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5D模型的缩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0373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1:45
一种2.5D模型的缩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2.5D图像的像素点;获取所述2.5D图像的像素点对应的深度值数据;所述2.5D图像的像素点的二维坐标和所述深度值数据,构成所述2.5D图像的空间坐标P;将所述空间坐标P进行三维复合变换,得到映射空间坐标Q;将所述空间坐标P所对应的像素值赋予所述映射空间坐标Q;遍历所述2.5D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得到缩放后的新2.5D图像。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进行对2.5D模型的等比和非等比缩放,实现成本低,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图片信息的连续的,非离散的缩放,达到真实三维模型的缩放效果,且占用计算机资源低,降低了三维模型的内存、CPU和显卡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模型和2.5D模型的
,具体涉及一种2.5D模型的缩放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
中,2D的视角是完全锁定的,只有一个视角;3D的视角是无锁定的,可以切换任意观察视角;2.5D的视角介于两者之间,可以切换若干固定视角。模型等比缩放是指场景里面的模型长、宽、高按照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模型非等比缩放是指场景里面的模型长、宽、高可以按照不同的比例单边独立放大或缩小。由此可知现有的2.5D技术,仅能实现2.5D模型等比缩放,无法实现模型非等比缩放。这样对于有3D设计时,就无法满足设计用户定制化的设计需求,同时无法构建设计用户想要的真实三维场景和效果。比如像橱柜,衣柜,背景墙,吊顶,地毯,窗帘等有定制化需求的产品模型,如果不能进行非等比缩放,就无法适配到设计软件里的不同户型空间里,用户无法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而想要实现非等比缩放,目前则只能采用纯3D模型技术,而纯3D模型技术采用大量的三维空间多边形网格数据和表面材质贴图数据来表示一个3D空间的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2.5D模型的缩放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2.5D模型的缩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1,获取2.5D图像的像素点;S12,获取所述2.5D图像的像素点对应的深度值数据;所述2.5D图像的像素点的二维坐标和所述深度值数据,构成所述2.5D图像的空间坐标P;S13,将所述空间坐标P进行三维复合变换,得到映射空间坐标Q;S14,将所述空间坐标P所对应的像素值赋予所述映射空间坐标Q;S15,按照S11‑S14的步骤,遍历所述2.5D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得到缩放后的新2.5D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5D模型的缩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2.5D图像的像素点;
S12,获取所述2.5D图像的像素点对应的深度值数据;
所述2.5D图像的像素点的二维坐标和所述深度值数据,构成所述2.5D图
像的空间坐标P;
S13,将所述空间坐标P进行三维复合变换,得到映射空间坐标Q;
S14,将所述空间坐标P所对应的像素值赋予所述映射空间坐标Q;
S15,按照S11-S14的步骤,遍历所述2.5D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得到缩放
后的新2.5D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5D模型的缩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
坐标P和所述映射空间坐标Q均为基于相机坐标系的三维坐标;
所述三维复合变换包括:基于相机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与基于模型的局部坐
标系的三维坐标之间的三维变换和对模型施加等比/非等比缩放的三维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2.5D模型的缩放方法,其特征在于:S13中,
所述空间坐标P基于所述三维复合变换进行变换,得到映射空间坐标Q的方法
具体为:
S31,预设相机坐标系到模型局部坐标系的三维变换矩阵为M1;
S32,所述空间坐标P基于所述三维变换矩阵M1进行三维变换,得到基于
模型的局部坐标系的空间坐标P1;
S33,预设模型内的等比/非等比缩放的三维变换矩阵M2;
S34,所述空间坐标P1基于所述三维变换矩阵M2进行的三维变换,得到基
于模型的局部坐标系的空间坐标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尤江李松松李树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福窝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