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854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包括:针脚、底座、发光模组和灯罩,针脚插设于底座内,发光模组固定于底座上并与针脚电连接,灯罩为收容发光模组且与底座连接固定,针脚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座上开设有贯穿两端且与两个针脚匹配的插孔,针脚部分插设于插孔内;底座上还开设有与插孔贯通的插槽;发光模组包括:发光部和与发光部电连接的插板,插板上设有两个导电片,插板插设于底座上的插槽内,两个针脚的第二端分别与插板上的两个导电片抵接。装配发光模组和底座只需将插板插入底座的插槽即可。相比传统的焊接导线方式,操作时间缩短,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省去了用于收容导线的空间,则可以配置更长的发光模组,使得LED灯亮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
技术介绍
LED (Lighting Emitting D1de)照明即是发光二极管照明,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色的光,在此基础上,利用三基色原理,添加荧光粉,可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等任意颜色的光。LED灯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 LED灯通常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发光模组以及收容发光模组的灯罩。由于发光模组需要与底座上的线路电连接,传统方式都是利用导线将两者焊接连接。焊接时,为了必要的操作空间,导线必须有一定的长度。而较长的导线最终需要收容到底座中,那么底座必须为此设置较大的空间来放置该导线,最终导致底座体积较大,整个LED灯的体积较大。然而,LED灯通常是有外形规格参数要求的,底座较大,则光源模组必然较小,使得LED灯的亮度不足。而且,将发光模组与底座焊接的操作非常繁琐,效率低下,导致LED灯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亮度较高且方便生产的LED灯。 一种LED灯,包括:针脚、底座、发光模组和灯罩,所述针脚插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发光模组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针脚电连接,所述灯罩为收容所述发光模组且与所述底座连接固定,所述针脚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贯穿两端且与两个所述针脚匹配的插孔,所述针脚部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一端外漏与所述底座之外;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插孔贯通的插槽,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发光部和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插板,所述插板上设有两个导电片,所述插板插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插槽内,两个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插板上的两个所述导电片抵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并排排列且依次连接的多块基板和所述插板,设置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灯珠,设置于所述插板上的电子器件,所述插板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基板,所述导电片位于所述插板上的凸出部分,多块所述基板首尾连接围成筒状的所述发光部,所述插板部分收容于所述发光部内。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与其中一块所述基板侧边电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灯珠,所述盖板遮盖筒状的所述发光部的一端开口。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块所述基板长度相等,所述插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基板的长度,且所述插板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的一端平齐,所述盖板与所述导电片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两个相背侧边。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所述插板和所述盖板一体成型。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位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插板上的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触点抵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脚的侧边设置有倒刺。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脚靠近第一端的部分的宽度大于靠近第二端部分的宽度,形成阶梯状。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脚的第一端开设有通孔。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罩封闭端开设有散热孔。 制造上述LED灯时,装配发光模组和底座只需将插板插入底座的插槽即可完成电连接操作。相比传统的焊接导线方式,操作动作简单,操作时间缩短,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省去了用于收容导线的空间,使得底座更加小型化,对应规定外形规格的要求,则可以配置更长的发光模组,使得LED灯亮度更高。 上述发光模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巧妙地将插板收容到发光部内,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宽度不等的针脚配合匹配的插孔既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插入深度保持统一,同时也是的插接更加稳定。针脚上的倒刺在插入插孔后,进一步增加针脚的插接稳定性,使之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LED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LED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针脚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底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LED灯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分解结构示意图。 LED灯10包括:两个针脚101、底座102、发光模组103和灯罩104。 针脚101插设于底座102内。发光模组103固定于所述底座102上并与所述针脚101电连接。灯罩104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灯罩104收容发光模组103,且开口处与底座102连接固定。灯罩104的封闭端为凸起弧面,且开设有散热孔141。 针脚101为条状,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针脚101靠近第一端111的部分的宽度大于靠近第二端112部分的宽度,形成阶梯状。 针脚101的第一端111上开设有通孔113,所述针脚101的第二端112上设置有触点 114。 请同时参阅3,其为另一实施例的针脚201的结构示意图,针脚201与图2中所示的针脚101的区别之处在于,针脚201的侧边中部位置设有倒刺211。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其为图2所示的底座102的其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底座102上开设有贯穿两端且与两个针脚101匹配的插孔122,针脚101部分插设于插孔122内,针脚101的第一端111外漏与底座102之外。宽度不等的针脚101配合匹配的插孔122既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插入深度保持统一,同时也是的插接更加稳定。图3所示的针脚201上的倒刺211在插入插孔122后,进一步增加针脚201的插接稳定性,使之不易松动。 底座103上还开设有与插孔122贯通的插槽121,所述针脚101的第二端112以及触点114位于插槽121内。 发光模组103包括:发光部131和与发光部131电连接的插板132。插板132上设有两个导电片133。插板132插设于底座102上的插槽121内,两个针脚101上的触点114分别与两个导电片133抵接,从而实现电连接。 如此,装配发光模组103和底座102时,只需将插板132插入底座102的插槽121即可完成电连接操作。相比传统的焊接导线方式,操作动作简单,操作时间缩短,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省去了用于收容导线的空间,使得底座102更加小型化,对应规定外形规格的要求,则可以配置更长的发光模组103,使得LED灯10亮度更高。 请同时参阅图6,其为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103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发光模组103包括:并排排列且依次连接的六块基板134和所述插板132,与其中一块基板134侧边电连接的盖板135,设置与所述基板134和盖板135上的多个灯珠136,设置于插板132上的电子器件137。插板132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基板134,所述导电片133位于所述插板132上的凸出部分。 本实施例中,六块基板134长度相等,插板132的长度大于所述基板134的长度,且插板132的一端与六块基板134的一端平齐。盖板135与导电片133分别位于所述基板134的两个相背侧边。基板134、插板132和盖板135 —体成型。 六块基板134首尾连接围成筒状的所述发光部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包括:针脚、底座、发光模组和灯罩,所述针脚插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发光模组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针脚电连接,所述灯罩为收容所述发光模组且与所述底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贯穿两端且与两个所述针脚匹配的插孔,所述针脚部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一端外漏与所述底座之外;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插孔贯通的插槽,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发光部和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插板,所述插板上设有两个导电片,所述插板插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插槽内,两个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插板上的两个所述导电片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包括:针脚、底座、发光模组和灯罩,所述针脚插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发光模组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针脚电连接,所述灯罩为收容所述发光模组且与所述底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脚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贯穿两端且与两个所述针脚匹配的插孔,所述针脚部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一端外漏与所述底座之外; 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插孔贯通的插槽,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插槽内;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发光部和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插板,所述插板上设有两个导电片,所述插板插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插槽内,两个所述针脚的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插板上的两个所述导电片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并排排列且依次连接的多块基板和所述插板,设置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灯珠,设置于所述插板上的电子器件, 所述插板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基板,所述导电片位于所述插板上的凸出部分, 多块所述基板首尾连接围成筒状的所述发光部,所述插板部分收容于所述发光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励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