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智勇专利>正文

双触屏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749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6:22
双触屏手机,包括有外壳、触屏以及处理器,触屏安装于外壳上,触屏包括有前触屏以及后触屏,后触屏位于前触屏的背面;或者,前触屏位于后触屏的背面;处理器设有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以及重力开关,处理器的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与前触屏的连接端子连接,处理器的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与后触屏的连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与处理器的重力传感器信号输入端子连接;利用重力开关以及处理器自动控制前触屏以及后触屏的工作,使手机具有双触屏操作功能,增加了手机的使用功能,使手机使用更具有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触屏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手机,特别是一种双触屏手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手机,只有正面的触屏,由于触屏面积的限制,限制了触屏功能的设置;同时,如果人们的另一个手从事其他的事务,双触屏手机也给人们操作手机带来方便,一种双触屏手机已成为人们提高手机操作性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触屏手机,用于提高手机的操作性能。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触屏手机,包括有外壳、触屏以及处理器,触屏安装于外壳上,触屏包括有前触屏以及后触屏,后触屏位于前触屏的背面;或者,前触屏位于后触屏的背面;处理器设有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以及重力开关,处理器的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与前触屏4的连接端子连接,处理器的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与后触屏的连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与处理器的重力开关信号输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安装于外壳内,重力开关包括有密封壳、前触屏常开触点、后触屏常开触点以及导电球,导电球由金属球或者水银构成,前触屏常开触点、后触屏常开触点以及导电球设于密封壳内,前触屏常开触点位于后触屏一侧,后触屏常开触点位于前触屏一侧,导电球位于前触屏常开触点与后触屏常开触点之间。 所述的外壳包括有前外壳以及后外壳,前触屏安装于前外壳上,后触屏安装于后外壳上;前触屏与后触屏相互平行;外壳内安装有电池,外壳的前外壳与后外壳镶嵌连接,电池安装于后外壳,或者,电池安装于前外壳;外壳的上端设有听筒,外壳的下端设有话筒;后外壳设有摄像头,摄像头位于后触屏的上方。 双触屏手机的工作原理是:双触屏手机的前触屏4倾斜面对操作者以及重力开关8的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时,处理器3自动控制打开前触屏4以及控制关闭后触屏5,操作者利用前触屏4进行智能手机操作;双触屏手机的后触屏5倾斜面对操作者以及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时,处理器3控制打开后触屏5以及控制关闭前触屏4,操作者利用后触屏5进行智能手机操作;前触屏4或者后触屏5与垂直线平行时,处理器3的没有接收到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或者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的信号,处理器3将提醒信号传输使听筒16,听筒16发出声音,提醒使用者将前触屏4或者后触屏5倾斜。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双触屏手机设有前触屏以及后触屏,利用重力开关以及处理器自动控制前触屏以及后触屏的工作,使手机具有双触屏操作功能,增加了手机的使用功能,使手机使用更具有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触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前触屏面对使用者倾斜示意图;图4是后触屏面对使用者倾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1所示的双触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图1的左视图,双触屏手机,包括有外壳1、触屏2以及处理器3,触屏2安装于外壳I上,触屏2包括有前触屏4以及后触屏5,后触屏5位于前触屏4的背面;或者,前触屏4位于后触屏5的背面;处理器3设有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以及重力开关8,处理器3的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与前触屏4的连接端子连接,处理器3的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与后触屏5的连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8与处理器3的重力开关信号输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8安装于外壳I内,重力开关8包括有密封壳9、前触屏常开触点10、后触屏常开触点11以及导电球12,前触屏常开触点10、后触屏常开触点11以及导电球12设于密封壳9内,前触屏常开触点10位于后触屏5 —侧,后触屏常开触点11位于前触屏4 一侧,导电球12位于前触屏常开触点10与后触屏常开触点11之间。 如图3所示的前触屏面对使用者倾斜示意图以及图4所示的后触屏面对使用者倾斜示意图,为了实施手机的双触屏操作,所述的前触屏4面对操作者与双触屏手机的后触屏5面对操作者的重力开关8的导电球12的位置状态不同;前触屏4面对操作者,前触屏4与垂直线的角度为5°至85°时,导电球12移动到前触屏常开触点10的位置,将触屏常开触点10接通;后触屏5面对操作者,后触屏5与垂直线的角度为5°至85°时,导电球12移动到后触屏常开触点10的位置,将后触屏常开触点11接通。所述的重力开关8的前触屏常开触点10与后触屏常开触点11互锁;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时,后触屏常开触点11不导通;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时,前触屏常开触点10不导通。 所述的触屏2的工作状态是:双触屏手机的前触屏4面对操作者,重力开关8的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重力开关8将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3,处理器3控制接通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与前触屏4的连接,前触屏4进入打开的工作状态,同时,重力开关8的后触屏常开触点11分断,重力开关8将后触屏常开触点11分断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3,处理器3控制分断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与后触屏5的连接,后触屏5处于关闭状态;双触屏手机的后触屏5面对操作者,重力开关8的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重力开关8将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3,处理器3控制接通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与后触屏5的连接,后触屏5进入打开的工作状态,同时,重力开关8的前触屏常开触点10分断,重力开关8将前触屏常开触点10分断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3,处理器3控制分断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与前触屏4的连接,后触屏4处于关闭状态。 为了方便组装以及使手机具有多种使用功能,所述的外壳I包括有前外壳13以及后外壳14,前触屏4安装于前外壳13上,后触屏5安装于后外壳14上;前触屏4与后触屏5相互平行;外壳I内安装有电池15,外壳I的前外壳13与后外壳14镶嵌连接,电池15安装于后外壳14,或者,电池15安装于前外壳13 ;外壳I的上端设有听筒16,外壳I的下端设有话筒17 ;后外壳14设有摄像头18,摄像头18位于后触屏5的上方。 为了实施双触屏视频通话,外壳I设有视频头19,视频头19包括有前视频头20以及后视频头21,前视频头20安装于前外壳13的上端,前视频头20位于前触屏4的上方,后视频头21安装于后外壳14的上端,后视频头21位于后触屏5的上方;处理器3设有前视频头输入端子22以及后视频输入端子23,前视频头输入端子22与前视频头20的连接端子连接,后视频输入端子23与后视频头21的连接端子连接。 双触屏手机的工作原理是:双触屏手机的前触屏4倾斜面对操作者以及重力开关8的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时,处理器3自动控制打开前触屏4以及控制关闭后触屏5,操作者利用前触屏4进行智能手机操作;双触屏手机的后触屏5倾斜面对操作者以及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时,处理器3控制打开后触屏5以及控制关闭前触屏4,操作者利用后触屏5进行智能手机操作;前触屏4或者后触屏5与垂直线平行时,处理器3的没有接收到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或者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的信号,处理器3将提醒信号传输使听筒16,听筒16发出声音,提醒使用者将前触屏4或者后触屏5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触屏手机,包括有外壳(1)、触屏(2)以及处理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屏(2)安装于外壳(1)上,触屏(2)包括有前触屏(4)以及后触屏(5),后触屏(5)位于前触屏(4)的背面;或者,前触屏(4)位于后触屏(5)的背面;处理器(3)设有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以及重力开关(8),处理器(3)的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与前触屏(4)的连接端子连接,处理器(3)的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与后触屏(5)的连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8)与处理器(3)的重力开关信号输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8)安装于外壳(1)内,重力开关(8)包括有密封壳(9)、前触屏常开触点(10)、后触屏常开触点(11)以及导电球(12),前触屏常开触点(10)、后触屏常开触点(11)以及导电球(12)设于密封壳(9)内,前触屏常开触点(10)位于后触屏(5)一侧,后触屏常开触点(11)位于前触屏(4)一侧,导电球(12)位于前触屏常开触点(10)与后触屏常开触点(1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触屏手机,包括有外壳(I)、触屏(2)以及处理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屏(2)安装于外壳(I)上,触屏(2)包括有前触屏(4)以及后触屏(5),后触屏(5)位于前触屏(4)的背面;或者,前触屏(4)位于后触屏(5)的背面;处理器(3)设有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以及重力开关(8),处理器(3)的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与前触屏(4)的连接端子连接,处理器(3)的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与后触屏(5)的连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8)与处理器(3)的重力开关信号输入端子连接;重力开关(8)安装于外壳(I)内,重力开关(8)包括有密封壳(9)、前触屏常开触点(10)、后触屏常开触点(11)以及导电球(12),前触屏常开触点(10)、后触屏常开触点(11)以及导电球(12)设于密封壳(9)内,前触屏常开触点(10)位于后触屏(5)—侧,后触屏常开触点(11)位于前触屏(4) 一侧,导电球(12)位于前触屏常开触点(10)与后触屏常开触点(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触屏(4)面对操作者与双触屏手机的后触屏(5)面对操作者的重力开关(8)的导电球(12)的位置状态不同;前触屏(4)面对操作者,前触屏(4)与垂直线的角度为5°至85°时,导电球(12)移动到前触屏常开触点(10)的位置,将触屏常开触点(10)接通;后触屏(5)面对操作者,后触屏(5)与垂直线的角度为5°至85°时,导电球(12)移动到后触屏常开触点(10)的位置,将后触屏常开触点(11)接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触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屏(2)的工作状态是:双触屏手机的前触屏(4)面对操作者,重力开关(8)的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重力开关(8)将前触屏常开触点(10)导通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3),处理器(3)控制接通前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6)与前触屏(4)的连接,前触屏(4)进入打开的工作状态,同时,重力开关(8)的后触屏常开触点(11)分断,重力开关(8)将后触屏常开触点(11)分断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3),处理器(3)控制分断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与后触屏(5)的连接,后触屏(5)处于关闭状态;双触屏手机的后触屏(5)面对操作者,重力开关(8)的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重力开关(8)将后触屏常开触点(11)导通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3),处理器(3)控制接通后触屏连接输入/输出端(7)与后触屏(5)的连接,后触屏(5)进入打开的工作状态,同时,重力开关(8)的前触屏常开触点(10)分断,重力开关(8)将前触屏常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林智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