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黑河学院专利>正文

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427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它涉及网络传播用具技术领域,输入信号线接插器、输出信号线接插器分别通过信号线与输入检测器、输出检测器连接,输入检测器通过导线与继电器一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线圈的另一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存储端与存储器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二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二线圈的另一端与输出检测器连接,主控制器的电源端分别与继电器一常闭触点的一端、继电器二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常闭触点的另一端、继电器二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均匀报警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实现自动检测,缩短维修时间,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
: 本技术涉及一种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属于网络传播用具

技术介绍
: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综合来说,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现有的网络传播控制机构在使用时不方便,不便于自动检测,一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延长了维修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 本技术的一种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它包含框架、散热风扇、过滤网、主控制器、输入检测器、输出检测器、存储器、输入信号线接插器、输出信号线接插器、报警器、继电器一、继电器二,框架内部的下端安装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主控制器、输入检测器、输出检测器、存储器、报警器、继电器一、继电器二均安装在框架内部,输入信号线接插器、输出信号线接插器分别安装在框架的侧面,输入信号线接插器、输出信号线接插器分别通过信号线与输入检测器、输出检测器连接,输入检测器通过导线与继电器一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线圈的另一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存储端与存储器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二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二线圈的另一端与输出检测器连接,主控制器的电源端分别与继电器一常闭触点的一端、继电器二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常闭触点的另一端、继电器二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均与报警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风扇为涡轮式散热风扇。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自动检测,缩短维修时间,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 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框架;2-散热风扇;3-过滤网;4-主控制器;5-输入检测器;6-输出检测器存储器;8-输入信号线接插器;9-输出信号线接插器;10-报警器#11-继电器一;1(12-继电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框架1、散热风扇2、过滤网3、主控制器4、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存储器7、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报警器10、继电器一 1(11、继电器二 1(12,框架1内部的下端安装有散热风扇2,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3,主控制器4、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存储器7、报警器10、继电器一 1(11、继电器二 1(12均安装在框架1内部,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分别安装在框架1的侧面,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分别通过信号线与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连接,输入检测器5通过导线与继电器一 1(11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 XII线圈的另一端与主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4的存储端与存储器7连接,主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继电器二 1(12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二 1(12线圈的另一端与输出检测器6连接,主控制器4的电源端分别与继电器一 1(11常闭触点1(11-1的一端、继电器二謂2常闭触点謂2-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謂1常闭触点謂1-1的另一端、继电器二謂2常闭触点謂2-1的另一端均与报警器10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报警器10为声光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风扇2为涡轮式散热风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通过继电器一謂1检测主控制器4的输入端,继电器二 1(12检测主动器4的输出端,一旦主控器4的输入端或者输出端无输入或者输出时,其继电器线圈失电,使得继电器一服1或者继电器二服2的常闭触点闭合,报警器10报警,实现自动检测,使用方便,操作简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框架(1)、散热风扇(2)、过滤网(3)、主控制器(4)、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存储器(7)、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报警器(10)、继电器一(KM1)、继电器二(KM2),框架(1)内部的下端安装有散热风扇(2),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3),主控制器(4)、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存储器(7)、报警器(10)、继电器一(KM1)、继电器二(KM2)均安装在框架(1)内部,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分别安装在框架(1)的侧面,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分别通过信号线与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连接,输入检测器(5)通过导线与继电器一(KM1)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KM1)线圈的另一端与主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4)的存储端与存储器(7)连接,主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继电器二(KM2)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二(KM2)线圈的另一端与输出检测器(6)连接,主控制器(4)的电源端分别与继电器一(KM1)常闭触点(KM1‑1)的一端、继电器二(KM2)常闭触点(KM2‑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KM1)常闭触点(KM1‑1)的另一端、继电器二(KM2)常闭触点(KM2‑1)的另一端均与报警器(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网络传播自动检测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框架(I)、散热风扇(2)、过滤网(3)、主控制器(4)、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存储器(7)、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报警器(10)、继电器一(KMl)、继电器二(KM2),框架⑴内部的下端安装有散热风扇(2),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3),主控制器(4)、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存储器(7)、报警器(10)、继电器一(KMl)、继电器二 (KM2)均安装在框架(I)内部,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分别安装在框架(I)的侧面,输入信号线接插器(8)、输出信号线接插器(9)分别通过信号线与输入检测器(5)、输出检测器(6)连接,输入检测器(5)通过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君
申请(专利权)人:黑河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