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妍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0238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加入木霉菌、EM菌剂,这些生物菌在土壤中快速的扩繁,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对茶苗白绢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施入,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时农药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白绢病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主要危害茶苗茎基部,初发病时茎基部产生紫褐色条点或条斑,后变为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体,逐渐由茎基部向土表扩展,病部后期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或褐色。该病造成茶苗皮层软腐,地上部的叶片变黄,后干枯或全株死亡。“预防胜于治疗”是永远不变的道理,因此茶苗白绢病也应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会事半功倍,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就很难控制其蔓延。病菌以菌丝体或小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菌丝,向四周扩展,有的蔓延到邻株;此外还可通过雨水、水流及农具等传播,也可随调运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菌生长适温25-35℃,一般6-8月高温雨季利其发生。土壤粘重、土质偏酸、排水不良茶园易发病,前茬为豆类或与其间作的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故低洼湿地发病较重。酸性土壤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存活。目前防治主要包括:(1)选择无病高燥地块种植茶树。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可在植前用50%棉隆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每667m2用药1-2.5kg,与细土拌匀,撒在土表后及时耕耙,15天后栽植茶苗,注意防止药害。(2)选用无病苗木,汰除病苗。(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4)发现病株马上拔除,病穴用0.3%的96%硫酸铜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后,再补栽茶苗。所以其传染性很强,要想根治,必须切断其传染源,从土壤做起,预防其大肆传染,因此一种简单又有效的预防茶苗白绢病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白绢病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鸡粪、稻草、西瓜藤、花生饼粕、壳聚糖按照所述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处理,得到发酵物;(2)提取味精废液中的以下物质,按如下比例计量:N+P+K(氮+磷+钾)6-10%,谷氨酸含量2-4%、丝氨酸0.2-0.5%,亮氨酸0.4-0.6%,酪氨酸0.5-1%,氨基酸总量为4-8%;(3)将步骤(1)和(2)得到的物质倒入粉碎机中混匀,放到室内晾干至含水量60%以下,得到混合物;(4)按照比例在混合物中加入尿素、熟石灰、黄腐酸钾、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以及亚硒酸钠,搅拌,直至搅拌均匀;(5)烘干、粉碎:将上述物质进行烘干、粉碎处理;(6)向上述物质中加入木霉菌、EM菌混合均匀;(6)造粒:在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完成造粒;(7)低温烘干、筛分、包装。上述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5-28份鸡粪、22-25份稻草、10-15份西瓜藤、7-10份花生饼粕、4-6份壳聚糖、20-24份尿素、10-15份熟石灰、8-12份黄腐酸钾、11-13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2-4份亚硒酸钠、4-7份氨基酸、0.3-0.5份木霉菌、0.1-0.3份EM菌。所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沸石粉、膨润土、凸凹棒矿土、蛭石、高岭土、海泡石粉、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所述的氨基酸的重量比为3-4:2:1:1-2。所述的木霉菌、EM菌的活菌数分别≥109CFU/g。所述的木霉菌由北京新瑞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复混肥,各种成份配比合理,可以有效的促进茶苗植株的生长,本专利技术的复混肥,对人体无害,并且在施肥的过程中加入木霉菌和EM菌剂,这些生物菌在土壤中快速的扩繁,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发生,EM菌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环境,并且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繁殖,并且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对茶苗白绢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施入,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时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茶苗农药的残余。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5份鸡粪、22份稻草、10份西瓜藤、7份花生饼粕、4份壳聚糖、20份尿素、10份熟石灰、8份黄腐酸钾、11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2份亚硒酸钠、4份氨基酸、0.3份木霉菌、0.3份EM菌。上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沸石粉、膨润土以1:1的比例混合;上述的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重量比为3:2:1:1。实施例2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8份鸡粪、25份稻草、15份西瓜藤、10份花生饼粕、6份壳聚糖、24份尿素、15份熟石灰、12份黄腐酸钾、13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4份亚硒酸钠、7份氨基酸、0.5份木霉菌、0.1份EM菌。上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凸凹棒矿土、蛭石、高岭土以重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上述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的重量比为3:2:1:2。实施例3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6份鸡粪、24份稻草、13份西瓜藤、8份花生饼粕、5份壳聚糖、22份尿素、12份熟石灰、10份黄腐酸钾、12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3份亚硒酸钠、5份氨基酸、0.4份木霉菌、0.2份EM菌。上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沸石粉、高岭土、海泡石粉、珍珠岩以重量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上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的重量比为4:2:1:2。实施例4首先制备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步骤:(1)将鸡粪、稻草、西瓜藤、花生饼粕、壳聚糖按照所述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处理,得到发酵物;(2)提取味精废液中的以下物质,按如下比例计量:N+P+K(氮+磷+钾)6-10%,谷氨酸含量2-4%、丝氨酸0.2-0.5%,亮氨酸0.4-0.6%,酪氨酸0.5-1%,氨基酸总量为4-8%;(3)将步骤(1)和(2)得到的物质倒入粉碎机中混匀,放到室内晾干至含水量60%以下,得到混合物;(4)按照比例在混合物中加入尿素、熟石灰、黄腐酸钾、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以及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鸡粪、稻草、西瓜藤、花生饼粕、壳聚糖按照所述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处理,得到发酵物;(2)提取味精废液中的以下物质,按如下比例计量:N+P+K(氮+磷+钾)6‑10%,谷氨酸含量2‑4%、丝氨酸0.2‑0.5%,亮氨酸0.4‑0.6%,酪氨酸0.5‑1%,氨基酸总量为4‑8%;(3)将步骤(1)和(2)得到的物质倒入粉碎机中混匀,放到室内晾干至含水量60%以下,得到混合物;(4)按照比例在混合物中加入尿素、熟石灰、黄腐酸钾、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以及亚硒酸钠,搅拌,直至搅拌均匀;(5)烘干、粉碎:将上述物质进行烘干、粉碎处理;(6)向上述物质中加入木霉菌、EM菌混合均匀;(6)造粒:在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完成造粒;(7)低温烘干、筛分、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
(1)将鸡粪、稻草、西瓜藤、花生饼粕、壳聚糖按照所述的比例进行混合
发酵处理,得到发酵物;
(2)提取味精废液中的以下物质,按如下比例计量:N+P+K(氮+磷+
钾)6-10%,谷氨酸含量2-4%、丝氨酸0.2-0.5%,亮氨酸0.4-0.6%,酪氨酸0.5-1%,
氨基酸总量为4-8%;
(3)将步骤(1)和(2)得到的物质倒入粉碎机中混匀,放到室内晾干至
含水量60%以下,得到混合物;
(4)按照比例在混合物中加入尿素、熟石灰、黄腐酸钾、非金属纳米矿物
材料以及亚硒酸钠,搅拌,直至搅拌均匀;
(5)烘干、粉碎:将上述物质进行烘干、粉碎处理;
(6)向上述物质中加入木霉菌、EM菌混合均匀;
(6)造粒:在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完成造粒;
(7)低温烘干、筛分、包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食用玫瑰黑斑病的专用药肥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妍
申请(专利权)人:陈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