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099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鱼缸,它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2)、上球阀(3)、下球阀(4)和接套(5),所述缸体(1)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支腿(11),在所述缸体(1)的右上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缸体(1)的底板为锥形板I(13),在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4),所述接套(5)的底板为锥形板II(51),所述接套(5)通过螺纹联接与缸体(1)的出水管(14)连接,所述上球阀(3)装于锥形板I(13)的中间位置,所述下球阀(4)装于锥形板II(51)的中间位置;所述缸体(1)采用透明工程塑料制成。该发明专利技术强度高,换水排粪操作简单,外形美观,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金鱼缸
技术介绍
现有金鱼缸大多为玻璃制成的开口缸的形式,易碎,且一般需采用人工换水,鱼粪清理工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强度高、换水排粪操作简单、外形美观、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金鱼缸。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缸体,还包括进水管、上球阀、下球阀和接套,所述缸体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支腿,在所述缸体的右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缸体的底板为锥形板I,在所述缸体的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接套的底板为锥形板II,所述接套通过螺纹联接与缸体的出水管连接,所述上球阀装于锥形板I的中间位置,所述下球阀装于锥形板II的中间位置;所述缸体采用透明工程塑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由缸体、进水管、上球阀、下球阀和接套组成的结构,换水及排粪工作变得极为简单,通过进水管可向缸体内加水,控制上球阀及下球阀便可进行排水或排粪操作;又由于缸体采用透明工程塑料制成,成本低,强度高,不易破碎,故经久耐用。本专利技术强度高,换水排粪操作简单,外形美观,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缸体1,还包括进水管2、上球阀3、下球阀4和接套5,所述缸体1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支腿11,在所述缸体1的右上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缸体1的底板为锥形板I13,在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4,所述接套5的底板为锥形板II51,所述接套5通过螺纹联接与缸体1的出水管14连接,所述上球阀3装于锥形板I13的中间位置,所述下球阀4装于锥形板II51的中间位置。所述缸体1采用透明工程塑料制成。工作时,打开上球阀3,同时,将下球阀4关闭,此时,粪便可积聚于接套5内;排粪时,关闭上球阀3,同时,打开下球阀4即可进行排粪操作;换水时,打开进水管2向缸体1内加水,同时,打开上球阀3,并将下球阀4打开至合适的大小,即可进行换水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金鱼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鱼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2)、上球阀(3)、下球阀(4)和接套(5),所述缸体(1)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支腿(11),在所述缸体(1)的右上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缸体(1)的底板为锥形板I(13),在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4),所述接套(5)的底板为锥形板II(51),所述接套(5)通过螺纹联接与缸体(1)的出水管(14)连接,所述上球阀(3)装于锥形板I(13)的中间位置,所述下球阀(4)装于锥形板II(51)的中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鱼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2)、上球阀(3)、下球阀(4)和接套(5),所述缸体(1)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支腿(11),在所述缸体(1)的右上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缸体(1)的底板为锥形板I(13),在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4),所述接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凌志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志云机电科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