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406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发热体,发热体与外壳之间形成具有产生蒸汽的气化腔体,气化腔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喷气口,所述气化腔体包括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蒸汽发生器内部的气化腔体采用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将发热元件的内外的热能全部利用上,增长了蒸汽通道,并增大了压力和温度,从而可提供高温蒸汽;且出蒸汽时间大大缩小了,从进水到出蒸汽只需几秒时间,热利用率大;且外形体积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器是现有
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加热设备,可用于医院、浴室、餐厅酒店、宾馆、纺织、冶金、服装、包装、食品等行业。现有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内部设置具有内腔的发热体,内腔与进水口及蒸汽出口相通,冷水进入内腔后被发热体加热为蒸汽,蒸汽即可从蒸汽出口喷出。 申请号为201110357288.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蒸汽发生器,包括有进水口,可对进水实现电加热的发热芯,发热芯上安装有设内腔、且与发热芯密封配合形成化气室的端盖,端盖上设有蒸汽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为一端外径稍小于所述端盖内径的柱状导热体,导热体延伸至端盖内腔中,其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开口圆柱壁至少一个,所述端盖内腔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开口圆柱壁至少一个,所述发热芯及端盖上位置接近的两圆柱壁扣接围成至少两个化气室,相邻的化气室之间通过细小气槽连通;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发热芯上且连通第一化气室,最后一个化气室与所述蒸汽喷嘴连通。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其蒸汽温度不高,出蒸汽时间长,且外形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温度高、出蒸汽时间段、且外形体积小的蒸汽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发热体,发热体与外壳之间形成具有产生蒸汽的气化腔体,气化腔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喷气口,所述气化腔体包括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 其中,所述气化腔体包括所述发热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阶梯式的第一蒸汽通道,第一蒸汽通道的始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发热体的外侧壁凸设有多个第一环形壁,多个第一环形壁从下往上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第一环形壁之间形成第一阶梯槽,每个第一环形壁均开设有第一缺口,且相邻两个第一环形壁的第一缺口相对设置于发热体的外侧壁。 其中,所述气化腔体包括所述发热体的顶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迷宫式的第二蒸汽通道,第二蒸汽通道的始端与所述第一蒸汽通道的末端连通。 其中,所述发热体的顶面凸设有多个第二环形壁,多个第二环形壁以所述发热体的中心向外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第二环形壁之间形成迷宫槽,每个第二环形壁均开设有第二缺口,且相邻两个第二环形壁的第二缺口相对设置于发热体的顶面。 其中,所述发热体中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导气杆,所述气化腔体还包括导气杆与发热体之间形成的阶梯式的第三蒸汽通道,第三蒸汽通道的始端与所述第二蒸汽通道的末端连通,第三蒸汽管道的末端与所述喷气口连通。 其中,所述导气杆的外侧壁凸设有多个第三环形壁,多个第三环形壁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第三环形壁之间形成第二阶梯槽,每个第三环形壁均开设有第三缺口,且相邻两个第三环形壁的第三缺口相对设置于导气杆的外侧壁。 其中,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设置于壳体的外侧;所述喷气口设置有喷气管,喷气管设置于壳体的底部。 其中,所述外壳的底部凸设有上法兰盘,所述发热体的底部凸设有下法兰盘,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发热体内设置有发热管,发热管的底部伸出发热体的底部。 其中,所述发热体的底部固定有保险丝安装座,发热体底部开设有相应的保险丝安装槽,保险丝安装座和保险丝安装槽之间设置有温度保险丝;所述发热体的底部固定有恒温器。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水通过泵进入到发热体的进水口,经过发热体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阶梯式的第一蒸汽通道,水被加热体外侧表面加热后逐渐被汽化;蒸汽再进到发热体的顶面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迷宫式的第二蒸汽通道,被加热体顶面第二次被加热;然后蒸汽再进入导气杆与发热体之间形成的阶梯式的第三蒸汽通道,被发热体内侧表面第三次加热,内部形成较高的压力,从而形成高温蒸汽急速喷出。 本专利技术的蒸汽发生器内部的气化腔体采用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将发热元件的内外的热能全部利用上,增长了蒸汽通道,并增大了压力和温度,从而可提供高温蒸汽;且出蒸汽时间大大缩小了,从进水到出蒸汽只需几秒时间,热利用率大;且外形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去除所述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蒸汽通道蒸汽走势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蒸汽通道蒸汽走势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蒸汽通道蒸汽走势图。 附图标记为:1 一外壳、11 一上法兰盘、12—密封圈、2—发热体、21—第一环形壁、211—第一缺口、22—第一阶梯槽、23—第二环形壁、231—第二缺口、24—迷宫槽、25—空腔、26—导气杆、261—第三环形壁、262—第二阶梯槽、263—第三缺口、27—下法兰盘、28—发热管、291—保险丝安装座、292—有温度保险丝、293—恒温器、3—气化腔体、31—第一蒸汽通道、32—第二蒸汽通道、33—第二蒸汽通道、4一进水口、41一进水管、5—喷气口、51—喷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8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见图1-8, —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1、固定于外壳I内的发热体2,发热体2与外壳I之间形成具有产生蒸汽的气化腔体3,气化腔体3设置有进水口 4和喷气口 5,所述气化腔体3包括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 本专利技术的蒸汽发生器内部的气化腔体3采用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将发热元件的内外的热能全部利用上,增长了蒸汽通道,并增大了压力和温度,从而可提供高温蒸汽;且出蒸汽时间大大缩小了,从进水到出蒸汽只需几秒时间,热利用率大;且外形体积较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化腔体3包括所述发热体2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I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阶梯式的第一蒸汽通道31,第一蒸汽通道31的始端与所述进水口 4连通。水通过泵进入到发热体2的进水口 4,经过发热体2的外侧壁与外壳I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阶梯式的第一蒸汽通道31,水被加热体外侧表面加热后逐渐被汽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2的外侧壁凸设有多个第一环形壁21,多个第一环形壁21从下往上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第一环形壁21之间形成第一阶梯槽22,每个第一环形壁21均开设有第一缺口 211,且相邻两个第一环形壁21的第一缺口 211相对设置于发热体2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环形壁21和第一阶梯槽22均为五个,所述发热体2的横截面呈鹅蛋形。如图6所示,水从进水口 4进入,经过底部的第一个第一阶梯槽22,从底部的第一个第一环形壁21 —侧的缺口进入第二个第一阶梯槽22,再从第二个第一环形壁21另一侧的缺口进入下一个第一阶梯槽22,如此循环。上述结构的设置增长了第一蒸汽通道31,并增大了压力和温度,从而可提供高温蒸汽,且出蒸汽时间大大缩小了,从进水到出蒸汽只需几秒时间,热利用率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化腔体3包括所述发热体2的顶面与所述外壳I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迷宫式的第二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发热体,发热体与外壳之间形成具有产生蒸汽的气化腔体,气化腔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喷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腔体包括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发热体,发热体与外壳之间形成具有产生蒸汽的气化腔体,气化腔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喷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腔体包括阶梯式或迷宫式的蒸汽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腔体包括所述发热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阶梯式的第一蒸汽通道,第一蒸汽通道的始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外侧壁凸设有多个第一环形壁,多个第一环形壁从下往上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第一环形壁之间形成第一阶梯槽,每个第一环形壁均开设有第一缺口,且相邻两个第一环形壁的第一缺口相对设置于发热体的外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腔体包括所述发热体的顶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迷宫式的第二蒸汽通道,第二蒸汽通道的始端与所述第一蒸汽通道的末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顶面凸设有多个第二环形壁,多个第二环形壁以所述发热体的中心向外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第二环形壁之间形成迷宫槽,每个第二环形壁均开设有第二缺口,且相邻两个第二环形壁的第二缺口相对设置于发热体的顶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明叶顺青杨林文田兰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菲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