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04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8:01
提供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将罩体以树脂制成而提高外观设计性,且壳体易于向罩体安装,当进行上表面的操作板面上的操作等时,罩体也不会简单地脱落。在金属制壳体的两个侧板(27)上安装树脂制侧面罩体(22),在侧面罩体的内表面形成第1突起部(51),在侧板上形成供第1突起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的第1长孔(52),在第1突起部的前端部沿与第1突起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钩部(64),当第1突起部配置在第1长孔的一个端部上时,该钩部与侧板的内表面抵接,在端板上设置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第1突起部配置在第1长孔的一个端部的状态下,与侧面罩体抵接而将侧面罩体朝向第1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提供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将罩体以树脂制成而提高外观设计性,且壳体易于向罩体安装,当进行上表面的操作板面上的操作等时,罩体也不会简单地脱落。在金属制壳体的两个侧板(27)上安装树脂制侧面罩体(22),在侧面罩体的内表面形成第1突起部(51),在侧板上形成供第1突起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的第1长孔(52),在第1突起部的前端部沿与第1突起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钩部(64),当第1突起部配置在第1长孔的一个端部上时,该钩部与侧板的内表面抵接,在端板上设置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第1突起部配置在第1长孔的一个端部的状态下,与侧面罩体抵接而将侧面罩体朝向第1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专利说明】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音频用的混频器装置、录音装置等中使用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
技术介绍
通常,在音频用的混频器装置、录音装置等中使用的音响调节器中,为了屏蔽来自外部的电场、磁场,将构成框体的壳体由金属板构成。另外,出于提高由该金属制壳体构成的框体的外观设计性、操作性等目的,在框体的一部分中使用树脂制的罩体。 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气设备中,设备主体的机架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而构成的,在该机架的侧板部的表面,对通过弹性塑料或者合成橡胶形成的侧板单元板进行螺钉紧固。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音频设备中,在框体(金属制壳体)的两个侧面安装有树脂制的侧面板。对比文件2中记载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在侧面板的内表面设置的L字状肋部和凸状肋部、与在框体的侧面设置的长孔和凹状沉头部嵌合,通过沿侧面滑动,利用一次操作将侧面板安装在框体上。 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下述结构,S卩,由树脂以箱型形成的机架的上方被机壳覆盖,将固定有侧面板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安装在该机壳的两个侧板上。在该专利文献3中,在板状部件上设置L字形状的弯曲片,与机壳的侧板的长孔卡合。而且,在该卡合状态下,板状部件、机壳的侧板、机架通过螺钉受到固定。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4记载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由金属制的上部单元、和通过合成树脂成形的下侧外壳构成。上部单元在其上表面形成操作面,下侧外壳具有前板部、背板部、左侧板部、右侧板部以及底板部,以上部单元将该下侧外壳的上方覆盖的方式进行安装。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I 一 438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 - 23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平7 - 13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 - 205582号公报 在向金属制壳体的一部分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的情况下,如果是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螺钉紧固,则由于螺钉损伤外观的设计性,因此,不优选该方法。另外,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所记载,在突出设置肋部、通过与壳体嵌合等进行固定的构造的情况下,拆装操作变容易,但是,当进行上表面的操作板面处的操作时等,如果施加外力,则有可能会发生脱落。 另外,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音响调节器中,通过合成树脂将下侧外壳一体地形成,因此,外观设计性优异,但是,需要另外设置屏蔽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该框体构造将罩体以树脂制成而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易于进行壳体向罩体的安装,并且,当进行上表面的操作板面上的操作等时,罩体也不会简单地脱落。 本专利技术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板面的金属制的壳体具有第I端板(实施方式中的侧板)和第2端板(实施方式中的底板),该第2端板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第I端板上,且沿与所述第I端板相交叉的方向,并且,在所述第I端板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实施方式中的侧面罩体),该罩体覆盖该第I端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罩体的与所述第I端板相对的内表面形成突起部(实施方式中的第I突起部),在所述第I端板上形成长孔(实施方式中的第I长孔),该长孔供所述突起部以能够沿该第I端板的表面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突起部的前端部沿与所述突起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钩部,当该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一个端部上时,该钩部与该长孔的周缘部处的所述第I端板的内表面抵接,在所述第2端板上设置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所述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所述一个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罩体抵接而将所述罩体朝向所述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在这种框体构造中,能够通过在金属制的壳体的第I端板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而提高外观设计性。 而且,当向该壳体安装罩体时,将罩体的突起部插入至第I端板的长孔,并沿该长孔使罩体滑动,如果在长孔的一个端部上配置突起部,则突起部前端的钩部与第I端板的内表面抵接。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突起部与长孔的一个端部抵接,所以,向一个端部方向的进一步滑动受到约束,并且,由于钩部与第I端板的内表面抵接,所以,无法将突起部从长孔中拔出,变为防止拔出状态。但是,能够将突起部向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滑动,通过进行滑动,钩部能够解除与第I端板内表面抵接的状态而从长孔中拔出。因此,在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一个端部而防止了拔出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安装第2端板,从而使第2端板的按压部与罩体抵接,将向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S卩,在这种框体构造中,通过将罩体的突起部插入至第I端板的长孔而进行滑动,在将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一个端部的状态下安装第2端板,由此,不依靠螺钉紧固等使用紧固件的手段,就能够将树脂制的罩体固定在金属制的壳体上,在这种组装状态下,罩体成为通过钩部而防止了从长孔中拔出,通过第2端板的按压部而使滑动受到约束的状态,因此不会不慎发生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第I端板可以构成壳体的上表面、底面、侧面、前面、后面中的任意一个表面,第2端板只要是以与第I端板交叉的方向配置即可。例如,在由第I端板构成壳体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第2端板可以构成与上表面交叉的侧面、前面、后面中的任意一个表面,在第I端板构成侧面的情况下,第2端板可以构成上表面、底面、前面、后面中的任意一个表面。 在本专利技术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中,也可以在所述罩体的端部设置向所述滑动方向突出的爪部,并且,在所述第2端板上形成孔部,该孔部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罩体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爪部卡止。 对于第2端板,其按压部与罩体抵接,能够约束罩体的滑动,并且,通过将爪部卡止在孔部中,还能够约束罩体向与第I端板的表面分离的方向的移动。 在本专利技术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中,可以是下述情况,S卩,所述第I端板构成所述壳体的侧板,并且,所述第2端板构成所述壳体的底板,所述长孔沿所述第I端板的上下方向形成,所述一个端部是上端部,所述第2端板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罩体的下端抵接。 在将罩体的突起部插入至第I端板的长孔之后,将罩体相对于第I端板向上方滑动,而将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上端部。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上端部,因此,罩体向上方的移动受到约束,但是,能够进行向下方的滑动。而且,通过在这种状态下安装形成壳体的底板的第2端板,由此,第2端板的按压部与罩体的下端抵接,罩体的向下方的移动也变为受到约束的状态,将罩体一体地固定在框体上。因此,当通过双手把持该音响调节器的两侧部而进行搬运时等,树脂制的罩体不会不慎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板面的金属制的壳体具有第1端板和第2端板,该第2端板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第1端板上,且沿与所述第1端板相交叉的方向,并且,在所述第1端板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该罩体覆盖该第1端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罩体的与所述第1端板相对的内表面形成突起部,在所述第1端板上形成长孔,该长孔供所述突起部以能够沿该第1端板的表面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突起部的前端部沿与所述突起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钩部,当该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一个端部上时,该钩部与该长孔的周缘部处的所述第1端板的内表面抵接,在所述第2端板上设置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所述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所述一个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罩体抵接而将所述罩体朝向所述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祐永井尚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