,该导光棒具有不同造型的截面。 其中,该照明灯具还包含一充电座。 其中,该基座与该导光棒之间设有一反射片。 如此,使导光棒二端套置于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之间,并使导光棒的一端与LED基板的LED元件接触,以形成一出光端及入光端,而能于LED元件发光时,让光线经由导光棒的微结构扩散出去,以达成照明效果,并使光线由出光端投射出单色或多色光源,而能同时构成二种光源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技术使用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技术组合的剖视图; 图8是本技术组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蓄电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充电的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另一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照明灯具;11_基座;111-中空容室;112_弧槽;113_凸垣;12-导光棒;121-微结构;122-出光面;123-入光端;124_出光端;13_第一固定组件;131-第一枢接座;132_第一固定座;1321_开孔;14-第二固定组件;141-第二枢接座;142-第二固定座;1421-开孔;15-散热座;151_散热鳍片;16_LED基板;161_LED元件;17-反射片;2_固定架;21_凹沟;3_墙面;4_片体;5_固定元件;6_充电电池;7_充电座;8-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达成本技术目的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有更完整的揭示,兹于以下内容详述的,并请一并参阅所揭的图式及图号: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该照明灯具I包含一基座11、一导光棒12、第一固定组件13、一第二固定组件14、一散热座15以及一 LED基板16。该基座11具有一中空容室111并于表面形成一弧槽112,较佳者,于基座11两侧分别凸伸有一凸垣113,且于基座11与导光棒12之间能依灯光明暗需求增设一反射片17 ;该反射片17置于基座11的弧槽112内,并在反射片17上设有导光棒12,而该导光棒12表面形成有复数微结构121,以构成一出光面122 ;而第一固定组件13包含一第一枢接座131及一第一固定座132,该第一固定座132用以固定接脚并设有一开孔1321,且第一固定座132能于结合第一枢接座131后,嵌合并锁固于基座11,以利用第一固定座132的开孔1321来套置并固定导光棒12 ;第二固定组件14则包含一第二枢接座141及一第二固定座142,该第二固定座142能用以固定接脚并设有一开孔1421,且第二固定座142能于结合第二枢接座141后,嵌合并锁固于基座11,以利用第二固定座142的开孔1421来套置并固定导光棒12 ;而该散热座15具有复数散鳍片151,并设于第二枢接座141与第二固定座142之间;而LED基板16置于第二枢接座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投射效果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一中空容室;一导光棒,置于该基座,并在该导光棒表面形成有复数微结构;一第一固定组件,该第一固定组件包含一第一枢接座及一第一固定座,该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开孔,以供该导光棒的一端套置,且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一固定座能嵌合固定于该基座;一第二固定组件,该第二固定组件包含一第二枢接座及一第二固定座,该第二固定座具有一开孔,以供该导光棒的另一端套置,且该第二枢接座及该第二固定座能嵌合固定于该基座;一散热座,设于该第二枢接座与该第二固定座之间;以及一LED基板,该LED基板置于该第二枢接座与该散热座之间,并在该LED基板设有复数LED元件,且该LED元件能凭借控制电路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志辉庄宏隆李建龙杨弘暐陈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祥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